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語祾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陜西西安 710000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履行職責使命的一項重要工作。黨報黨刊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陣地、思想輿論引導的工具,在黨政機關公共管理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
地市黨報作為地方黨政機關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在宣傳報道時多以本地市地方黨政機關的重要工作動態、建設成果等正面新聞,對于樹立機關形象、宣傳政府工作、營造和諧團結的氛圍具有重要作用。
地市黨報在開展輿論監督時,尤其是在進行批評報道方面處于天然的劣勢?;诜N種因素的考慮,部分領導干部對黨報監督報道持不支持態度。比如,一些單位負責人及其上級主管部門一聽到“輿論監督” 就聯想到 “負面新聞”,凡是與自己有關或與自己分管工作有關的都會絞盡腦汁去 “捂蓋子”,擔心影響到自己的政績,不愿批評報道問世。往往記者還未完稿,各種阻止或說情的電話就來了,報道最終不得不放棄。
目前,地市黨報發行對象主要是地方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報紙發行如果得不到這些單位的支持,發行量會下降,黨報影響力會弱化。另外,地市黨報大多需要自負盈虧,廣告經營作為報社重要的經濟來源,無疑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
與上級黨報相比,地市黨報新聞從業人員專業素養相對欠缺,表現為監督報道找不到合適的選題,報道方式單一,報道技巧不足。此外,個別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低下,將輿論監督作為謀利工具,破壞了黨報的公正形象,也弱化了黨報的輿論監督作用。
地方黨報具有政治意義,是黨政機關的重要宣傳陣地,是上下級機關、人民群眾掌握本地市工作動態的重要渠道,是黨政機關對外的門面。因此,黨報的宣傳質量直接影響到黨政機關的形象。
對本地市工作的宣傳是黨報的基本職能。黨報的內容是本地市各項工作的綜合體現,政治學習、工作推進情況、地方建設情況等信息得到了整合和梳理,為黨政機關工作開展提供了參考。
健康的公共輿論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地方黨報作為本地市最具權威性的媒體,具有很強的引導公共輿論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不利于社會安全穩定、不利于經濟發展的謠言、網絡垃圾層出不窮,黨報對輿論的監督可以有效控制負面輿情,引導公共輿論,避免雜亂信息對社會造成危害[2]。
加強黨對地方黨報的領導,地方黨報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特點,從大局出發,服務群眾、服務地方。要密切圍繞地市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角度去客觀、公正地開展輿論監督,把握分寸、注重宣傳效果。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采寫輿論監督稿件,更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呈現雙方當事人的觀點,做到客觀、公正,不能偏聽、誤聽。要做到事實準確,證據確鑿,不以偏概全,不感情用事,不先入為主。應采訪到多方面的意見,確保事實準確無漏洞。記者在采訪時要確保中立,不輕易下結論。要做好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要就事論事,不含沙射影,不引申發揮,不激化事態,不擴大矛盾。
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新媒體時代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模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黨報需要大膽創新,實現新聞導向性、時效性及真實性的有機融合。如今網絡信息又多又雜,黨報媒體引導輿論的難度加大,也可適時發表評論文章,對群眾關注的熱點事件進行客觀分析,及時解決群眾心中的困惑,讓他們對黨的創新理論及政策方針有更為清楚深入的認識,充分凝聚人心,夯實思想根基。
對黨報新媒體來講,要想更好地完成輿論引導工作,應該進一步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民生的重要性,根據社會生活實際開設民生專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還可以與民間自媒體配合和互動,以增強新聞內容的宣傳力度,擴大傳播渠道,進而使內容的受眾面及影響力都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強,真正占據輿論引導的核心地位,提升輿論引導效果。
總之,地市黨報作為黨和人民群眾的喉舌,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將輿論宣傳報道擺在重要位置,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適時進行輿論監督,不斷提升自身輿論監督能力,以利于政府職能的強化,努力維護好社會公平正義,為正能量的廣泛傳播及社會的和諧發展作出更大貢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