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地方。白天,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的老人家們一展身手,跳鬼步舞的中年人們不甘示弱。傍晚,衣著時尚的青年男女逛街購物,扯著嗓子吆喝的店員商販競相推銷。
這也不是個好地方。當夜色漸深,月上梢頭,人潮褪去,喧鬧聲平,它顯露出了它的真實樣貌。昏黃的月光透過干枯的爬山虎葉,映在破舊的老樓上,留下斑駁的影子;凜列的寒風卷過一家家即將關閉的店門,留下低沉的嘆息……漆黑緊鎖的店鋪大門、留有污漬的紅磚街道、塞滿竹簽紙桶的垃圾箱……一切景象,在這午夜至清晨的短短幾小時內,是如此真切又縹緲,如此的現實又荒謬。
在這片充滿人生百味的土地上,在這人來人往的浪潮中,她,和它,是突兀的。
我曾無數次看見她顫巍巍地提著一大袋礦泉水瓶;我曾無數次看見她伸長了胳膊從高大的垃圾桶中翻找;我也曾看見她蜷縮在兩幢棟樓間的間隙一角休息。還有寸步不離,陪伴她的它。
她是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身高不足一米六,十分瘦弱。她蠟黃的臉上溝壑縱橫,半黑半白的頭發掙扎著糾纏著,好似無聲地向我們嘆息她不易而漫長的晚年生活;嘴邊肌肉凹陷下去,一口牙所剩無幾,好似訴說著她的不幸。她的衣服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帽子和鞋應該都是撿來的,穿上去不大合身。
她的狗,也就是“它”,也很老了。原本白色的毛沾滿了塵埃,長長地披在身上,耷拉下來,遮住了眼睛。它與她一樣,步履蹣跚,老態龍鐘。
就是這樣的一人一狗,在這里穿行,在這里生存。每次看見她,我不免五味雜陳,同情、憐憫、疑問、感慨、擔憂……然而,一次偶然的遇見,讓我被她震撼,對她敬佩。
那是一個秋日的中午,大約兩點,我經過她常休息片刻的那個角落,她和從前一樣坐在編織袋上,它在一邊臥著,不過這次還有一位中年搭荒者。他們隨意而自然地坐在一起,像是多年的好友一樣親切交談著。我走過時,那個中年抬荒者正指向她的狗,問她這只狗的故事。而她,慈祥地笑著看向它,用方言回答道:“幾年前,它被丟在路邊。我想這也是一條命,就抱回來了?!闭f完,還輕輕撫摸它,像是感謝這奇妙的緣分。
她的話,久久回蕩在我耳邊。對于她,養活自己應該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每天加上條狗?對她而言,它不僅僅是一條狗,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需要她幫助同時也可以幫助她的人。她和它,在生活面前,相互幫助,相互陪伴。
這樣的人在這個世態炎涼的世上并不少,我曾見過兩個拾荒者互相扶持維持生活,我曾見過兩個環衛工人在寒風中幫彼此戴圍巾……
當夜色漸深,月高過樹梢,一切的喧鬧,無論是喜是悲,都被風吹去,沉入土地。就像是一種源自大地的堅強而善良的品質,無論是貧是富,都能幫助他人,給他人、給世界一份屬于自己的溫暖。
點評:老人與狗的故事,我們聽得太多太多。從遠處看,老人與狗,到底是誰更需要誰,我們不得而知。當老人的話匣子打開后,我們才頓悟,即便是弱勢的老人,依舊關愛著這世界上的生靈。作者努力營造凄苦環境,讓故事在這樣的環境下推進。情感、主題在最后一刻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