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乾 齊壯
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 陜西西安 710014
隨著建筑事業的逐漸發展,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優化,逐漸成為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關鍵。基于此,在實際的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員進一步優化混凝土配置、拌和、澆筑、運輸以及后期養護的方式。同時,也要依托先進的管理意見,對混凝土工程的質量進行全程的監管和審核。一方面要優化施工現場的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對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能培訓和指導,保障作業環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從而為優化工程整體建設質量提供堅實的基礎。
為達到基本的建筑施工質量要求,行業對混凝土各施工流程有著明確且嚴格的規定,也就導致混凝土施工過程較為的繁雜,需注意的質量控制要點也較多,不僅對混凝土施工前準備工作有所要求,而且對攪拌、澆筑、振搗以及后期養護等更是有嚴格操作要求,這對于混凝土質量標準的實現很是關鍵,要求房建施工各方協同合作,共同維護房建混凝土施工質量。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在結構上具有整體性,混凝土作為其結構主體,在方案設計與施工中也要考慮整體性要求,把握好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在具體施工中要嚴格管控各個環節,落實好混凝土施工細節性要求。同時混凝土施工人員與部門的充分溝通,也是保證土建工程整體性的基本要求,只有如此,混凝土質量方可得到全面保障[1]。
混凝土的配料有添加劑、水、水泥等。在實際施工應用的過程中,需要依照具體的施工要求和方案,選擇性能合適和型號相當的水泥,并保證水泥量的充足。作為混凝土重要的組成部分,骨料的選擇至關重要,要求施工人員對骨料的含量和顆粒大小等進行有效考察;如果是細骨料,就需要檢查其細度模數,測定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在實際配置混凝土的過程中,要求盡量使用潔凈度高的飲用水,以此來提升混凝土的耐腐蝕性。禁止使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添加劑之前,要先進行測試處理,檢查添加劑是否能夠和混凝土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并科學配置用量。
土建施工過程中,運輸混凝土時要重點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對于成品混凝土的泵送,要從運輸時間、運輸距離等角度綜合考慮,科學選擇攪拌站,保證混凝土運輸到土建施工現場后不會出現分層離析或者混凝土初凝的問題。二是運輸到施工現場的混凝土在流動性、保水性等方面應當符合施工要求,如果出現了分層離析的問題,就要進行二次攪拌或者退場并重新調整混合比。三是要對混凝土運輸的路徑、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盡量減少混凝土運轉的次數,并且要避開交通高峰期。
混凝土澆筑是土建施工建設中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環節,在澆筑過程中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做好混凝土澆筑前的準備工作。監理單位、建設單位要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對鋼筋工程、模板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才能夠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第二,要控制好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工序。混凝土的澆筑應當是連續進行的,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必須間歇的情況則要盡量縮短間歇時間,保證在上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下一層的混凝土,避免施工縫問題。第三,做好混凝土澆筑細節處理工作。在豎向結構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先在底部填上30mm 的水泥砂漿,并且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會出現混凝土分層離析的問題。在對柱、墻進行混凝土澆筑的時候,必須保證自由傾落的高度,如果達不到要求則要通過加設串筒、溜槽等設備進行控制。第四,要科學開展混凝土振搗工作。土建施工混凝土澆筑應當采取分層振搗、分層澆筑的方式,并且混凝土表面不能出現浮漿、沉降問題。采用插入式振搗棒,要做到快插慢拔,避免與鋼筋、預埋件發生碰撞。第五,做好施工縫預留工作。混凝土澆筑之前就要預留好施工縫,通常情況下施工縫應當留置在混凝土結構受剪力較小并且施工比較便利的位置。對于超大、大跨度的混凝土,為了保證混凝土表面不出現不均勻裂縫問題,要根據施工設計留置好后澆帶,后澆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比兩側的混凝土高出一個等級,同時做好至少12h 的后澆帶濕潤養護[2]。
混凝土工程的養護控制為消除由于養護造成的質量問題,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必須對混凝土的養護控制工作足夠的重視,現如今有許多的現場管理人員為了節約成本,追求進度等因素,僅對混凝土工程的實體澆筑質量有所要求,對于后續的養護工作不夠重視,做的也不到位,這就容易導致混凝土表面開裂等各類質量問題出現。為避免這些質量問題,就需要加強對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養護責任制度,將養護的責任分配到每一個人的身上,使施工人員對混凝土的養護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并落實到行動中。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早期養護階段,施工單位應當合理的安排相關人員對其進行負責,使混凝土能夠一直處于較為濕潤的狀態,而混凝土的整體養護時間則需要能夠使混凝土硬化,以及強度增長的需求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使混凝土的強度符合國家規定及相關設計的實際要求。其次,要對大體積的混凝土和冬季的施工制定一個情況相對應的養護措施,除較為常見的,為保證澆筑混凝土能夠充分水化反應而加強保濕的養護方案外,還要針對某些大體積的混凝土考慮到埋下冷凝管對其進行循環降溫,或是降低混凝土澆筑水化熱,滿足這些大體積混凝土的中心和表面的溫度不宜超過20℃的條件。在冬季施工則要注意對混凝土實體實施一些科學合理的保溫措施,以此來防止混凝土被凍脹而損壞。對于入模后的混凝土應當進行實時的測溫,在混凝土板的中心位置插入測溫計,并且安排專人對其進行實時監測,做好監測數據的記錄工作,倘若發現不在控制范圍內的數據則應當第一時間向項目部進行匯報[3]。
綜上所述,由于混凝土施工具有整體性與復雜性特點,為實現建筑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勢必要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與改進,解決好混凝土常發的漏筋、孔洞、連接部位缺陷等質量問題,要從混凝土施工各環節入手,優化材料選擇與配比設計,在把握好混凝土施工的過程質量控制同時,還要落實好養護要求,對常見質量問題起到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