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杰
(廣西建工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
裝配式建筑是近些年來逐漸開始發展和應用的建筑模式,通過在建筑行業的應用情況來看,這種建筑模式具有比較可觀的發展潛力,并且現階段的多個城市已經開始逐漸接受這種建筑。裝配式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相比于傳統建筑模式耗費的建筑材料相對較少,并且能夠在貫徹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基礎上降低工程建設所消耗的資金?,F今社會中能夠用于建設的土地相對較少,這對相關項目的建設產生了較大的制約作用,而裝配式的建筑模式能夠解決這樣的社會現狀,這種模式能夠通過分隔建筑空間的方式從而對該行業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這種建筑模式通常情況下在建設之前需要對相關構件進行預制,并且保證預制的規格能夠滿足具體工程的建設要求,在準備施工時需要將預制的構件從生產廠家運送到施工現場,通過合理的安裝,大幅度增強工程建設的質量。工程的管理人員需要對構件的重要連接部位加強重視程度,保證不會存在影響構件連接質量。
我國當前的大多數施工單位及企業主要采用的BIM 技術軟件是revit 和navisworks,同時由于多數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其軟件插件的應用整體偏低,并且大部分企業都不會進行API 開發,進而導致除了進行BIM 技術的建筑模型碰撞以及建筑工程造價計算之外,沒有開發出有關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管理更多用途。
我國當前的建筑業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是由于多數的施工團隊文化水平以及相關技術缺乏,進而導致我國建筑業當前時期的BIM 專業人才稀缺,其中主要在BIM 技術的建模以及深化。
目前裝配式建筑一體化集成應用方法研究與應用有如下不足:一是裝配式建筑和構成系統的一體化、集成化設計不足。設計師對裝配式建筑技術特點及建造控制要求的理解程度較低,多注重裝配式結構,忽視與建筑圍護體系、機電設備體系、裝飾裝修體系、預制產品體系的集成應用,各專業協同設計能力較低。二是通用化設計程度低,模塊化設計應用少。雖然注重了部品部件的標準化,但對部品部件及模具的通用化關注度較低,不同項目模具不能通用,需重新開模,成本居高不下。同一項目戶型、節點種類很多,缺少模塊化組合應用。
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構件的施工流程與傳統建筑工程略有不同,就技術難度而言,裝配式工程的技術難度更高,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如構件安裝順序沖突、構件位置配裝等。在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安裝中,常出現鋼筋打架、套筒位置對中困難等問題,不能通過傳統的施工辦法進行處理,需要重新調整構件的安裝順序。在信息化技術和建筑行業整合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中各個參建方的協同運作會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但是暖通、強弱電等機電控制專業的碰撞問題無法通過傳統的CAD 圖紙所反映,裝配式建筑在施工過程中,若出現管線打架、構件位置和孔洞位置偏差等問題,必然會造成返工,大幅度增加造價。BIM 技術通過BIM 模型可在前期檢查管線碰撞問題和構件碰撞問題,設計圖紙更為直觀,且能夠納入時間等要素信息。
裝配式建筑工程體量大,材料消耗量也比較大,在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交叉施工情況,在傳統的施工管理模式下,會出現材料供應不足、材料供應鏈中斷等一系列問題。利用BIM 技術能夠對各個施工階段、施工作業面的材料消耗情況進行量化分析,整合施工進度管理、材料庫存清點,計算出材料在現場的實際消耗情況,可動態地調整材料供應計劃,保障材料的有效供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綜合判斷材料消耗量是否符合實際情況,以評價施工工藝的合理性。通過對工藝及現場管理方法的調整,達到減少材料消耗、節約成本的目的。
我們在使用BIM 技術進裝配式建筑施工時,需要將裝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進行信息化,從而使運維管理人員能夠直接通過RFID 芯片來獲取構件的廠商、安裝等人員的信息,進而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責任。另外在裝配式建筑中維護中出現質量問題時,可通過BIM 技術能夠有效的檢測出來,也可以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裝配式建筑在建設施工階段能夠節約大量的資源從而為建筑企業節省較多的投入資金,而BIM 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出這一優勢并為相關人員的工作提供了較大的便捷程度。通過上述過程中對于BIM 技術的簡單介紹以及在其施工過程中的應用方案分析可以看出,這種技術能夠對設計方案起到優化的作用,能夠在施工之前對其進行模擬保證不會與設計圖紙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還保證了施工和建筑物的安全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