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廣震
在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撐下,建筑工程的規模與數量不斷的增多,而且整體施工的過程中也會存在相應一定的隱患,不僅會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同時會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建筑工程在實際開展施工時,需要重視整體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合理地將BIM技術應用,發揮其優勢與作用,確保建筑施工人員能夠處于安全的施工環境,同時能夠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
BIM 技術是指對于建筑信息構建的模型。在建筑過程中,是將信息以及資料作為模型的基礎和前提,構建一個立體的建筑模型。數字信息化對于建筑中的各種信息進行仿真模擬設計,可以形象地看清楚建筑施工過程中進行的精細描述以及高效率的運行。BIM 技術所具備的優點是其他無法代替的,它不僅具有協調性還具有規范性,還收集了所有的信息資源,并且使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推動各項工作、工程都可以順利進行。BIM 技術具有可視性和優化性,不僅能將幾何圖形、物理信息以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功能信息做直觀展現,還可以在模型中提取建筑信息,通過試驗將圖紙進行優化,實現圖紙的完整度。
城市建筑不斷增多,建筑物呈現出密集分布的情況,新建建筑物的空間就會變得非常小,這給之后的建筑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建筑施工里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高效合理利用可用空間。使用BIM 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測量施工現場周圍的位置信息,還有建筑物紅線的范圍,然后利用BIM 技術將這些信息結合建立出三維的模型,管理人員通過模型合理分配施工的場地,使施工位置和施工的工序合理,防止因為空間不足出現施工材料搬運麻煩的問題。使用BIM模型還可以將施工項目的“三區”設置更加美觀合理。
危險源識別的全面性決定著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傳統的識別方法主要包括分析圖紙和現場、類似工作經驗、安全管理手冊等,此類方法存在諸多弊端更無法滿足異型、復雜建筑安全管理需要。從BIM 模型危險源數據庫和類似項目案例庫中選取所需資料,對三維建筑模型進行分析,結合施工方案和進度計劃對施工過程進行仿真模擬,動靜兼顧地全面識別危險源;用適當的方法對危險源評估、等級劃分,根據危險源的等級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在模型中做出標記,以此確定安全教育培訓與交底的側重點、做好安全設防工作。
施工的過程里,施工方案的防護性能是必要的,它與施工現場安全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使用BIM 技術能夠很好的確立出施工方案的防護性能,這也是BIM 技術在施工里的一個作用,通過BIM 技術確立的施工方案能夠達到安全管理的標準,切實地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從而使施工能夠順利地開展。除此之外,使用BIM 技術時要注意對建筑施工進行長期全面的研究,包括施工現場的地質、天氣、材料等因素,還要考慮到施工周期的環節。
施工中腳手架位置高度的調整、安全防護欄桿的安拆重設等均會帶來新的安全隱患,培訓合格、接受安全交底的作業者未必記住全部注意事項和危險源,因此全面監控施工過程、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十分必要。BIM 技術為安全監控提供一個信息交互、數據共享的平臺,智能安全帽實現對人員的定位監控、RFID 技術實現對材料設備的監控、無人機和高清視頻攝影設備從更寬廣、自由的視角對施工現場無死角全面監控;監控設備均與BIM 平臺、移動終端連接,對進入危險區域的人員發出提示信號,并將信號傳至平臺、通知管理人員;安全員根據BIM 模型中標記的危險源找出現場監督和檢查的重點部位,借助VR 設備生動形象地解釋正確操作過程進行現場指導,在線上傳檢查結果、反饋現場情況。
建筑工程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直接影響到施工現場的安全質量。傳統的施工安全培訓方式較為古板老化,感知性差,容易使得施工人員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培訓效果。隨著科技的進步,BIM 技術被引入到施工安全培訓中。運用BIM 技術進行3D 模擬施工操作,為施工人員更為直接地展示施工過程,將不同施工階段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模擬展示在共享平臺上,引起施工人員對安全隱患點的高度重視。還通過BIM 技術模擬施工中安全問題出現時的應對措施,例如安全逃生模擬、安全疏散模擬、安全救助模擬等。且可將BIM 技術與VR 等設備結合,增添視覺、聽覺等方面感知,且把標準化安全施工流程通過場景模擬更為真實地教授于施工人員,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也可據此有針對性的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排查并制定相應防范措施。這種方式為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穎而有效的途徑。
總而言之,BIM 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產生,還能夠控制施工的成本,保證施工質量及效率。因此,工作人員應該加強BIM 技術的應用研究,最大程度保證建筑施工能夠安全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