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民
原州區張易鎮特色產業服務中心 寧夏固原 756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林業產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逐步成為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環境保護政策的要求下,林業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發展林業經濟,為此必須針對我國當前的生態環境來實施有效的保護措施,將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維護我國森林資源為第一任務。與此同時,還要將林業生態環境和其他領域相結合,實現跨領域發展,以為林業產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生態環境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生態功能,其能夠起到良好的空氣凈化功能,有利于調節氣候,維護生物的多樣性,未人們創造健康美觀的生活環境;二是具有經濟功能,林業資源可以應用于多產業中,比如說建筑施工、造紙產業、工藝品制作等,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三是具有社會功能,指的是林業資源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通過林業資源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無論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都能直觀呈現出來,予以警示。基于此,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十分有必要,不僅能豐富我國林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還有利于促進林業經濟的長遠發展[1]。
現階段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部分人員并未意識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只專注于林業經濟的發展,卻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致于林業經濟的長期發展受到限制。沒有制定完善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忽視了林業生態環境基礎保護設施的建設,相關部門未充分發揮自身監督職責,林業保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二是忽視了林業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跨越式合作,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以致于沒能從根源上阻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三是林業經濟發展形式較為單一,忽視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對林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林區的資源優勢,未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林業經濟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四是忽視了再生林的建設,沒能從長遠角度來看待林業經濟的發展,在實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時候,對林業資源的維護還需增強,林業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在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過程中,也能拉動林業經濟增長。基于此,林業部門應當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明確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根據我國林業區域當前的實際情況,來實施科學規劃。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制定完善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使更多人真正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主動投入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以有效維護林業資源。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應當對林業工作實施全防偽的監督和管理,加大宣傳力度,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建設與之配套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林業保護人員應當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身能力,嚴格約束自身行為,一旦發現有違規操作,出現亂砍亂伐現象,要予以嚴懲[2]。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需要林業部門和其他部門協調配合,共同來實施有效的保護措施。比如說,在實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時候,需要土地管理部門和林業部門共同參與,對于被征用的林地,要由林業部門審批簽訂協議后才可進行開墾。另外,在我國通信基站的建設過程中,同樣也涉及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可為了建設基站而造成大量的林業資源被破壞,需避免大面積的砍伐;在采砂、采石等經濟活動開展前,則需要前往林業部門進行備案,接受各部門的聯合管理,以免損壞林業生態環境。
無論是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是林業經濟發展,其都需要做好種植工作,加大對樹木的保護力度。林業的樹木種植,有多種形式的選擇,既可以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來種植不同種類的樹木,還可以在氣候適宜,自然環境允許的區域中種植藥材,所選藥材可結合市場需求來確定,這有利于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實現跨越式發展,建立健全的林業產業鏈,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還可以基于新的時代背景,發展林業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保障農民的收入需求,提供新的增長點。在實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時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林區的生態環境,當林區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后,可充分發揮林區的優勢,來促進林業經濟發展。例如,可以基于當地林區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優勢,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將民俗和現代相結合,或是開設親子主題、農家樂主題的旅游采風活動,吸引大量游客的前往,以拉動林區經濟增長[3]。
從長遠角度來看,林業的發展不可只是依賴于已經種植的林木生長,應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重視再生林建設,這才能保障林業產業的長期發展。在造林的時候,需要實施全面勘察工作,科學選擇造林地址,并確定該區域適宜生長的林木種類。合適的樹種才能在林地中健康生長,有效提高林區樹木的存活率,而不是只局限于短期內的林業狀況。再生林的建設,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技術來加以支持,應當不斷地創新再生林種植技術,改進植苗造林技術,采用先進的播種造林技術,使苗種本土化,提高苗種的生長率。
總的來說,實施高效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必然手段,需實施科學的戰略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