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
(山東德建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德州 253000)
當下,面對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在集約型理念下,高層建筑已經成為現代建筑的主要形式。高層建筑的特殊性和高標準要求,也給結構設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考驗,基于全面提高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水平,逐步解決結構設計中遇到的常見困難,并進一步優化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當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并就這些典型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給同行業有所幫助。
目前,行業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經過歸納總結,主要有3 個方面比較突出:①結構體系設計不合理。結構體系選擇如果不合理,勢必會嚴重降低整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比如,在進行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體系設計過程中,結構體系的選擇,在以工程結構為基本依據的基礎上,還必須要考慮到當地的風載荷、以及該地區的抗震設防等級這兩個重要的參數。如果沒有兼顧到這些重要的影響因素,那么就極有可能做出不合理的設計,最終導致穩定性不足。尤其是鋼盤混凝土結構體系設計,一旦選型錯誤,欠缺合理,那么在施工中就有很大的安全和質量事故風險。②第二就是地基以及基礎設計不合理。高層建筑的地基基礎選型非常重要,選型不當,就非常容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整體傾斜乃至坍塌。如果基礎設計不合理,比如斜面坡度偏大,那么在混凝土澆筑及振搗過程中,質量就很難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證,地基結構勢必受到影響。如果地下室底板的配筋不合理,其結構就容易失穩,加大不均勻沉降的風險。③設計中欠缺對地下水影響因素的考慮,因為地下水也會影響到地基結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在實際中有很多地基質量事故發生都與地下水有一定的關系。
在設計中,工作人員要綜合考慮,結構設計要與建筑應用的需求相結合,其功能和規劃,要以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同時滿足設計標準的要求。設計施工環節將建筑扭轉剛度的要求要滿足,避免由于結構因素對抗震性能以及結構安全產生不利影響,設計時候要能按照對稱以及均勻的要求,布置剪力墻的時候就要能夠注重結構薄弱點,避免由于在特殊狀況下對建筑物造成損壞影響以及坍塌風險發生。此外,還要做到結構超限設計質量的有效控制,以避免安全事故。
場地沒有全新活動的斷裂帶通過,無滑坡、崩塌以及巖溶等現象,設計是可以不將土層液化問題納入參考范圍,因此,可判斷為適宜工程建設地質。綜合考慮場地的情況及建筑物荷載大的特點,需要將基礎置入中粗砂夾礫石或半膠結砂礫巖為持力層。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采用鉆孔灌注樁筏板基礎,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3700kN。鉆孔灌注樁既可以承壓,又可以抗拔,設計、施工都比較容易保證,擠土效應不明顯。基礎計算考慮上部結構、樁及筏板三者的共同作用,設計時由于上部結構的剛度貢獻,將上部結構剛度考慮到基礎頂面進行共同作用,計算結果會更加貼近事實。根據基礎荷載的分布情況,核心筒墻體下均勻布置承壓樁,裙房框架柱下、汽車坡道柱下集中布置抗拔樁,起抗浮作用。
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在底部的轉換層中,其位置越高,它的上下高度的突變就會越大,轉換層的上下內力的傳遞途徑,其突變也會加劇,落地的剪力墻以及墻體就容易出現裂縫現象,框架的支柱內力加大,使得轉換層的上部其附近的一些墻體就會被破壞。因此說,轉換層位置偏高就不利于抗震。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易出現結構扭轉問題,這就需要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建筑結構形式宜采用相對規則的圖形,并保證質量的均勻分布,進一步提高建筑體的穩定性,保證建筑結構的對稱性。即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具體通過科學進行平面布局,以此來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固性和安全性。
多道防線的抗震設計理念對結構抗倒塌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高層結構常采用的框架—核心筒結構,核心筒為第一道防線,框架為第二道防線。在大震作用下,核心筒由于連梁破壞、墻體開裂和鋼筋屈服等原因剛度退化,會導致內力重分布,部分地震力轉移至外框,因此規范規定了框架—核心筒結構外框最小剪力分擔比以及剪力調整系數。
就不同的高層建筑結構超限設計,就要能采用相適應的設計方法,從整體上提升設計的質量。豎向規則超限建筑的設計當中,需要從幾個要點上加強重視,如在立面收進引起的超限方面,運用臺階形多次內收立面,就要保障結構位移沿著豎向不發生突變的現象,結構扭轉效應要能得以有效控制。對于收進部分豎向構件和樓板要注重強化,收進出現了偏心的問題,底部結構會受到扭轉產生內力,驗證抗震的性能是比較必要的。
由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會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這也導致在實際設計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有效的提高結構設計的質量,確保高層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效的推進建筑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