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華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中心小學 吉林 長春 1302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質疑,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正在學習什么內容,自己應從哪個方面著手,找到解答問題的切入點,再對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引導學生對整體數學學習產生正確的數學邏輯思維,教學中教師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教師不僅教學生解題方式,更是要教會學生解題思路,畢竟解題方式知識針對某一道題或某一類型的題目,解題思路是讓學生結合之前所有學過的知識點,連點成線,對所有題型都能找到相關聯的地方,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思考,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習的距離,消除距離感,消除學生畏懼數學的心理,創設相關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教學中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跟上教師的思路,對教師所提問的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一是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在授課中對某一課題提出疑問,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相互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斷交換彼此的意見和看法,對對方提出的意見不斷產生質疑,想舉手像教師求救,幫助評判正確的解題方式,二是教師可以在班級背創設生活情境,結合學生年齡已經經歷過的生活經驗和精力對數學現象進行思考,這樣的狀態有利于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對教師所總結的數學知識產生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以上兩種方式,教師都要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給予正向肯定,再給學生解答疑惑,這樣有利于促進培養學生敢說,敢問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引導學生由簡單,表面的理論知識,向深層次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思考,促進將學生所有已經學過的知識點相互聯系,連點成線,形成正確的數學邏輯思維,因此,教師應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結合教材和學生容易接受的輕松有趣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授數學內容,提高學生數學思考的興趣,以趣生疑,促進學生思維一直處于亢奮,積極主動的狀態,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物體周長時,教師可以創設龜兔賽跑的故事情節,和問題情境,引入新課題,比如,兔子在比賽中跑一個直徑是20米的圓形跑道,烏龜跑邊長是20米的正方形跑到,兩者都同時到達重點,提問,誰跑得快?誰勝利了?為什么?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這樣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急于想知道最后的結果,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觀點,自己是怎樣思考的,之后再開始正式課程學習,給學生解答疑惑,引導學生樂于質疑。
很多時候當學生接觸了新的知識,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時,有時學生能理解教師所講授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即使有疑問,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提問,提問什么內容和提問的方式,這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認知能力,向學生提供提問內容和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增強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折紙,設計相同的邊長,和不同的邊長,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印象對三角形面積和正方形面積,長方形面積之間產生直觀結果,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由這樣的結果,引導學生從中發現規律和不同之處,提出質疑,然后再組織學生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彼此交換意見,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面積關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總結三個面積公式中異曲同工之處,學生以后再遇見同類型題目時,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思考問題,再答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全面發展,首先學生應學會對數學現象產生質疑,教師給學生創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思考,消除學生和數學學習的距離感,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數學思考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認知能力,向學生提供提問內容和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增強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通過以上方式,促進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