杜小虎 王旭東
(1.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2.公路交通節能環保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共享單車衍生于“共享經濟”與“互聯網+”共同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在這個時代,人們日常生活與互聯網技術、共享經濟緊密聯系,有機結合在了一起,使得不分社會階層與年齡層次的公民都有機會享受共享經濟帶來的便捷式服務。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共享單車應運而生,使無數公民體驗到了更加便捷、經濟的出行消費方式。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共享單車給城市文明建設帶來的各類問題,人們漸漸開始發現,共享單車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的詬病,尤其是在車輛停放方面,出現了一系列不文明停放的問題,在市政道路上,市政單車的身影隨處可見,公交站臺、人行道、盲道、汽車停車位、甚至綠化帶上隨處都是各類不文明擺放的共享單車,與此同時,在人流量較大的城市區域內普遍存在共享單車被惡意破壞、大量傾倒的不文明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對機動車正常行駛和停車造成了不便,還給行人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雖然共享單車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出面積極倡導公民們文明、規范停車,但是效果卻微乎其微[1]。
共享單車不僅是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衍生物,更是文明城市建設、共享資源建設、折射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如今存在的發展詬病,本文提出了幾點解決建議,僅供參考。
現如今,雖然許多城市交通體系很發達,但基本上都是一些為機動車服務的配套道路規劃,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常常被占用,車位使用存在矛盾,可供共享單車停用的空間有限,這也是導致行政道路隨處可見亂擺共享單車、其他公共空間和道路邊緣被共享單車占用、影響市容市貌的緣由之一。在新時代背景下,當自行車輛被人們重新賦予“共享”理念的同時,城市管理者就需要對其管理措施進行重新審視,在共享單車停車空間規劃以及停放位置等方面專設停放規則,采取相關措施,及時調整共享單車停車布局,逐步形成高效、快速、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單車停放管理體系,全面規范公民停車行為,以此來適應當前公民們多樣化的現代生活出行方式,為創建文明城市奠定基礎[2]。
在我國,共享單車不文明停放問題已經日益嚴峻起來,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廣大市民、相關企業、部門開始紛紛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積極獻策,在此形勢下,共享單車停車點設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由于沒有統一化的停放與管理規則,致使共享車輛不文明停放問題愈加嚴重,無論是在道德思想還是在規章制度方面都未及時專設有效的管理措施,人們開始隨意擺放車輛,停放地點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嚴重影響道路的暢通性和美觀性。通過觀察可發現,人流量越大、與公共交通道路相接的位置通常是共享單車的集中停放位置,從實際生活方面來講,人們更喜歡將共享單車停放于人群聚集處和單車最多的地方也是情理之中。
近年來,最讓共享單車企業頭疼的問題通常都是關于單車維護、保存、停放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在我國區域內共享單車的損壞概率已經高達40%,由于長期遭受風吹日曬、暴雨天氣,致使單車損壞非常嚴重,一些關于增設停車棚、停車白線、劃定停車范圍等措施并不能夠完全滿足當下大部分公民的實際需求,在此形勢下,可以嘗試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推廣使用各類新型的停車設施,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車損率,還可以為城市文明建設作出突出貢獻。比方說,近年來在國外被應用的機械式停車設備,有著造型獨立、停車便捷、規模小的特征,停用車輛時只用將共享車輛推進軌道,就可由機械鉗制車子并將其運至車位上。我們也應該善于借鑒他國經驗,設計并應用更加合理、可行的停放設備,以此來提高公共設施利用率,改善共享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3]。
造成共享車輛不文明停放的關鍵性因素則是公民缺乏社會責任、法制觀念淡薄。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于公民的信譽度,也依賴于人民的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也就是說,對文明城市的維護和建設是需要所有市民共同協作完成的,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公民,沒有基本的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進而出現了私自上鎖、惡意損壞單車、占用人行道、盲道和其他公共空間等不文明現象,不僅對城市形象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還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
總而言之,共享單車的興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低碳出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而如何面對并解決共享經濟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作為社會公民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