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靜
梧州市自然資源局 廣西梧州 543002
我國人口數量大,人均土地資源有限。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我國需要完善土地管理條例,強化土地規劃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1]。在土地規劃管理過程中,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土地分類,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需要突出土地規劃管理工作的作用。根據空間結構優勢,利用科學的管控措施,不斷提高我國土地的利用率。
目前,我國土地建設項目逐漸增加,種類日益豐富,但在土地管理體系方面不夠完善,導致建設項目與管理體系、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矛盾沖突,規劃理論無法適應土地建設速度,為土地管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對此,應積極完善管理體系,用理論引導實踐,推進實踐發展,如若理論滯后于實踐,勢必會導致實踐活動盲目隨意,引發更多土地資源管理方面問題。
從土地管理措施開始實施后,其規劃和實施等方面就不斷產生各種信息,計算機設備能夠對土地管理的開發活動進行支持。但目前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不能及時發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對信息進行獲取和存檔,這影響到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實現。同時,相關管理工作人員計算機水平不夠高,不能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嚴重影響到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果不能使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高效開發,計算機管理的科學合理使用和有效方便快速的數據處理就無法實現,土地利用水平也將無法提高。
現如今,我國工業飛速發展,工廠規模與數量不斷增加,占地面積不斷加大,由于市場需求不斷發生改變,一些廠房被閑置,土地被占用卻未產生經濟效益;一些工廠受多種因素影響搬離原本場區,將部分土地租賃給企業,剩余部分土地則被閑置。此外,一些基礎建設用地量不斷增加,且占地面積極廣,“面子工程”現象十分普遍,嚴重影響土地利用水平與管理質量的提升。
為了有效解決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較小的問題,在土地規劃與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應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完善的規劃,充分結合現階段的社會發展趨勢及要求,加強城市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期妥善利用土地資源,最終確定科學的土地利用總規劃。在土地分配的過程中,需根據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組織和協調的合理性,進而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為后代的發展保留更多的土地資源。
若想土地利用水平,就要首先健全土地管理體系,制定完善、先進的土地管理模式。首先,相關部門要細化工作職責,做好土地管理的統籌工作,對土地管理的統一標準制定進行明確劃分,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技術性管理系統。同時,在擴大土地利用面積時,要及時上報,做好統計工作。其次,加強土地管理的規范管理,明確土地管理基本程序,并將土地管理的機制健全化,使規定詳盡化和可操作化,地方相關部門也要根據各地區具體情況提供有效意見。如果要完善管理制度仍存在的缺陷和需解決普遍欠缺的問題,應制定普及性管理標準,使其對管理層的指揮起到更積極的作用,這樣才能在管理過程中降低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使土地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實現有效且集中的控制[2]。
根據我國城市發展情況,需要有效協調實施土地規劃管理與城鄉規劃。以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為工作目標,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土地資源信息,全方位地監測土地資源。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分析監測數據,明確土地規劃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土地規劃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節省成本支出,利用信息化處理手段,保障土地規劃管理與城鄉規劃的效果。工作部門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土地規劃管理與城鄉規劃統籌發展。全面整理空間規劃體系,結合區域發展需求,整體協調土地規劃和環境建設方案,不斷深化和細化各項規劃內容,校準不同規劃之間可能出現的問題[3]。
土地管理水平的影響擴大到了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土資源管理局應該重視土地的前期規劃:一方面,要重視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確保其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現狀,并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所在地區的具體土地利用問題,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夠合理安排土地資源,將土地資源科學地分配到各用地部門。這就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規范培養,對相關技術的開發和專業人員的培養加大投入,這樣才能使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使管理水平進一步發展。另外,要提高管理人員的實踐能力,培養其應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降低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提升管理水平和規范管理以及實際應用的能力。
在城市化不斷深入背景下,土地資源價值日益提升,我國對土地管理給予高度重視。但是,在土地管理體系、規劃與用地情況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隨意開發與資源浪費較為普遍。對此,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完善土地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加強對工業用地的監控,使土地利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