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慧 張思露
沈陽新大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
建筑工程的設計手段在傳統的模式中是按照平面設計來完成,但是對于建筑信息模型,能夠采取立體化的方法來設計,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設計的可靠性。建筑信息模型的運用過程中,對設計的分析能夠從細節上出發,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栩栩如生的展現,修改的時候達到了專業化的標準。所以,建筑信息模型的設計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1]。
目前,建筑工程的設計、創新不再是按照傳統的經驗來完成,而是要在科技的融入措施上不斷的加強,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探究,確保在建筑設計的創新水平上進一步的提升。建筑信息模型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按照信息化的技術、計算機的應用、模型化的塑造來完成,即便是在設計中存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同樣可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來塑造,而且在貼合實際的規范、標準執行后,能夠對建筑設計的優化效果更好的改善,這對于工程的發展、調整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但是,建筑信息模型的利用還沒有完全的普及,所以在模型的發展措施上要進一步的增加,尤其是在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方面要不斷的融合,讓建筑信息模型的數據庫不斷健全,對各方面的工作開展提供較多的保障,促使建筑信息模型的內涵能夠更好的豐富。
建筑工程的設計難度不斷提升,尤其是當前的市場發展中對于建筑的挑剔性不斷增加,為了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減少貿然的投入,一定要對所有的設計項目開展可行性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觀察項目設計的可靠性,從而在項目的掌控能力上進一步加強。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能夠對可行性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據,并且在參考對象上較多。例如,建筑信息模型的操作,能夠在工程設計的模型方案上保持高度的清晰,而且在可視化的手段、模擬化的手段應用后,能夠對工程項目的優勢、劣勢進行科學的表現,一方面在項目的決策上保持高度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對項目的成本做出降低,確保在項目投入以后能夠按照預期設想來盈利[2]。
隨著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設計階段的模型應用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目的是希望建筑設計的綜合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這樣不僅能夠讓項目在競爭力方面不斷的增加,還能夠促使工程的長期發展取得更多的保障。建筑信息模型的運用,能夠對建筑項目設計的不同組成部分,按照獨立性的運作模式來完成。項目設計部門、項目數據分析、項目現場勘查、項目規范調研等,全部采取獨立方法來完成,完成階段性的匯總分析后,對建筑信息模型的設計做出優化,不僅可以在問題的減少、隱患的排查上得到更好的成績,同時可以對建筑信息模型的創新性更好的提升,讓大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提供優秀的服務,提高建筑項目設計的綜合成就。
由于建筑工程的發展要求較高,并且在每一項工作的實施上都具備較高的標準,所以建設過程階段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必須在謹慎程度上進一步的提升。建筑信息模型的落實,能夠對項目建設過程提供充分的指導。模型的運用在于加強施工現場的各項數據、信息搜集,尤其是現場情況出現變化,或者是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影響,都可以通過建筑信息模型對設計變更做出完善,一方面對設計理念做出優化,另一方面對硬性條件的適應能力更好的提升。建設過程階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改變,尤其是在施工方案上,要充分的考慮到各類風險因素所造成的惡劣后果,對建筑信息模型的精細化程度也要不斷的提升,在各類資源的利用上保持均衡性[3]。
建筑工程的設計越來越健全,很多功能都在不斷的完善,想要在將來的設計創新上得到更好的成果,一定要在運營維護階段采取科學的思路、科學的方法來改進。建筑信息模型的運用,能夠對建筑的性能、建筑的容量、建筑的體驗舒適度進行分析,按照數字化的分析結果來掌握工程的發展走向,同時對不同的消費者進行調研,從他們的反饋中對建筑設計的一些問題落到實處,這樣在運營維護的過程中能夠給出針對性的看法,而不是單純的按照數據來解決問題。建筑信息模型的綜合性較強,不僅僅是在理論體系上健全,還會考慮到實際應用的較多影響,對于建筑工程的維護優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現階段的建筑設計必須站在多個層面來探究,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規范和標準,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的確打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對工程的長期發展做出了較多的保障。但是建筑信息模型的運用要繼續革新,在模型的功能、模型的操作方法、模型的應用手段上進一步的改良,確保在建筑信息模型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不斷的鞏固。與此同時,建筑信息模型的數據庫建設,一定要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案例進行全面的搜集,這樣開展工作的好處在于,可以對建筑信息模型的綜合效果更好的改善,為建筑設計的長期發展做出更好的保障。
我國對建筑信息模型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而且對建筑設計的內涵得到了良好的滿足。日后,對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融合應用,要結合不同類型的建筑來優化,每一類建筑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且在建筑的外形創新、框架創新上要不斷的加強,確保對建筑信息模型的豐富性更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