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娟
聊城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東阿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山東聊城 252000
第一,路面的組成及特性。瀝青路面鋪設的主要材料是瀝青,其和其他材料按照標準匹配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最終的攤鋪物。對路面進行鋪攤要結合當地環境特點來考量材料的混合、匹配,注意瀝青攪拌時的轉動速度與溫度的控制和檢測。為保障路面的固定、持久以及耐壓、耐裂的屬性,精準把握瀝青攤鋪原材料的混合比例,盡量將其鋪攤均勻并固定成型,根據經驗事先把握實施鋪設技術的關注點,根據當地路面的建造情況,分析其能夠承受的重量和力度,以此來對所需混合物定型,為保障其平整、安全以及使用時間,要估計道路的可使用狀況,同時對其承受壓力和重力方面的能力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路面組成及特性的全面把握,為后期的施工作業提供了基礎保障。第二,攤鋪的路面結構。瀝青鋪設道路具有便于維護、安全屬性較高以及使用次數多的優點,相比其他公路建設具有較高的優勢。但是所需攤鋪的路面結構較為簡單,為保障建造符合當地發展的公路項目,結合當地環境特點分析適合當地路面結構的攤鋪材料比。結合當前路面的結構組成圖分析各個層次的原料配比與其特征的差異,但是要保證兩者之間相互聯系,從而為路面的堅韌、使用時限等方面提供保證[1]。
2.1.1 材料第一,材料的采購
如果原材料質量差,會降低公路瀝青路面的總體質量,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所以,有關人員要嚴格控制各項原材料的采購質量,重點檢查各項材料的試驗報告書,施工單位還要在施工現場開展相關試驗,結合最終的試驗數據結果,判斷原材料質量是否達標。做好材料運輸與儲存管理工作,防止材料由于運輸不當而發生變質。第二,儲存。在材料運輸過程中,為了降低運輸費用,施工單位可以結合現有交通條件,合理選擇運輸車輛,材料進入到施工現場之后,結合其特點,科學儲存,并加強防水與防曬,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看管。
2.1.2 拌和與運輸
確定好瀝青混合料配合比之后,要開展試拌,然后進行一系列的試驗,判斷瀝青混合料質量是否滿足公路施工要求。若采取間歇式拌和設備,要合理控制配合比。要求拌和人員認真按設計規定要求,嚴格控制瀝青用量,拌和結束后,要進行馬歇爾試驗,將最終的試驗數據結果與設計數值對比,如果發現材料質量不滿足施工要求,要立即調整配合比。瀝青混合料運輸,采取自卸汽車較多,在裝車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在車廂內壁涂刷防粘結劑,混合料裝車要遵守 “前、后、中” 原則。瀝青混合料裝車結束后,需要使用篷布進行完全覆蓋,防止混合料溫度散失,同時具有防曬、防水的作用[2]。
道路的平滑程度影響駕駛者駕駛的舒適度,因此在進行道路的攤鋪時要對其鋪設的速度予以把控。在利用攤鋪機器時,施工操作者要明確攤鋪機器的產量和攤鋪的寬度均會影響攤鋪的速度。如果鋪設對象為高速公路,施工人員就應該采用聯合鋪設的方法,即運用兩臺或兩臺以上的攤鋪機器開展作業,從而使得最終的產量符合規定的標準,但需要注意不同機器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在20cm 以內。如果某些路面無法實現攤鋪機作業的要求,這時就應該采取人工攤鋪的方式。如果是首次攤鋪,則需要以均勻且平緩的速度進行鋪設;如果攤鋪過程中存在質量方面的問題,則需要安排專門人員來指導應對并制定解決方案;如果使用扭繞式鋼絲來進行鋪設,則該鋼絲的直徑應為5mm。第二,碾壓作業的施工技術。碾壓工作的開展是瀝青技術的重點,其效果和質量直接決定路面后期運行質量。碾壓作業的開展依賴于壓實機的使用,操作者對于機器的質量應當嚴格挑選,秉持高質量的原則對于不合標準的機器予以放棄,并對壓實作業的時間、速度等予以關注,從而保證壓實機發揮其性能的同時從根本上保證其作業的效果,此外為了減少漏壓和重壓等狀況的出現,施工者通常會選擇紅黃綠的碾壓作業方法以此來提高碾壓的質量。第三,施工縫的應對工作。運用攤鋪機開展攤鋪作業時,會出現施工縫需要被處理的狀況。其分為縱向和橫向兩種,對于前者的處理需要綜合兩臺或多臺設備開展作業,且設備的運行往往是交替進行;對于后者進行處理時,往往需要支架來進行輔助工作,其主要是先實施探測作業,然后再依據鋸縫設備來對其進行處理,并輔以混合材料進行攤鋪,配合壓實機實現碾壓作業[3]。
從現階段瀝青路面工程施工情況來看,路面質量評定成為多數企業高度關注的要點。對于施工企業而言,及時和有效的質量評定,可幫助工程人員準確地掌握各環節施工情況,并系統性評價整體質量。實際工作中,質量評定的覆蓋面較廣,諸如混合料性能、拌和工藝、攤鋪及碾壓工藝等均是重點內容,換言之,各項與施工質量有關的因素都是評定工作的重點。
新型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傳統的瀝青攤鋪中所具有的包括道路斷裂等的問題。而道路斷裂狀況的減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支出,提高了公路的使用頻率,推動了我國的公路建設工程的發展。本文主要對公路路面施工時的瀝青攤鋪技術進行了施工準備以及施工進行時的分析,希望能夠對未來公路工程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