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龍
神東煤炭集團有限公司大柳塔煤礦 陜西神木 719315
近些年來,多數煤礦生產單位針對煤礦井下緊急避險以及應急救援技術的應用問題與了高度重視。要求從事因為煤礦井下生產的作業人員應該肩負起自身的主體責任,通過不斷深化個人的緊急避險意識以及應急救援能力,及時克服煤礦井下生產作業期間遇到的安全風險問題。結合當前技術應用情況來看,我國在煤礦井下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技術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與分析。并采取多元化技術手段,進一步加強煤礦井下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能力。
基于自救器的緊急避險方法是煤礦井下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技術常用的手段之一。當煤礦井下發生嚴重的瓦斯爆炸或者粉塵爆炸等緊急事故,通過合理使用自救器,基本上可以大幅度提高人員獲救率。結合以往的應用經驗來看,自救器可以根據作用性質的不同分為隔離式自救器與過濾式自救器兩種。其中,自律是過濾器在設計過程中要求裝置應該與外界聯通,目的在于確保外界給予的氧氣可以流入到自律式過濾器當中[1]。
但是如果外界存在有害氣體干擾,過濾式自助器將會受到使用限制。而通過合理使用隔離式自救器,基本上可以將外界空氣與自身呼吸進行隔離。其中所呼吸的氧氣基本上有呼吸機提供,與外界空氣無絕對關系。一般來說,隔離式自救器也可以根據作用性質的不同分為化學液氧自救器與壓縮氧自救器兩種。根據以往井下煤礦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工作經驗來看,比較推薦壓縮氧自救器。
基于硬體救生艙的緊急避險方法也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從客觀角度上來看,硬體救艙與避難硐室之間存在較多相似之處,都可以用于避難場所的構建當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井下發生的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會導致硬體救生艙與地面之間中斷聯系。因此,在正式應用硬體救生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合理設定硬體救生艙位置,避免出現通風不良或者工作人員無法進入的問題。
結合以往的應用經驗來看,制冷機制基本上可以視為救生艙的應用優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制冷機制可以實現救生艙內的溫度調控過程,確保井下遇險人員可以安置在可靠的生存環境。總體來看,基于硬體救生艙的緊急避險方法還是具備一定的可實施性。
煤礦井下如果發生意外事故,井下工作人員首要開展的任務就是迅速撤離危險區域,確保自身可以及時返回到地面安全區域當中。為確保可以及時疏散人群,煤礦生產單位方面應該事先構建逃生通道,以免出現人群疏散不及時的問題。一般來說,為增加井下工作人員逃生幾率,在礦井下巷道以及普通工作地點的設置方面,應該設置兩條及兩條以上的地面撤離通道[2]。
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地面撤離通道之間應該保證通風與運輸路線的獨立性與暢通性,以免對日常作業效率造成不利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礦井開采深度較淺,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平硐或斜進方式,構建科學合理的安全通道設施。相反,如果立井深度較深,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多個提升的立井人梯方式,加強安全疏散力度。
結合目前來看,煤礦井下作業為確保生產作業安全,通常合理安置安全監控系統的方式,實現對井下作業情況的全方位監測與管理。但是如何確保監控系統電纜光纜線路安放合理性與運行合理性儼然成為煤礦單位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在使用電纜光纜線路的過程中,應該確保這些線路的機械強度以及使用性能。如在線路外部可以設置阻燃隔熱高溫護套。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對線路安放位置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將線路埋入到巷道當中,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煤礦井下安全事故往往具備突發性與不可預料性的特點,如果缺乏緊急避險以及應急救援技術作為支撐,將會發生難以估計的安全事故。為進一步加強煤礦井下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技術應用能力,煤礦生產單位方面應該積極健全與優化應急管理體系,通過不斷加強應急處置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發生。舉例而言,當煤礦井下發生突發事件時,井口值班領導應該及時啟動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疏散人群,確保人群身心安全。
工作人員應急管理意識往往是確保煤礦井下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技術得以準確貫徹與落實的堅實保障。針對于此,建議領導人員方面應該加強對工作人員應急管理意識的滲透,通過不斷加強與提高工作人員應急管理能力以及風險防范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領導人員可以適當加強對井下職工應急處置的培訓力度。如可以將應急救援安全防護體系知識納入到日常培訓管理活動當中,提高工作人員對危險源的辨識力度以及處置力度[3]。
總而言之,煤礦井下作業期間很容易受到周邊因素的干擾影響而出現安全隱患問題。如果不加強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能力,往往就會對煤礦井下作業安全構成威脅。針對于此,建議煤礦井下作業單位方面應該深化自身的主體責任,加強緊急避險與應急救援能力。并合理使用緊急避險方式與應急救援技術,從根本上杜絕煤礦井下作業安全風險問題。相信在全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煤礦井下作業安全水平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