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城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清 350300
隨著機電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在設備性能穩步提升的同時,對于運行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國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傳統、落后的施工模式與管理模式仍未針對機電設備的發展而出現適當變化,從而導致工程實際施工質量低于預期施工質量問題頻繁出現。因此在我國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及時從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層面著手,對上述問題加以優化完善,才能謀求我國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①導線質量缺陷。設備運行中因為對電力穩定性有著較高要求,可是機電設備的安裝環節有時候并沒有考慮好管線材料能力、導電性、橫截面大小、電阻值等要素,所以會浪費大量的電力資源。電氣系統不夠穩定與合理將無法發揮電力系統應有的作用與意義。此外電氣系統不穩定也是非常常見的情況,在長時間高負荷的運作下,電氣系統有可能爆發電阻值過高、導線溫度迅速升高等情況,這些情況是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②設備壽命較低。現代建筑中有著非常多的機電設備,這些機電設備如果性能與質量不滿足要求、不夠合理就會影響到機電設備的運行質量、運行情況。很多的設備頻頻出現小事故不僅會影響到用戶的生活舒適度,同時也會削弱設備的運行壽命,甚至爆發安全隱患。比如一些電氣設備的插座導電金屬片出現了接觸不良的情況就會引發系統短路、火災一類的現象[1]。
安裝環節通常并不會出現十分嚴重的錯誤,引發各種施工問題。不過該環節卻是許多小問題常常爆發的點。細節層面中許多施工人員本身作業不夠嚴謹與仔細,欠缺足夠的安全意識、管理意識,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施工事故。這些事故有些會影響到設備性能的發揮,有些則會埋下漏電一類的安全隱患,無法保障工程質量與工程效益,對人們的生活有一定負面影響。比如在鋪設機電管線過程中有些作業人員沒有嚴謹地按照國家規定要求作業,作業環節的流程不夠仔細與正確,結果就是絕緣層損壞。在一些特殊復雜的環境下作業導致管線十分彎曲,這勢必會影響到管線的電阻值與電力供應穩定性。另外機電作業安裝程序、安裝環節也頻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一些作業人員鋪設防腐材料,展開防腐作業的環節,由于沒有把涂料涂抹得足夠均勻,所以一些鋼管、機電盒的表層出現了裸露部位,或是這些涂料的涂層厚度不滿足國家規定要求,都會影響到最后項目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很多施工單位在作業環節沒有按照相應的標準流程做質量管理活動,該現象同樣是各種各樣施工問題爆發的根本原因[2]。
合格的設備材料是施工質量的基本保障。首先,采購的設備材料要符合國家合格標準,同時滿足設計的參數條件。而現今業主、機電顧問對于設備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企業不應滿足于最基本的合格標準,更應追求卓越的品質。為此,就要做好材料設備招標以及進場前的審核工作,需供應商提供企業資質文件,以及完整的產品說明書、質量保證書、第三方檢驗證明等相關證明。并結合已建實際案例效果,綜合選定適合本項目的設備材料。在產品進場時也要做好抽樣質檢工作,特殊設備還要進行廠驗,以確保各項主要參數均達標。施工企業要做好產品質量的層層把關,若選用了渠道不明、甚至是假冒偽劣的產品,這對企業自身以及行業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設計圖紙是施工的依據,而根據之前闡述的問題,需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①對于圖紙理解必須做到全面深刻。圖紙上偶有筆誤、遺漏在所難免,只有在對圖紙全面理解的情況下才能在施工前將其糾正,對于與設計存在疑義之處,要及時組織會審設計方交底,將問題盡快解決。②要做好現場圖紙深化工作,并由經驗豐富的施工管理人員傳達至一線施工人員。對于大體量復雜的綜合體項目推薦運用BIM技術解決大型設備機房安裝、復雜區域綜合管線走管等問題。若項目有機電顧問的,可以協同顧問、設計三方將問題在深化設計中就解決,而不是在施工過程中彌補消化。安裝完成后還需對照深化模型圖紙進行復查比對,以保證一致性、準確性[3]。
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就是施工質量的保障。綜合素質,包含了專業素質以及職業素養兩部分。對于專業素質,需組織相關培訓,鼓勵師徒帶教,專業崗位人員不僅需要相應的資質、證書,還要對其專業技能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才能上崗。新興工藝、先進設備要敢于嘗試、積極探索,能提高效率、提升工程品質的要盡早推廣。企業宜組織專業技能比賽,形成機理形成機理及懲罰機制。而對于職業素養培養,則要加強人員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教育,強調規范化作業的重要性。明確施工質量是應該由整個團隊共同負責。健全責任制度,對產生的問題,要及時整改,也要自下而上追責。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提高機電安裝團隊的綜合素質。
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筑機電行業也與時俱進。機電工程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建筑使用者體驗,關系到建筑工程質量的優劣。機電安裝涉及進場、安裝、調試、驗收等多個環節,工作內容繁雜,技術要求較高。而國內行業現狀,在設備選擇、管理運營、技術手段、工作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弊病,與一線發達國家比仍有差距,這勢必會影響到建筑行業的發展。對此,必須從質量控制的根本出發,強化責任意識、健全控制標準、完善管理制度,這對我國建筑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