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彥琪
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就是發展,建筑作為人類適應周圍環境的一種開發行為,綠色建筑設計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把建筑和生態系統聯系起來,進而為人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建筑設計師們在進行建筑設計的同時會考慮到對環境的適應和尊重,怎樣使用可再生資源,能夠創造出更加安逸的生活環境。
綠色建筑是指在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被稱為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科學與生態的有機結合,是通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人工改造為手法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建筑平衡。
作為研究對象的綠色建筑,其本身就具有建筑的一切屬性,但從其歷史角度看,綠色建筑是建筑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這種階段是將生態、自然、人文、藝術都付諸于建筑本身。從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弗蘭克·萊特就指出:“建筑是使結構表達思想的科學的藝術,建筑是審美與實用的統一。”他創作的“流水別墅”就是將傳統植根于生活與自然形態的情感中,從自然界汲取營養與靈感,使建筑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通過現代主義簡潔而又不簡單的空間組織形式將瀑布從腳下穿過,形成豐富、律動的景觀。使建筑的外部空間與生態環境高度融入,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
建筑行業是能源消耗較大的行業。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量在持續增加,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斷加大,高耗能、低利用率依然是我國建筑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建筑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國建筑設計正向著低能耗、可持續的方向轉變。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是為了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對環境的傷害,提高資源利用率。
綠色建筑工程是生態保護工作中的重要途徑,更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綠色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具有低碳環保性質的材料。綠色建筑工程是在當今社會發展方針的提倡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概念和新形勢。在這樣的建筑工程中,講究資源的重復利用,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完成建筑工程實際所需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減少資源浪費。推進綠色建筑工程的發展,符合社會和人民利益需求。在這種相對新型的建筑模式中,能夠更好地實現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友好發展,建立協調的發展關系。推進綠色建筑工程對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和管理規則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規范。加強綠色工程的管理對于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缺乏先進的專業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相對于傳統的建筑模式來說,國內的綠色建筑工程施工推行時間較短。因此,有關方面的管理技術、人才引進等尚未做到相對完善。在綠色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設。此外,相關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建筑模式層面,不符合綠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對于相關方案的制訂也就會隨之趨向傳統。同時,這些管理人員缺乏豐富的學習經驗,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掌握上還有較大發展空間。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造成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混亂現象,降低施工效果,對綠色建筑的發展形成巨大阻礙。
建筑學設計首先需要關注建筑物的整體結構設計,包括整體的形狀、布局情況、建筑物的層高問題等。通常來說,建筑物結構都是以平行設置為主,坐北朝南,各個建筑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設計人員應當充分考慮建筑能耗大小以及建筑物表面積,建筑空間越大,能耗就越高。如果是樓房還涉及到每層樓的高度設置、具體樓層數的設置等問題。為了突出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內容及應用優勢,設計人員應當總結出綠色建筑設計的核心思想,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分析。在設計時可以應用新的技術手段完成對基礎信息的整理,以此作為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數據信息,保證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在前期的設計工作中,對施工材料的種類、數量進行選擇和控制也是一項重要工作。眾所周知,建筑施工工程施工周期長,前期成本投入高,混凝土等基礎材料的使用量大。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一些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無法降解,不僅占用城市有限的空間資源,還會污染城市環境。設計人員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工作時,在如何優化建筑物的功能性、美化建筑物形狀的工作外,還需要對施工基礎材料進行綠色設計。
通過本文對綠色建筑設計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從中可以看出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是我國建筑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相關工程施工單位需要針對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工作加以充分的重視,在實踐工作當中不斷進行滲透和融合,最大限度上發揮出綠色建筑的功能性和優勢,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