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杰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按照工作內容類型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教學類、思想政治教育與培育類、日常事務類等。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通常指日常事務類管理,即被管理者主體為高校大學生,管理者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就業等多方面事項進行統一管理,具體包含入學教育、畢業生教育、軍事訓練與學習、獎助學金評選、助學貸款辦理、日常請假辦理等諸多內容。
1.2.1 管理內容繁雜,管理機制冗雜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等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常常因職責不清晰、工作量繁重等因素陷入統計表格、遞交報表、核批請假等各類繁雜事務中,無法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教育等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等活動中。
此外,部分高校對于學生事務管理的職責并不十分明確,管理機制不夠健全、比較混亂,浪費了教育資源,加大了相互推諉的可能性。
1.2.2 管理人員隊伍相應技能欠缺,素質參差不齊
學生工作管理隊伍主要由高年級學生、應屆新工作人員、專業課教師、富有經驗的專職工作人員等組成。其中,高年級學生及專業課教師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或學業中,既缺乏管理經驗,又沒有足夠的職業責任心,難以專心從事相關工作;應屆新工作人員則沒有專業的技能和知識積累,并且相關的職業從業培訓也比較匱乏,導致職業技能素養普遍不高;富有經驗的專職工作者由于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繁雜、瑣碎,且缺乏明確的晉升機制,導致其人事流動性較高,不能提供持久價值。
1.2.3 管理方式單一、傳統、低效
當前我國經濟科技水平發展迅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已廣泛應用在生產生活中,但目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大多仍采用傳統的人工統計、人工查驗、人工傳達等方式,效率低下、精準度不高,既為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帶來了愈發沉重的工作壓力,又不能使學生體驗到良好的教育服務,相當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生產力的解放。
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多次對其重要性和發展前景作出重要論述,強調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其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
人工智能技術分為狹義AI、通用AI和超級AI,其本身具有處理高效、結果精準、互動智能等特點,可以幫助人們處理繁重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社交溝通、客戶服務等工作內容,從而將寶貴的人力、腦力資源從繁重且重復的事務性活動中剝離出來,進一步解放及發展社會生產力。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對于促進教育變革創新有著重要意義。
在當前階段,使用切實、簡便、高效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處理核驗請假、評比獎助學金、辦理助學貸款等日常事務類工作,這類事務有著程序固定、結構穩定、機械性較強等特點,以消耗體力而非腦力為主,人工智能通過幫助工作人員處理其中的體力處理部分,可以極大減少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時間及精力的消耗,進而促進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的現代化轉型。
人工智能具有處理高效、結果精準、互動智能等特點,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關硬件設施、軟件條件的進一步成熟,人工智能將在社會中扮演者愈發重要的角色,從遙不可及的高新技術代名詞成為融入尋常百姓家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本身具有通用性、普遍性的特點,相同的核心技術可以有效應用在多方不同的場景。將已有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既可以降低技術建設成本,又可以打通與學校整體管理,甚至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有機連接,為信息的智能傳遞提供極大支持及保障,并為學生工作的全面精細化、專業化開展提供高質量保證。
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個高校普遍延遲開學返校,不得舉辦線下聚集性活動,期間健康申報、困難補助申請等學生事務工作的線上管理也呈現常態化的特點。可以預料到,相當一部分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線上化處理將成為未來趨勢。
高效、正確地利用人工智能,將人工智能融入線上學生管理工作,對于促進教育變革創新、解放教育生產力有著重要意義。
(1)理論研究有基礎。關于將人工智能技術就用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的有關研究已比較成熟、豐富,故兩者的結合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持。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研究主要圍繞在以下方面: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征識別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技術,理論研究已基本達到可初步實踐應用的水準。
(2)技術應用可實現。目前,已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實踐技術應用到服務類型行業中并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果,如部分銀行的在線客服、物業公司的管家服務、保險經紀公司的智能助手等。據了解,自中國建設銀行從2017年應用人工智能客服后,統計數結果表明當年由其人工智能技術“小i”提供的服務量相當于9 000個人工座席的工作量,遠遠超過電話客服的人工坐席總服務量。
在高校中,成本低廉、擁有初始功能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已普遍存在,可供用于一些簡單、基本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試點應用。
(3)現實需求急迫切。當前,在高校工作中,輔導員等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人員常因職責不清晰、工作量繁重等而離職、調崗,造成相關隊伍穩定性不高、流動性較高,非常不利于學生管理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建設。將工作人員從繁重、高頻、低質的事務性活動中解放出來,是深化學生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前提。
5.1.1 試點應用的工作種類分析
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內容分布中,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導、開展入學教育、畢業生教育等強調人際互動的工作,要求老師打通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價值溝通、思維溝通橋梁,通過人際互動來實現師生共融的效果,如果脫離“人”而單純使用技術手段,則無法達成上述工作的培育目的,并且人際溝通過程相當復雜,當前人工智能難以勝任,故此類工作不適宜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做初步試點應用。
對于請假審核、獎助貸申請、留宿申請等強調流程合規的工作,相比于人際互動,更關注開展的準確性、合規性、及時性,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客服技術進行初步試點應用。
5.1.2 試點應用的形式及功能特點分析
在形式上,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人工智能實現應以現有的、成熟的、廣泛使用的平臺為依托,如微信、QQ、短信等。
在功能上,當前技術水準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人工智能客服技術應當能夠回答預設的功能性問題,并提供對應的需求解決渠道,同時將解決渠道終端與對應學生管理工作者相匹配。此外,在上述工作中,人工智能技術應能協助完成部分資料遞交、資格審核、資料有效性審核等工作。
5.2.1 功能設計
可使用問答機器人為實現形式,是當前應用比較主流、比較成熟的人工智能互動形式,能夠解決知識性或流程性的問題。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資料遞交(假條遞交、留宿申請資料遞交、勤工助學申請資料遞交等)、常見問題答疑、進度反饋等。
問答機器人至少應能夠提供基礎問答、簡單邏輯問答和基于推理的問答3種服務。在頁面管理上,服務頁面及后端頁面是必備的組成部分,服務對象分別對應學生群體及一線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
5.2.2 后臺運營
服務提供方需為服務對象高校提供系統運營后臺,其功能至少含有:可視化的多維度數據查找與提取、語料庫、服務監控、幫助問答、統計報表等。
相關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服務部門需要根據已有資源、人員,統籌搭建運營團隊,開展日常后臺運營,總結終端用戶學生群體的日常用語習慣,豐富、優化系統的實用性,切實助力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