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志偉
我們進入到一個互聯網時代,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于營銷來說有什么影響?我們從大眾媒體時代進入到社交分享時代,也從用戶失聯只能做深度分析,變成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和用戶連接。以前拜訪客戶只有通過掃街式拜訪,現在可以通過后臺數據支持做到精準拜訪、精準打擊。消費者的認知下單,也實現了即時化、一體化。
過去,小企業之所以難是因為只會打地面戰、打巷戰,在平臺影響力、制空權上,是非常薄弱的,而互聯網的營銷,又稱為“新營銷”,它改變了這一切。
新營銷提出一套新的邏輯體系,這套邏輯體系和傳統營銷一樣仍然可以分為三個系統:分析系統、驅動系統、操作系統。
過去傳統營銷比較常用的分析系統就是4P:產品、價格、渠道、推廣。新的系統提出一個新的框架,有四個概念。
一是場景,稱為產品邏輯,也叫“精準的用戶導向”。
二是IP,稱為品牌邏輯,現在IP必須有社交分享屬性,自帶流量。IP形成的是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對品牌的認知。過去品牌是通過付費傳播所產生的,IP是通過內容傳播所產生的,品牌形成的是強化記憶,IP是自主傳播的,是關注、議論的結果。
三是社群,稱為鏈接邏輯。四是傳播,稱為營銷邏輯。
社群有三大價值,首先是社交,因為社交產生了強烈的黏性,有社交的黏性就可以用來進行商業的傳播,商業的傳播就可能形成交易,所以社群有社交、傳播、交易三大功能。
但最重要的是社交功能,因為沒有社交就沒有一切。那么傳播比交易更重要,傳播和商業發生矛盾的時候,寧肯犧牲商業。新營銷分析系統只是高層來認知新營銷是什么,要落地的話就要成為驅動系統。
新營銷驅動系統也有四個概念:新產品、新組織、新傳播、新營銷。
新產品。所有的產品都要有社交屬性。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有一個原則,即功能性是前提,社交性是標配。什么叫社交性?就是我在用的過程中能展示給你看,能夠去傳播,能夠去拍照,我非常喜歡,每一次使用都拍照發朋友圈。
新組織。過去傳統營銷有市場部、銷售部,這個組織就是功能的固化,是系統驅動力。我們要打造新的營銷驅動力就要有新的組織,在新的組織里面,建議設這樣兩個機構。
IP部。IP就是互聯網的品牌,IP驅動加上社群渠道驅動就可以形成合力。IP部門是干什么的?第一個目標是創造IP,第二個工作就是要內容生產,像江小白這樣的企業,每天要生產和消耗大量的內容。
推廣部。為什么叫推廣部,不叫銷售部?因為它要做兩件事情。第一要做深度分銷,要把產品擺在終端。第二,這還不夠,它還要通過社群的方式抓取消費者,既要讓產品無處不在,也要讓傳播無處不在,它既是陸軍,也是空軍,它用腳走,它就是陸軍;它的手機隨時在進行傳播,它就是空軍。所以說為什么小企業也能夠獲得制空權?就是因為企業不一定去央視投放廣告,用手機激活社群同樣能夠在局部區域進行傳播。
新傳播。可以用傳統營銷4P邏輯語言體系來把它叫做4P皆可做傳播。首先,產品就是IP,產品有社交屬性,產品自帶流量,產品本身就有傳播屬性。隨后,我們可以做到所有的接觸點都是傳播點,這是整合營銷傳播的關鍵。
新營銷。這是一個操作系統。
新營銷有一個操作系統的標配,叫做IP+社群。IP就是一面大旗,是互聯網的品牌大旗。社群是一個組織系統,不管做電商,做微商,還是傳統的營銷轉型,IP+社群都是一個標準配置。
針對這一套系統,我們進行一個總結:
第一,產品的社交化。
第二,品牌的IP化。
第三,傳播的內容化。
第四,渠道的社群化。
第五,推廣的娛樂化。
要讓以上五點落地執行,公司就必須做學院化轉型,轉成學習型組織,也就是第六點:公司學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