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素龍
內蒙古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四工程處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公路工程作為復雜工程項目,在開展公路工程項目時,需要充分重視路基路面病害造成的影響。為了保障路基路面的堅固度以及穩定性,應全面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情況,并根據具體原因制定完善的病害治理措施,有效的保障公路工程整體施工質量[1]。
路基沉陷主要是指局部道路的路基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了比較大的下陷變化,形成了道路路面裂紋、坑洼或者整體下陷等問題。該種類型的道路病害主要多發于承載力不足的軟土路基區域中。如施工過程中沒有對軟土路基地段的道路路基工程建設前進行實地考察,軟土路基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使得其施工承載力不能滿足后續的路基施工要求,進而使得路基承載力不足,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非常容易造成路基沉陷病害。
在冰凍地區,當春融時,道路路基的實際含水率增加,強度大幅降低,受行車作用后,路基將產生一系列病害,如軟彈和冒出泥漿,導致路面破裂。路基翻漿主要經過以下過程:秋季時路基聚水,冬季時聚集的水凍結,到春融時凍結的水融化,導致路基的含水量大幅增加,使自身強度降低,此時在受到反復的行車作用后,就會產生翻漿。另外,在非冰凍地區的雨季,若路面的密水性相對較差,將使路面上的水下滲至路基,同樣會使路基的實際含水量增加,導致強度降低,引起翻漿。
坑槽指的是受行車作用以后,路面中的骨料發生局部脫落,在路面上產生大小不等的坑洼??硬郛a生原因包括:面層透水、路基強度較低或由于存在輕微病害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修復、車上滴落的油對瀝青路面造成侵蝕、面層和基層間產生隔離層或干擾層。
針對道路的路基沉陷病害的處理,適宜采取的處理技術及要點如下:首先,對道路路基沉陷部位填筑前的區域進行徹底挖除處理,將其中存在的樹根、雜草、松散土質與種植土等相關材料挖除出去,并對道路路基挖除后的基地進行夯實處理,確保其保持良好的承載性能。其次,靈活地選擇道路路基填筑材料,確保其具有良好的級配,期間如果選擇細粒土進行路基填筑處理,那么要注意采取人工施工作業的方式進行處理。最后,要對路基填筑施工中的松鋪厚度、填料尺寸以及含水量等一些關鍵參數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它們滿足相關施工規范與要求[2]。
翻漿的產生主要和以下因素有關:水(地上和地下水及汽化水)、路面施工、交通量、土質、溫度與人為因素。對于路基翻漿病害,可采用以下治理對策:對于冰凍地區春融產生的翻漿,首先將翻漿段挖除,然后回填片石或砂礫,再鋪設一層土工膜,最后對路基和路面進行鋪筑。該方法操作簡單、效果顯著,在二級及以下公路中經常使用,對于一級公路與高速公路,也可在不影響正常行車的基礎上,采用這一方法。
在公路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有些路面會形成坑槽。路面坑槽會影響車輛行駛的平穩性。施工人員要及時測量坑槽范圍和深度,根據測量結果制定修補方法。在處理坑槽病害的過程中,要對槽壁進行清理工作,然后在槽壁上涂抹一層黏結瀝青,再將已經拌和好的瀝青混合料填筑其中。要求填鋪高度要控制在原有的路面以上,在經過壓實作業之后使填鋪層與路面保持平整[3]。
每一層基層施工前,應檢查下一結構層施工質量。有松散、重度離析等路段,應進行返工。在設計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配比時,采用骨架密實型混合料,采用振動試驗法成型試件,以振動試驗試件的最大干密度為標準密度。在滿足基層強度的基礎上,應盡量減少水泥的用量,但最小劑量不應小于3%。對各組分的用量進行提前試驗配比設計,保證最優組合配比,能夠有效地減少收縮裂縫的產生與發展,盡量在保證基層強度的基礎上減少水泥的用量,一般情況下控制在4.5%內。對于混合料而言,由于混合料中細料、礦粉對混合料的收縮性有較大影響,應根據混合料含量控制,一般控制在通過0.075mm 篩的顆粒質量不大于7%為宜,混合料壓實時含水率越高,其收縮率越高,所以壓實含水率不宜超過1%。在完成至少7d 的下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并達到設計強度后,便可進行上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
很多公路路基路面中出現結構強度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為了能夠控制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可以加強排水加固工作。施工階段要進行必要的排水設計,為了能夠滿足地面排水需求,通常會在施工中采用截水溝、急流槽、邊溝以及跌水等設施。常見的排水有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兩種方法。采取集中排水的方法,要在公路硬路肩的外圍預先設置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或水泥混凝土的預制塊,這樣就可以在路肩與路面之間形成三角集水槽,從而將路面中的水排出。為了有效排除雨水,一般會在每隔20-50m 的位置設置泄水口。如果施工的路段比較高,則可以根據其整體位置,在公路的中央設置圓形排水溝或雨水井[4]。
綜上所述,交通公路的建設對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設時容易受到地質結構、施工技術等的影響,路基路面產生的危害也不容忽視。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治理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才能保證公路工程的建設質量,促進我夠公路工程建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