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超
(棗莊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山東 棗莊 277100)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商品混凝土的裂縫分為宏觀裂縫以及微觀裂縫兩大類。就微觀裂縫而言,其屬于商品混凝土中肉眼看不到、不連貫并且內部固有的一種裂縫,微觀裂縫的寬度通常都在0.05mm 以下,當鋼筋混凝土構建設計荷載值大于實際所承受的荷載的情況下,這種微觀的裂縫并不會對建筑工程的質量產生威脅。而宏觀的商品混凝土裂縫其實根本上就是微觀裂縫所演變而來的,通常裂縫寬度都在0.05mm 以上,并且能夠通過肉眼觀察看到。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十分常見。在一般情況下,對于一些寬度小于0.3mm 的混凝土裂縫進行觀察,其不再進行擴展則說明裂縫屬于無害,當裂縫的寬度達到0.3mm 以上的情況下,相關施工人員應當對裂縫進行必要的處理,避免工程整體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建筑混凝土材料主要由瀝青料,粗細集料等構成,這些材料具有熱脹冷縮特性,外部環境溫度高低變化過大,混凝土材料會由于熱脹冷縮而出現形變,加大混凝土內部結構內應力,當內應力超出材料荷載力,混凝土結構裂縫即產生。而在混凝土澆筑環節,水泥材料散熱過快而混凝土散熱速度較慢,這一過程也伴隨有內外結構溫差,進而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
首先,剛攪拌完成的混凝土可塑性較好,此時,混凝土骨料顆粒因比重較大或是受到鋼筋、預埋件等局部阻礙而出現不均勻沉降、水分上移,從而導致豎向體積變小而出現塑性沉降裂縫。其次,新攪拌后的混凝土并處于可塑狀態時,因養護措施不到位而受到風吹日曬等外界環境的影響,使得混凝土外表面水分散失較快,體積急劇收縮而出現深度較淺且長短不一的非連貫塑性收縮裂縫。另外,在混凝土仍處于可塑狀態時,因支架沉降、模板變形或是外界擾動等的影響,使得混凝土出現塑性變形裂縫。
首先,優化混凝土配比,添加減水劑或嚴控水灰比,從而有效提升混凝土密實度;其次,在外界環節氣溫較高或大風天氣,應采取合理養護即擋風、遮陽措施,以有效規避大風、高溫而造成混凝土水分的快速蒸發;另外,混凝土振搗應充分、均勻、密實,從而有效降低收縮變形問題,同時避免過振、欠振而導致的骨料分布不均,并通過二次振搗減少與消除塑性裂縫問題。
在進行混凝土的物料配比前,技術人員需要計算混凝土結構的應力,現場施工員根據應力計算的結果來確定混凝土的物料混合比,嚴格控制砂石、水、粉煤灰和水泥等物料的使用量,這樣調配出來的混凝土才能符合相關技術要求。施工期間,對各物料的用量進行管控,各物料使用量:每立方混凝土中LPS4.8kg、水200kg、UEA49kg、水泥343kg、粉煤灰97kg 和沙子711kg。各物料的配比必須嚴格按照上述用量進行配置,水泥型號的選擇盡量選用低強度等級,同時避免選擇活性較高的水泥種類。在混合的過程中適當添加一定的減水劑,在施工期間保證100d 內混凝土的干縮比不超過0.06%。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需要考慮水化反應,盡量降低水化反應的程度,通常情況下技術人員需根據混合物料情況繪制升溫曲線。完成上述工作后,向主管部門提交混凝土申請材料,審批合格后進行混合攪拌。
為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收縮,延緩混凝土初凝時間,改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摻用外加劑是必不可少的。配制混凝土時宜采用“多摻技術”(即混凝土中加入減水劑、引氣劑、緩凝劑等),但數種外加劑的摻用可能會因計量不精確和偏差,給生產控制帶來不便,所以在混凝土中摻加復合多種外加劑的高性能減水劑就成了最有利于計量和管控的“神液”,復合型的高性能減水劑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包裹性、流動性,降低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強度等,也可以實現混凝土所需的高流動、高穩定和間隙通過能力和良好的施工性。
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大,使用的原材料或配合比不合格、不合理,生產和施工澆筑時坍落度過大,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以及施工工藝、流程不合理,拆模養護不規范等均是造成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原因,因此從混凝土使用原材料的選定、試驗檢驗、生產管控、運輸澆筑、拆模養護等過程中采取合理的工藝流程和管控措施,是保證混凝土質量合格和裂縫防治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