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丹
(湖北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中心學校鵬程小學 湖北 黃石 435000)
1.1 音樂課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音樂教師成為“擺設”。當今社會,很多學校、家長乃至社會普遍對于小學生主要課程中的語文、數學等常規骨干學科比較重視,并不注重對孩子藝術方面的熏陶和培養。他們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一個孩子好壞和教師教學業績的評判標準,對音樂課程的重視明顯不足。尤其是在很多農村學校,由于對音樂缺乏認識和了解,音樂課被認為在學校教育中可有可無,所以大部分農村學校幾乎沒有配備專業的音樂老師。即使有的學校已配有專業的音樂教師,但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音樂老師也被迫轉行,被安排教授語文或者數學等主要學科,音樂教師因此成為不受重視的對象,種種現象直接遏制了音樂教育的發展。
1.2 教學器材設備的匱乏導致教師教起來倍感吃力,學生學起來興趣不高。教學設施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途徑,對提升教師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目前,仍有很多學校音樂設備不齊全,課程表上的音樂課形同虛設,甚至連基本的音樂課本、教師用書都難以配備齊全。缺少必要的音樂教學設施,再專業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也難以發揮其實際水平,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音樂教師在這樣的條件下必定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有的學校即使已配備基本的音樂器材,由于對音樂教育的忽視,也并沒有真正投入使用,大多時候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音樂課程的開展難上加難,音樂課程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很多時候音樂教師在音樂課上只能使用單一、傳統的教師教唱模式,“音樂課就是讓學生唱會一首歌”似乎成為音樂課的一種形式。
1.3 音樂教師缺乏專業交流。農村音樂教師普遍缺少交流學習的機會,從音樂學科在農村教育中的地位來看,這種機會即便是千載一時,也難以把握。因為音樂普遍的不受重視程度,現在農村小學教師的培訓學習范圍基本保持在“語數外”和學生德育教育之內,類似音樂這樣的美育教育培訓機會雖極其珍貴,但幾乎都被人為忽略。得不到學校的重視,農村音樂教師的學習之路注定充滿艱辛,只能自己在實踐中獨自摸索,專業素質發展緩慢,專業能力難以有大的突破。
1.4 部分音樂教師缺乏專業發展意識。很多農村音樂教師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被當下農村的主流教育思想所侵蝕,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專業認知,也逐漸認為音樂教育并不重要,在無意中讓自己進行了“轉型”。在這個認識發生轉變的過程中,他們的專業發展意識逐漸降低,音樂課程在他們心中逐漸失去了認同感,無法從中獲取教育的樂趣,隨波逐流,漸漸缺乏了教育的熱情和教師積極進取的學習之心。這樣的情況無非成為了阻礙農村音樂教育發展路上的一顆軟刺。
1.5 音樂課教學缺乏整體性,教學方式缺乏創新。農村小學的孩子對音樂課的積極性其實是普遍較高的,但在當下的農村音樂教育中,音樂課堂流于一種形式,音樂課上教師教學生唱一首歌,這節課就算上完了,既不教授相應的樂理知識,也沒有對提升學生的審美和欣賞能力做任何措施,與當下的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初衷背道而馳,這樣的課堂既不是專業的音樂教育課堂,更沒有完全沒有體現“教育”二字的意義,它破壞了音樂課教學的專業性、系統性、多樣性和整體性。
另一方面,部分音樂教師一直慣用自己的固定教學模式,大部分是“聽——教——唱”,從始至終沒有視學生或課程目標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不管上什么形式什么內容的音樂課都生搬硬套,缺乏靈活變通和實際的運用技巧,導致學生在上了多次音樂課之后漸漸對音樂課失去興趣和積極性,這對音樂教育無疑是嚴重的打擊。像這樣傳統老舊的音樂教學的模式在目前階段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也無法達到新課改之后音樂課的教學目標。
2.1 引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作用。要想改變當下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首先需要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學校引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轉變觀念,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教育主導部門的作用。改變以往應試教育的固化思想,消除“以分數評價學生好與差”的偏見,將素質教育全面啟動,將音樂課程安排到學生的日常課程當中。另外,各學校應配備專業的音樂教師,同時要避免音樂教師“有人無課”的現象,合理利用師資,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專業作用,發揮他們的長處,將音樂教育真正地開始實施起來,付諸行動,避免形式化。
2.2 配備盡量完善的音樂教學設施。有效的音樂素質教育離不開必要的專業設施,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學設施是有效展開音樂教學的必要條件,所以各學校應配備齊全的教學設施并將之合理運用到實際課堂中。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豐富的教學資源往往是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就包括了文本資源和器材等外用資源,多媒體也是其中之一。通過這些資源,可以更加豐富的呈現課程內容,使之更加形象、直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更能有效的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這既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視野,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對音樂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行之有效。
2.3 增加音樂教師的學習機會。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整個音樂課堂的主導,在小學階段整體教育中,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音樂教師的教育作用也就不可復制。當下農村音樂教師的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學習機會少,所以教育部門或學校應該多安排音樂教師集中學習交流的機會,同時在適當的時機積極安排專業教師外出培訓,引入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為農村音樂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
2.4 音樂教師要堅定自己的音樂發展道路。在當下音樂教育不被重視的大環境影響下,音樂教師自己也要轉變自身的錯誤認識,端正態度,堅定自己的信念,認真積極履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盡的職責,為音樂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不要安于現狀、隨波逐流,要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精神與勇氣,主動迎接挑戰。
2.5 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注重創新、與時俱進。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生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去獲取知識和組織知識,教師不可以只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這也就是中國的古話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音樂教師也是如此,教學生唱歌聽音樂,不如教他們學會唱和聽的要點和方法,而這就不僅僅局限在一節普通傳統的音樂課中了,更重要的是,在這節課中,音樂教師有沒有把握音樂課程的整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創新,有沒有安排恰當的音樂活動等。當下的音樂教育已經從單純的教唱模式轉變成對學生的全方面培養,音樂課上也要求有動靜結合,要讓學生全體全面的參加到音樂活動中來,教會他們如何從音樂中學會正確認識美、追求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同時,音樂教師也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多反思,多學習,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時時保持活躍的思維和開放的態度,做到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為當下社會培養杰出的新興人才。
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音樂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對于音樂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音樂教育,不僅需要的是有關教育部門的積極關注和重視,更需要學校、群眾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在農村音樂教育實踐中積極探索,努力創新,為推進素質教育出一份力,也為培養21世紀優秀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