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勛
(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我國的綜合管廊建設起步較晚,實踐也相對較少,在我國各大城市中,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等城市的綜合管廊水平名列前茅,在2003 年我國綜合管廊的建設進度相對緩慢,且建設規模比較小,2013 年政府部門開始大力發展綜合管廊建設,2015 年蘇州等10 個城市開始試點運行綜合管廊,建設規模和數量也隨之提高,之后許多經濟和科技相對發達的城市也在大規模地建設城市綜合管廊,我國各大城市正在日漸加大綜合管廊的投資與建設,而與之相關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
是指在明挖基坑之后,對基礎項目做好施工,之后使用現澆技術來給管廊的主體結構進行一次成形。此方式優缺點并存。優點在于可以節約一部分的經費,而且施工比較的簡便,同時在兩項技術結合以后,施工人員無需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在施工期間能更好的控制施工效果。而缺點在于:工程量較多,在對較大的路面進行開挖時,難免會對路面產生影響,這樣就會威脅到行車的安全性以及人們出行的安全;此外,由于開挖面積很大,所以在施工期間,要對整個開挖過程做好保護措施,而且還要做好對排水、防水等工作。
暗挖施工法主要包括盾構法和頂管法等,盾構法和頂管法均運用專業機械設備來建立隧道,在隧道的一側打造豎井,以確保機械能夠安裝在正確的位置當中。機械要在豎井開始,順著孔洞的設計軸線往另一側豎井推進,這樣就可以建立出隧道,而且還可以對地面隆降情況進行合理的掌控。盾構法、頂管法具有非常突出的自動化效果,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并且施工安全性高、質量能夠滿足相關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暗挖施工技術不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并還有較強的地質類型適應性,因此目前已經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綜合管廊的施工在明挖和暗挖的選擇上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根據目前國家建筑工業化有關政策導向,進行地下綜合管廊主體建設過程中采取預制標準化的施工安裝建設,加快建設的速度,提高單體結構的結構強度,提高工程質量和技術水平,推動預制式施工工藝有利于帶動各個相關工業經濟的發展,提高綜合水平,提高國家工業化的進程,因此從傳統的現澆混凝土工程向裝配式預制化的過渡是目前工程發展的趨勢,預制裝配分為預制拼裝式結構體系和裝配式整體結構體系。預制拼裝結構體系是在結構的縱向用預應力筋縱向連接接頭處的接頭、螺栓式接頭、承插式接頭。當遇到環境條件較差,不均勻沉降易發段時,應該優先采用承插式的接頭。裝配式的結構類型體系應該在現場再次進行高一個等級的混凝土二次現場澆注,這是為了結構能夠形成良好的整體性而采取的措施。新舊結合的地下工程改造要同步規劃施工進行。在施工過程中能考慮到對周圍環境及結構設施的影響,將施工對居民群眾的影響降到最低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課題。所以,在施工方式的選擇方面優先采用對地面環境影響較小的暗挖法施工,密目式頂管法施工手段,當然也不能盲目的追求這些方法,還應該綜合考慮現場的地質條件、水文條件、環境特征、地下水情況、成本因素等條件。
地下綜合管廊施工復雜度高,貫穿于城市核心地帶,是一項具備高難度的系統性工程。在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前期,需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周密計算,形成整體布局。所得方案應交由多領域專家共同商討,論證方案可行性。有別于城市地面工程的是,地下綜合管廊施工難度較大,稍有不當將可能出現安全事故。對此,為全面保障地下綜合管廊整體品質,為工程人員創設安全施工環境,需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復施工問題,這也隨之提高了工程難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多方深入探討,模擬施工并提出優化措施必不可少。
現代化施工需得到先進技術的支持,對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而言亦是如此。在具體工程開展過程中,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積極引入先進技術,保障工程質量:①引入高性能建筑材料,以工程質量為前提,持續優化工藝水平,現階段較為可行的有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等;②引入高效防滲漏技術,以保障地下綜合管廊的運行穩定性;③引入行業內先進挖掘技術;④充分借助三維仿真等技術,實現對地下綜合管廊的動態化管理,牢牢把握GIS 信息管理技術優勢。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一種高度集中的密集型規劃設計,減少了各種管道管線系統對地下空間的占用。明確設計順序、施工順序并兼顧未來本地區綜合管廊的發展特性,保留足夠的發展改進空間又不盲目的追求擴大空間化,穩定、合理、有效的建設城市綜合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