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東
延邊廣播電視臺 吉林延吉 133000
新聞采訪本身就是一份較為特殊的工作項目,不僅工作難度復雜、工作量大,同時對記者自身心理狀態也有著較大考驗。若是記者自身心理狀態沒有教好的適應新聞采訪工作,就會影響到最終的報道結果,需要引起相應的重視。因此,聯系實際分析新聞采訪中記者的心理狀態對新聞報道的影響與調整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近幾年,我國媒體行業得到快速發展,而在高新技術下,又催生了新媒體,是除傳統四大媒體行業以外的第五大媒體類型,能夠將各種信息快速整合,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傳遞速度快等諸多優勢,為傳統媒體行業發展帶來較大沖擊,相對的也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傳播機構專職采訪報道人員,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新聞的最終報道效果,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聞播報,為受眾傳遞更為真實、正向、客觀的新聞信息。一般情況下,記者心理狀態對新聞報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新聞內容情感走向,由于新聞類節目本身就具有真實性、客觀性、公開性特點,一旦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出現心態失衡、狀態不佳,就會融入一定的個人情感,使整個新聞的情感走向發生偏差,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新聞事實,無法將正確的新聞報道傳遞給受眾,影響觀眾判斷;第二,新聞內容傾向,作為一個獨立的心理采訪人,心理狀態決定了很多因素,如記者用詞、語氣等,若是出現偏頗,新聞內容就會與原本的新聞事實發生沖突,或者存在較大出入,這些都影響到受眾的信息獲取,必須要在今后引起相應重視。
基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記者的心理狀態對于新聞采訪、新聞報道都有著直接影響,隨著新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新聞記者不得不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需要快速調整心理狀態,保證新聞報道效果最佳[2]。
工作自信心是影響記者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若是記者長期處于被否定、且各項工作難以得到認可的情況下,將很難抱有充足的自信心參與到各項工作中。因此,新聞媒體單位必須要關注每一位在職記者的工作情況,發現其閃光點,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著較強的能力,然后予以相應鼓勵,也可以通過記者技能大賽的方式,讓記者自身受到肯定,增強其自信心,同時幫助員工切實了解自身問題,幫助其實現自我調整[3]。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采取有效的獎罰措施,與績效考勤相互結合,對工作積極、工作效率高且新聞播報效果好的員工,予以相應獎勵,而表現較差、播報效果差強人意的記者,則是會受到一定處罰,用于調動記者工作積極性。
心態調整的首要前提,就是新聞記者本身能夠了解自己在思想上的不足,然后不斷調整思想,這樣才能為新聞播報提供指導,使記者的心理能夠始終維持在均衡狀態,公平公正且客觀的完成新聞播報。就目前新聞記者自身情況來看,能力、心理素質普遍較差,更多的是按照要求事先準備好的稿件進行采訪,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就會十分進展,難以較好應對。因此,在今后媒體單位必須要對記者的個人思想進行全面統一,要以提高記者自身業務能力、心理素質、思想認知等為核心展開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行業對新聞記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想要使記者在思想上快速提升,科學的培訓工作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制定相應的專業知識課程,包含記者個人修養、業務能力、知識儲備等各個方面的知識,為同時也可以為記者提供繼續教育機會,從能力上予以相應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要強化思想教育,讓每一位記者都能了解到自身肩負的重要責任與使命,可通過講座課程、經典案例分析、座談會、研討會、負面輿情分析等方式,加深記者的個人認知,進而在思想上作出轉變,為個人能力提升與心態轉變提供根本上的動力[4]。
完善的工作制度往往能夠幫助記者改善心理狀態,在為記者個人提供工作保障的同時,還能使記者感受到單位所提供的人性化管理環境。首先,應在工作制度中灌輸 “以人為本” 的理念,所有的工作制度建設,都要以記者員工為核心,保證記者本身有著充足的工作準備與緩沖時間,定期調查記者的工作情況,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給出上升空間與機會,定向培養、定向提升;其次,可采用輪崗制度,由于大部分新聞事件都具有突發性,要求采訪記者能夠第一時間到現場采訪、收集資料,輪換制度能夠讓不同工作能力的記者,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進步,且對記者個人綜合能力提升有著一定促進作用,符合新時期下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具有重要意義[5]。
綜上所述,近幾年我國各大媒體行業有了快速發展,而對于從業人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作為直接參與者,其業務能力、心理狀態對新聞報道往往有著直接影響。目前,新聞記者心理狀態對新聞采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新聞內容情感走向、新聞內容傾向方面,需要在今后通過樹立良好的工作自信心、統一采訪思想認知、完善采訪工作制度等方式,幫助記者快速調整心態,使新聞記者能夠更好的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為受眾提供正向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