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廣州市番禺城市規劃設計院,廣東 廣州 511450)
生態城市并不是只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保護和優化之后,即可認為該城市已經成為了生態城市,而是要通過對于各個區域的合理規劃、當前運行體系的合理升級以及今后工作重點的科學鋪排,才可以讓建成的綜合管理系統具有更多的優勢。此外在具體的規劃和設計階段不可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生態城市的概念是在當前的城市規劃過程,已經從原有的只需要落實基礎設施設計規劃工作,轉變成了對所有工作體系的全面鋪排,而且進一步研究的內容包括當前生態系統的保護政策是否滿足要求、當前工作環境的保護水準是否滿足實際需要等,綜合來說規劃分析工作的重點是如何把城市內的所有功能區域同時規劃和調整,同時研究建立的公共交通系統是否可以連通所有區域,尤其是對于商業區、住宅區和生態保護區的連接方式,需要通過對公共交通系統的建設以及硬軟件設施的完善,讓該城市中的居民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以最低成本到達目前已經建成的生態環境中。
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重點,首先是對于自然生態經濟環境的建設,該項工作的落實階段要根據當地已經擁有的自然環境、生態體系以及人文素養選擇合理的規劃形式,其次需要研究在各類基礎性設施建設階段可能對于原有自然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建筑垃圾的長期堆放問題、硬件設施的不合理規劃問題等[1]。最后是對于整個區域綜合性規劃方案的協調和優化,包括現有經濟體系的優化、各個功能區域之間的關系協調等,只有所有的工作參數都設定在合理范圍內,才可讓建成的工作體系具有高可靠度。
在生態系統的規劃階段,首先要研究當地現有的自然資源分布狀況,為后續的工作過程奠定基礎,其次分析現有工作狀態是否能夠對原有的自然體系造成負面干擾,采取科學手段嚴格防止這一問題的出現,最后是采用合理科學的硬軟件搭配方式,讓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在能夠發揮應有作用的同時得以保護。比如在某地區的原有自然環境中含有濕地生態系統,其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設置的硬件主要是游客的休息區,包括涼亭建筑、道路建筑等,同時要根據該生態系統的本身特點和目前的資源儲備,按照原有的規劃形式向其中設置各類硬件設備,在硬件設施建設完成之后要考慮軟件系統的建設,主要包括當前游客行為的監管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運行狀態分析設施等,工作核心是針對當前環境的監控軟件,比如對于生態系統中的湖泊監管過程,要求建成的監管系統通過水位測量裝置、攝像頭等裝置研究當前的水位變化情況,分析是否需要從其他區域向濕地生態系統中調配水資源,基于此方可讓整個生態文明系統更好運行。
功能區的規劃階段可以按照原有的建設形式,按照原有的功能區規劃體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入新型設施和作業系統達成目的,由于生態文明城市中更傾向于對于宜居環境的優化和完善,而宜居環境主要是當地的生態文明系統是否能夠和原有的功能區建立合作和銜接關系,故而要求最終建成的工作體系更具有優勢。比如在某地區原有的地區規劃形勢中,分成了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等多個地點,原有的市政道路規劃形式并不注重對這類區域的合理連接,同時建成的道路系統較為凌亂,在新規劃的道路工程中,要將所有的區域和當地目前已經建成的生態系統建立連接,如對于住宅區內新建成的市場道路直接與該地區的森林公園嶺街,并且在整個路途上不設置關卡,同時建立多個公共交通系統路線,包括公交系統、城市輕軌系統和地鐵系統等,以在運行階段可以讓居民在較短時間內到達目的地并降低了出行成本,同時由于已經建成的道路系統質量較高,所以可以提高出行過程中的愉悅度。
連接工程的規劃主要是指當前已經延長了道路系統,包括公路道路系統、輕軌道路系統和地鐵道路系統等,為了降低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事實上原有的不滿足施工條件的地段和不存在的規劃區域,可以不考慮建立新的公共交通體系,只是按照對原有系統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升級即可[2]。比如該城市的規劃階段,在當地的濕地生態系統和城市公園階段只建設了公路道路,而原有的規劃體系中并未在該區域規劃輕軌和地鐵,則無需為了滿足民眾的出行需求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城市輕軌和地鐵系統的建設,只需在其中開辟公交路線即可。
自然資源的規劃是指要求在該城市的規劃階段,要在了解現有的資源儲備量和資源儲備形式基礎上,從中選擇和制定最佳的工作方案,并落實各類施工和設計項目。比如在某城市的發展中發現當地的森林覆蓋率較高,但是森林資源的整體分布情況上并不具有關聯性,甚至一些小規模資源處于城市的對角線上,同時這類區域位于城市的邊緣地帶。
綜上所述,生態城市概念為在降低對生態文明系統負面影響的情況之下,采用合理的方法讓整個城市能夠處于更為高效穩定的運行狀態,具體的規劃形式包括硬件設施的配置、軟件系統的革新等,從而讓建立的綜合性系統具有更深入的關聯性、科學性和宏觀規劃性,讓整個城市的符合居民宜居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