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占成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楊樹林鄉初級中學 吉林 長春 130200)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這部分內容是非常重要又很有難度的,無論是七年級當冊學完的復習,還是八年級結業考試時的復習,教師都發現這章節內容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是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章節中涉及到太多的生物學專有名詞,太多的知識點瑣碎還不好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復習課上幫助同學理清思路,重知識和重能力,講方法和講素養,多重并舉,這樣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就會得到提高。
復習課上,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放微視頻,安排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活動,帶領學生回顧學習過的本章節知識點,構建章節知識的網絡。這個環節可以是教師在黑板上與學生一起邊復習邊繪制知識脈絡圖,全班合作,共同完成知識的梳理;又或者通過觀看教師制作的“理清知識脈絡”微視頻,然后學生進行仿照,繪制自己有個性特點的知識脈絡圖,這兩個方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對即將復習的內容有著整體的了解,也是提升復習效果的關鍵之處,更是提升學生知識梳理的重要之舉。
教師在上復習課時,特別希望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做更多的事,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果,掌握核心概念在復習中就自然成了教師重視的“大角色”。在初中生物新的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要注重核心概念教學的理念,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結構的主干部分,是生物學知識領域的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核心概念來確立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比如在本節課中安排了對“反射”概念找“關鍵詞”的活動環節,授課中,教師直接呈現出反射的概念,讓學生找出反射概念中的幾個微問題,如:“是誰通過什么系統,什么原因引起的,所發生的具有什么特點的反應”。學生理解了這幾個為什么,就基本掌握了反射的概念,隨后,再安排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的處理就達到了既理解概念又能靈活應用概念的目的。當然,除了教學中要重視核心概念的學習,教師也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書中的核心概念,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到了結業考試復習前,連課本都沒有認真的翻閱過,甚至,有些同學連教師強調的概念在書中的具體位置都找不到,因此,在本節課復習上,在講解重點核心概念時,特別有意的在課件上貼出了核心概念在教材原文中的截圖并做重點標識,在截圖旁還給出了學生閱讀教材的方法提示,教會學生閱讀生物書、讀懂生物書、分清教材重難點,這也是生物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體現。如關于神經元的概念講授,將教材中神經元的概念進行課本截圖,帶領學生先理解概念,之后用學生制作的神經元模型針對概念進行結構的辨析,最終達到既理解結構又知曉功能,體現生物學中“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培養了學生重視教材的閱讀,理清了核心概念間的脈絡,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
復習課上,教師結合教材的基本知識精心安排是為了更好地創設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更好更易的理解知識,提升復習的效率。如課前的“愛的海洋”活動,讓學生運動的是身體,思考的是學科問題,對引入神經系統的知識有了很好的鋪墊;在“反射概念的解析”時,四道習題取自概念中的四個關鍵點,通過題目的創設,進一步理解概念,這也是學習氛圍的創設之一;還有在“練習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主挑選瘋狂動物城中的動物來答題,既有答題的隨機性,又滿足了學生的自主性,答題時,特別設置了“免答”環節,以及教師看似故意隨手拋向學生的禮物,讓學生瞬時產生逃避反射現象,這些都是本節課的教學氛圍的有意設計。
總之,初中生物復習課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復習課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更是學生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提高的好機會,通過教師重視構建學生知識網絡,重視教材閱讀和核心概念的學習,重視教學活動和教學氛圍的創設,實現了知識和能力目標,生物教學的有效性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