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蔡曉臻

“京牌交易,最后的40天瘋狂?”、“留給您的時間不多了!”、“最后兩個月的瘋狂”、“結婚過戶最后40多天”……這樣熱賣促銷的字眼,近期頻繁出現在一些社交圈、朋友圈中,但是他們熱賣促銷的可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北京小客車指標。買賣的雙方,一方是急需指標的“無京牌人員”,另一方是手中有多個京牌指標的“賣家”,在這中間促成交易的,則是所謂的“京牌交易”中介。
在北京,想要申請搖號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有資格搖號的個人名下必須沒有本市登記的小客車,并持有駕駛執照,即一名駕駛員限購一輛車。除此以外,能夠申請搖號的個人須滿足以下五類情況中的一種:1、北京市戶籍人員;2、駐京部隊現役軍人和現役武警;3、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并在京居住一年以上的港澳臺居民、華僑及外籍人員;4、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非本市戶籍人員;5、持有北京市有效暫住證且連續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北京市戶籍人員。盡管有這樣那樣的規定,但是北京小客車指標仍然一標難求,甚至有網友戲稱“搖號難,難于上青天”。有的人從2011年至今一直沒有搖到,但也有的人僅搖了幾次就擁有京牌。這種全看運氣的搖號可能性,驅使了許多人私下進行不法交易。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北京市擬增加對個人申請更新指標數量的限制,每人最多只能保留1 個小客車指標。
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需求也就沒有市場。正是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一種打著“最安全、最流行、最踏實”的“結婚過戶”方式過戶北京車牌的私下交易行為暗流涌動,一些代辦中介,通過提供專門的服務為“買賣”雙方實現“京牌”交易,甚至有直接“正大光明”的掛牌經營的中介。
今年以來,針對以“結婚”為手段過戶京牌指標違法犯罪持續高發,北京市公安局依托“平安3號行動”,組織開展打擊整治。截至11月6日,共抓獲嫌疑人166人,其中124人以結婚為手段騙取、買賣北京市小客車指標的違法犯罪行為,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起獲結(離)婚證及大量電子轉賬記錄。為此,北京警方11月9日召開發布會,通報了打擊整治的具體情況。
北京警方在工作中發現,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獲利快的特征,涉及“黑中介”、指標持有人和買方。“黑中介”既有個人、又有團伙,利用街頭廣告、QQ、微信等發布信息。買方通過“黑中介”與指標持有人取得聯系,交納定金。雙方以合法方式結婚,變更指標后,再辦理離婚手續,并支付尾款,“黑中介”與指標持有人按比例分成。
針對這一交易現象,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北京市擬增加對個人申請更新指標數量的限制,每人最多只能保留1個小客車指標。對于1人名下如果擁有多輛在北京市登記的小客車的,允許個人向其名下沒有北京市登記的小客車的配偶、子女、父母轉移登記多余的車輛,受讓方無需指標證明文件但要符合“住所地在本市的個人”的條件。
不過,在辦理夫妻間車輛變更登記、離婚析產車輛轉移登記時,需滿足婚姻存續期滿1年的條件;個人名下有2輛以上北京市登記的小客車的,在辦理向配偶、父母、子女轉移登記車輛時,受讓方與車輛登記所有人的親屬關系存續期也需滿1年。
此外,家庭申請人如離異,且離異時原配偶名下已有北京市登記的小客車的,則辦理配置指標申請登記時離異應當滿十年,2020年6月1日前已離異的除外。
2019年12月,《新京報》報道稱,北京市通州區法院便通報了一起因“女子為京牌假結婚,‘丈夫’消失離婚成難題”的案例。當事人周女士常年在北京跑生意,受2018年外埠車進京的限行新規影響,出行非常不便,她和家人商量準備“假結婚”購買京牌。
據報道稱,當時的中介承諾,周女士與賣家楊先生通過離婚協議,楊先生將車牌過戶給周女士,十五日內就能拿到車牌,只需要中介費3萬元和給楊先生“感謝費”12萬元,“辦完就離,人牌兩清”。但事實卻是,周女士不僅沒有拿到京牌,在與楊先生領完結婚證、支付了3萬元的“中介費”和第一筆6萬元的“感謝費”后,在約定車牌過戶的前一晚,中介人和“丈夫”楊先生均突然停機、失聯。
無獨有偶,2019年9月,北京東城區檢察院也偵辦了一起涉及京牌的刑事詐騙案。案件檢察官介紹稱,19名受害人中,有12人是因購買京牌被騙,其中有人一次性為親朋購買6個京牌,被騙42萬余元。案件檢察官表示,在回訪時,多數受害者都不愿詳談自己的受騙經歷,“他們知道京牌交易是違法行為,但是都抱著僥幸心理。”
今年北京對以“結婚”為手段過戶京牌指標違法犯罪行為刑拘124人,這一做法不僅僅是打擊以結婚為手段過戶的行為,更是要借此讓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警惕因為過戶車輛指標而辦理結婚手續帶來的財產糾紛和詐騙等風險,保障人民財產的安全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