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恒
(貴州同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在城市的建設中,是離不開商業建筑的,商業建筑的設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現代商業建筑,需要結合城市環境,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商業建筑的設計才是合理的。
一個城市文明的建設離不開它的歷史文化,當提及某個城市的時候, 最先浮現在腦海的往往是這個城市的歷史古跡。城市發展的一個個縮影像一張張老照片在建筑群中展示出來,也許有殘缺,也許已模糊,但影子依舊,風采猶存。個性化的建筑風格與歷史文化的協同發展,雕琢出來的現代化都市則會更加特色鮮明,富有靈動性。遙想歐洲的市民廣場,近視中國的商城街區,都透著古樸而又不失張揚。回望古跡,城市建筑群里哪一個不是集政治、宗教和商業活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作為貼近民生的商業建筑更肩負著增進交流和文化傳承的重任,商業建筑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早在20 世紀中期,歐美國家就萌生復興舊城區的想法,率先考慮的就是城市商業步行街,合理改造舊建筑,擴展商業公共空間,增加商業區購物、休閑和社交的客流量。
在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城市環境的設計理念,將公共空間與商業空間進行有效融合,如果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與城市環境不相符,則會影響二者的協調性。
城市公共空間是由多個子空間所組成的,通過應用多元化建筑設計形式,能夠豐富城市環境的立體感。如果公共空間設計不當,就會影響消費者的注意力,增加購物疲勞感,對此,應該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商業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堅持經濟性原則,盡量選擇節能技術,降低能耗,適應當前的低碳環保理念。
在現代化商業建筑規劃設計中,一般需要在城市中心位置或者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對此,設計人員需要對規劃建設區域以及周邊建筑工程的主體設計方式進行詳細調查,避免在商業建筑設計中對城市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現代商業建筑與城市環境的融合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從城市環境規劃全局考慮,保證規劃設計方案與城市環境融合,盡量避免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2) 對于商業建筑規劃的建設規模,在滿足城市上位規劃的同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周邊建筑工程,盡量減少占用土地資源的面積,提升土地使用效率;3) 對周邊建筑工程顏色基調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城市文化底蘊,對商業建筑的立面風格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以提升城市整體立面形象。
首先,應保證現代商業建筑具有開放性,在設計的過程中,應在商業建筑的周圍設置休閑廣場或公園等公共場所,由此一來,就可以使現代商業建筑的人流量有所增加,促進現代商業建筑能夠更好的發展進步。其次,應針對現代商業建筑的交通模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將人車進行分流設計,并且應針對商業建筑的外觀以及內部環境設計成與城市環境相符的內容,并將自身的特點充分的展現出來,對傳統城市文化進行展現,使商業建筑設計與城市環境之間的和諧程度更加深刻,從而提高人們的購物熱情。最后,應保障現代商業建筑有著良好的城市功能性,使商業建筑具有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方面的內容,使建筑的功能性非常強大,這樣一來,就能夠對人們的興趣進行有效的吸引,提高效益。
特色公共活動空間和內容的設置也可以起到保持與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的動態延續。這是因為在物質條件的競爭中,由于用地的限制,城市中心區較之邊緣新開發地區往往處于劣勢,唯有它的傳統特色和場所內涵,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例如,上海豫園商城依托老城隍廟和豫園獨特多樣的文化環境,除了在空間上形成豐富的步行公共空間,更重要的是進行傳統老字號的開發及文化環境和老上海購物氣氛的營造,引入傳統工藝品制作演示等項目,已發展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商業中心。因此恰當地開發傳統特色經營和購物環境,既是創新也會產生獨具魅力的效果。強調與城市功能的組合,將商業建筑融于含辦公、文化娛樂、會議、博覽等功能的大型綜合體內,或者與城市交通建筑密切結合,從而發揮整體效益,增加與多個城市的動態關聯。對于國內商業建筑設計,我們提倡城市中心區的商業更新要與城市環境協調,與城市公共社會活動融合,注重商業建筑的內外交流和開放性,保持商業建筑與城市環境之間在視覺上的靜態連續性和內外活動交流方面的動態連續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城市中心區的吸引力和活力,使得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達到統一的提升。
綜上所述,現代商業建筑是城市環境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體現出城市獨特的文化和魅力。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將建筑本身與城市環境進行有效融合,不僅需要豐富其建筑功能,增加輻射范圍,同時還應該與周邊建筑、城市生態環境進行有效融合,在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用地面積,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堅持因地制宜,這樣才能夠將商業建筑充分融入至城市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