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
世界經濟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即將步入“十四五”,雙循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未來一個時期可采取七方面針對性舉措加以實質性地推進。
舉措一是依托“一帶一路”拓展人民幣跨境使用空間。“一帶一路”合作已經使人民幣國際化在境外信貸發展、基礎設施投融資、大宗商品定價和電子商務計價結算等關鍵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民幣投融資職能逐步得到了增強。未來政府相關部門需適時做好沿線國家政治、經濟、金融市場的風險評估和預警,積極引導與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投資和信貸行為,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護本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利益和投資安全,為“一帶一路”上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保駕護航。
舉措二是協同推進金融改革與金融開放。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關鍵性制度安排。人民幣要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不能僅靠經常賬戶項下的跨境使用,還需要通過資本賬戶進行更為便捷的跨境流動,發展人民幣交易職能和國際儲備職能。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是決定資本賬戶開放度和金融開放度的重要因素,進而也是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因素。金融市場需要繼續擴大規模并拓展深度,尤其是拓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同時需要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和推進國外投資者積極參與境內人民幣資產投資。
舉措三是拓展人民幣貨幣計價和儲備貨幣職能。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最主要的成果體現在與商品和服務貿易的有關方面,金融領域內人民幣國際化的水平尚有不小的距離。人民幣最終能否成為與美元和歐元并駕齊驅的國際貨幣,計價貨幣和儲備貨幣方面的表現十分關鍵。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結算是推動人民幣實現計價功能和儲備功能的重要抓手。未來既要發揮中國規模龐大的優勢,推廣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現貨;還要發展期貨市場,進一步擴大石油等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期貨。在結算和投資職能的基礎上,拓展各國儲備需求;創新適合國外央行配置的人民幣固定收益資產,滿足國外央行對資產多樣性和平滑期限結構的需求。
舉措四是發展和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體系。人民幣要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需要在全球形成一個統一、具有深度和較高流動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的網絡和體系。目前人民幣離岸中心主要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周邊地區,未來可考慮在南歐、中亞、中東等地區和金融市場發達、影響力相對較強的區域中心城市布局新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繼續完善離岸人民幣的合法充實和回流機制,創新吸引投資者的人民幣計價離岸金融產品,加強對離岸資金流動和衍生品交易的監測,密切人民幣離岸與在岸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動和業務往來,探索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管理機制。
舉措五是構建和完善系統性的銀行全球經營網絡。從貨幣國際化的經驗來看,本國銀行體系在全球的拓展,為這個國家的貨幣在全球布局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平臺。境內的商業銀行及其境外分支機構共同推進借貸業務是發展人民幣借貸職能的重要渠道。商業銀行通過借貸業務,提供支付結算等方面的服務,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落地??芍С执笮蛧秀y行及部分有條件的中型銀行做好國際化發展規劃,與本土企業走出去相呼應,將銀行國際化發展納入我國金融發展戰略中,有序地加以實施。商業銀行作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可在投融資資金配置、信息交互和風險評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可加強與國外銀行在人民幣支付清算、資金拆放和報價做市等方面的業務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資本輸出提供更完善的配套銀行服務。
舉措六是穩步地、較大幅增加黃金儲備。盡管近年來中國央行不斷增持,黃金儲備占總的國際儲備比重僅為3.6%,與我國可觀的外匯儲備、龐大的GDP總量和貿易投資總量等所產生的需求相比顯然不匹配。與美國和歐元區等經濟體相比,中國黃金儲備的規模和比重也偏低??紤]到人民幣要成為與美元和歐元并駕齊驅的國際貨幣,未來外匯儲備增長會較為平穩,我國黃金儲備比重至少應提高到20%。黃金儲備規模和占比的增加將為人民幣國際信用和國際清償力的增強帶來實質性的支持,有助于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效的信用保障。
舉措七是夯實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規模不斷擴大,傳統清算模式在效率方面的不足逐漸顯現。如報文兼容性出現問題導致收付款不能被識別、需要借助第三方銀行層級較多、受時間限制常常不能當日結算等。為了滿足市場主體對人民幣跨境資金清算、結算安全高效的要求,中國央行構建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目前已推出了第二期,這相當于修建了人民幣國際化高速公路。要擴大CIPS的全球影響力,需要豐富系統功能和產品類別,完善報文系統;還需要依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市場體系。未來上海應擴大與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互聯互通,將CIPS的使用推廣到更多地區?!?/p>
(作者是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環球時報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