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耀福
(廣西建工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從本質上說,BIM 技術是一種數字化技術,其把管理的理念和相關的信息應用到所建模型里。這種技術的使用使建筑由原來的二維空間轉為三維空間。同時,其具有工程基礎數據的儲存功能,進而幫助前期預算以及成本把控。熟練應用BIM 技術,能使建筑單位有能力對所要進行的工程進行模擬分析,以便更好地控制施工預算,并保證工程質量。
BIM 模型包含并使用了大量真實性信息,能夠對動態信息進行及時更新,而且更新后的狀態被相應地存儲起來,這就為管理人員分析施工的整體狀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果現場施工出現了風險,管理人員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并且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項目施工中存在安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通過BIM 技術可視化的特點,對這些問題進行相應的整改,最終實現優化,被稱之為優化性。BIM 技術可視化特點的應用可以對施工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并進行一定的優化,最終實現建設工程的有效化管理。
BIM 技術打破原有施工的二維平面圖,借助信息化創建工程相應的模擬模型,進而實現施工作業人員通過三維可視模型來解讀二維施工平面圖,做到科學合理地對現場實物施工進行把控,以及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防范,最終凸顯出可視化的作用。
傳統樁基由測量員定位,用CAD 軟件提取辦公室內每根樁的坐標點,注釋到圖紙上,然后由全站儀將圖紙取到平臺上并定位到適當的位置,這種手動提取坐標和重新計算的量大而效率低,容易導致某些樁基因疏忽而不能使用,而且測量員通常逐步取出節點的樁基坐標數據,時間長,也可能導致錯誤,因為測量員之間的傳輸不會導致錯誤等問題。利用dynamo 可視化編程軟件,編制程序后可一次提取所有已轉換的樁基坐標并輸出Excel 表格數據,共30s,可獲取所有樁基定位數據,直接供當地測量員測量和使用,并由監理單位進行修訂,減少人工輸入和重新計算引起的不準確問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誤差。
建立樁基族群模型,并設定樁基尺寸、樁頂標高、樁底標高、樁號等資料,根據圖面平面布置不同類型的樁基族群。根據將樁基嵌入樁臺或底盤100mm 的條件,在畫好的樁臺和底盤的基礎上確定樁頂的設計標高。借助Dynamo 實現1 米的大量增壓裝置,用于定位樁基模型的樁頂標高,即控制樁頂標高的每根樁頂標高加1000mm
傳統樁基進入巖石的情況和泥漿比例的調整主要決定了泥漿比率在現場樁基進入后根據深度進行調整,不可避免地導致調整延誤,易造成鉆井質量差、塌孔等問題。利用BIM技術建立地層模型,提取每個巖石樁基入巖深度數據作為參考,可以預先確定樁基進入巖石的情況,預先了解每個樁進入與每個巖石深度相對應的巖石的情況,動態調整施工方法,提高樁基成型質量。
傳統樁基工程量統計為人工計算,工程量大,混凝土澆筑工程主要在夜間進行,容易產生疲勞,導致工程量計算錯誤。BIM 模型是一個信息模型,在此模型中,在上一個階段創建樁基族時,將確定樁長、樁直徑和樁體積等參數,而體積參數是一個計算公式,是樁長和樁直徑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創建樁基模型時,將使用內置公式自動計算每個樁的統計體積。
樁基階段數據較大,實時數據、效率等在傳統紙質文件管理模式下不能很好地保證,人工整理樁基大量數據耗費時間和精力,效率低下,可能是由于人員調動等導致交接延誤、遺漏和錯誤,檢查時無法及時獲得反饋和處理。
4BIM 技術發展趨勢
總之,傳統的樁基工程施工管理應兼顧內外工業,工作量大,協調困難,工作效率低。基于BIM 技術,可協助樁基定位,減少樁基定位工作量大;按BIM 工藝模擬樁基巖石,預先確定樁基進入巖石的情況,預先調整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質量;基于BIM 的工程量統計,輔助樁基工程量的參考和審查;披露基于BIM 的三維可視化,提高現場信息披露效率,增強現場理解,減少錯誤,避免重復;基于BIM 的數據管理,減少參考人員的數據負擔,直接提取樁基BIM 信息,減少工作量。項目在樁基施工階段急需BIM 技術對現場施工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