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朝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抗震是尤為關鍵的一項性能。在地震不斷發生的今天,把握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要點,選擇科學的施工場地和建筑結構,同時通過設置多重抗震防線,以合理布局來提升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效能,不僅可以延長建筑工程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對人身安全的保護率。因此,本文以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為主題,分析抗震設計的要點,并提出抗震設計的措施。
首先,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要注意抗震設計結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工程建設的整體要求和狀況為準,確保各個結構部分的連接穩固且安全,土木工程結構的剛度與標準相符;其次在工程抗震設計中,影響因素非常多,其中工程結構的受力是核心要素之一,為了便于計算出工程整體的受力情況,在抗震設計中有充分的依據,需要以簡單為原則來選擇工程整體的結構,以此來縮小地震災害中的損失,并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此外,最大程度降低對建筑的干預。傳統的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為了防止地震對建筑物造成嚴重的影響,采取的方法是將地震隔離層增設在建筑基礎和整體之間,但是這種方式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難以發揮實際優勢。所以說,抗震設計人員需要調整思路,在土木工程建設的最頂端制造出“鐘擺”,以此來降低地震災害發生中建筑的受力狀況,消減地震所產生的作用力,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為更好地保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順利進行,首先在抗震設計中要對結構的抗震強度有所明確。首先,參考我國抗震設計中的標準規定。在這之中,不同種類的工程現實情況有著差異性,在抗震強度上要有所區分,通常來說,抗震設計工作按照6 度~9 度的地震危害為核心參考依據。其次,為了進一步提升抗震設計的質量,具體設計中要全方位來考慮建筑的現實要求和性質種類,土木工程結構外形和高度不相同的情況下,要調整抗震設計的辦法,以更好地提升這一結構對抗震的控制力度。
結構選型設計不僅可以提升整個結構體系的牢固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確保結構傳力體系的合理性,從而對結構進行良好的保護。因此,抗震設計中要將結構選型設計作為要點工作之一,以更好地增強整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效果。首先,在結構選型上可以選擇較為簡單的體系,對這一體系的平面和立面進行詳細的研究,以保證它在傳力層面性能較好,整個結構體系穩固且安全。其次,要盡可能完善結構選型設計中各環節要素,以防止存在的缺陷產生設計上的質量問題。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需要依靠計算分析對最終的結果進行明確,因此,要重視這一關鍵性環節。為確保結構計算的效率和準確性,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包括設計模型、專業計算機軟件,都可提升結構計算分析的實際質量。
施工材料影響抗震設計的質量,所以在材料的選擇上要進行嚴格的控制。相關人員要結合土木工程實際狀況和抗震要求,科學選擇優質的材料,使得抗震結構有著較強的承載力,在巨大的外力壓迫下不會發生嚴重的損害。目前,鋼筋混凝土是應用普通的結構材料,要對其成分和質量做好監測,在這一基礎上,有效控制配筋率,使得工程結構使用效果顯著增強。
土木工程項目建設場地是影響抗震效果的因素之一,所以要慎重地進行選擇。通常平坦開闊的地界是最優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對建筑受力不均衡而出現的抗震性能低的問題作出有效的處理,增加建筑的應用壽命。另一方面也可以確保工程在設計之后便捷地進行進行作業。此外,要選擇最為適宜的建筑結構,它是確保土木工程達到標準要求的基礎。首先對土木工程的承重范圍進行準確的計算。即按照工程整體的結構來選擇適宜的材料,防止材料不當出現變形等問題,從而影響工程的承重效果,同時也要確保材料的硬度和強度可以與土木工程施工要求相符合。
地震災害具有偶然性的同時,等級也難以確定,為了在多等級地震災害中讓人們具有更多的逃生機會,要在抗震設計中設置多重抗震防線。施工人員在防線設置時,要以符合土木工程建設要求,且性能較佳的部件為準,一方面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破壞力,另一方面緩沖地震災害所產生的破壞力,更好地保護生命安全。
土木工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較為復雜,其關系到很多個環節和專業知識,所以在整個設計中要注意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要求工程整體結構遵循簡單的原則。具體實踐中,把握抗震強度、結構選型設計和結構計算、施工材料等各個設計的要點,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工程結構抗震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最大程度上降低對建筑的干預,以提升結構設計的綜合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