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威, 聶 晶, 唐亞俊, 李小超, 汪 威, 常留紅, 周 磊
(1. 長航監理有限公司(武漢), 湖北 武漢430013; 2. 長沙理工大學 水利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410114)
軟體排是利用高強度土工織物整體縫接成排布, 排布上根據不同水流情況選擇壓載物進行壓載的一種防沖刷結構, 整體性和耐久性較好, 對不同、 多變的水下地形適應性強, 且價格較為低廉, 施工過程也比較簡便[1-2]。 目前長江航道整治工程護底施工中, 多采用D 形軟體排結構形式[3]。在軟體排鋪設施工中, 根據水深的不同, 其施工方法可分為鋪排船鋪設、 對拉船鋪設和人工干地施工3 種[4]。 然而, 在水深和流速較大的工況下進行鋪排施工可能會產生鋪排船走錨、 橫向控制不住船位等問題, 因而對鋪排施工船舶性能、 布錨方式等方面要求極高, 鋪排施工工藝的選擇與方案的制定也至關重要。
長江干線武漢—安慶段6 m 水深航道整治工程(Ⅳ標段)馬當左槽中段潛壩工程采用D 形聯鎖片軟體排(圖1)進行護底, 排上拋石壓載, 上、下游拋投透水框架促淤。

圖1 D 形聯鎖片(單位: mm)
馬當河段上游小嘰山江面寬度約640 m, 下游馬當磯江面寬度約660 m, 中間河段寬度約為2 200 m, 整個河段呈兩頭窄中間寬, 再加上棉外洲的影響, 馬當左槽河段水流流態較為紊亂, 流速較大; 受2018 年底當地持續降雨和三峽生態調度的影響, 2018 年枯季水位一直維持在高水位, 采用ADCP 分層流速儀進行測量, 施工區內流速峰值集中在中上部水層, 上游最大流速2.771 m∕s, 位于離右岸760 m 處, 流向北偏東59°; 下游最大流速2.976 m∕s, 位于右岸730 m 處, 流向北偏東69°。同一點上下水層水流流速相差0.3~0.5 m∕s, 水深越大水流流速差值越明顯, 上、 下水層水流流向變化最大達10°。
馬當左槽D 形排施工時水深5~20 m, 當水深達到14 m 時, 施工時出現了鋪排船走錨、 鋪排船前50 m 橫向控制不住船位等現象, 采取增加上游錨纜長度、 增加錨的抓地力、 下連環錨等一系列措施, 仍然未能徹底解決問題。
長江流量呈上升趨勢, 根據工程河段系統治理需要及總體工期安排, 必須盡快完成施工。 因此采取措施增加排布的抗拉強度, 加筋條由單根加強為雙根, 另外根據項目現有的設備擬定以下船舶錨固方案。
方案1: 用2 條鋪排船(天鋪1 號和天鋪2 號)同時鋪1 張排, 天鋪2 號作為主要施工船舶, 天鋪1 號輔助施工船舶, 天鋪1 號兩口尾錨與天鋪2 號相連, 增加天鋪2 號順水流錨泊能力。 天鋪2 號穿心錨負責控制船舶左右的方向。 方案1 的布錨方式如圖2 所示, 總共布置12 根錨纜, 天鋪1 號與天鋪2 號通過7#和8#錨纜相連。

圖2 方案1 布錨方式
方案2: 用1 條鋪排船進行施工, 把設計的排頭梁換成2 片12 cm 厚的聯鎖片進行排頭錨固,利用排頭的水下摩擦力增加整個排體的水下抗沖擊能力, 從而提高排布和鋪排船的整體穩定性。
方案1 中天鋪1 號和天鋪2 號鋪排船均會受到水流的作用, 天鋪2 號位于天鋪1 號的下游,因此天鋪2 號容易受到天鋪1 號尾流的影響, 作用在天鋪2 號上的水流比作用在天鋪1 號上的水流紊動強度更大, 其所受水流力相對較大(與拖帶船隊中駁船阻力增加原理相似)。 從整體上看, 天鋪2 號的部分水流力通過7#和8#錨纜傳遞給天鋪1 號, 如果將天鋪1 號和天鋪2 號鋪排船視為一個整體, 水流方向上的船舶受力主要由1#~6#錨纜共同承擔。 從單艘船舶的受力看, 由于天鋪2 號的部分水流力通過7#和8#錨纜傳遞給天鋪1 號, 天鋪1 號的1#~4#錨纜的錨泊力必然增加; 天鋪2 號的水流力主要由5#~8#錨纜承擔, 由于7#和8#錨纜的布置基本與河面平行, 其錨泊力與斜插入河底的錨泊方式相比, 錨泊力會減少, 有利于天鋪2 號順水流錨泊穩定。
綜合以上分析, 由于7#和8#錨纜布置方式的改變, 其錨泊力會有所減小, 但由于天鋪1 號的存在使水流紊動強度增大, 水流力會有所增大,因而天鋪2 號錨泊力的增強會不明顯。
對于方案2, 排頭梁沉入河床底部, 鋪排過程中排頭梁與河床發生摩擦, 對軟體排排頭進行錨固, 可以對鋪排船起到錨泊穩定的作用。 如圖3所示, 排頭梁相當于錨, 軟體排相當于錨鏈,H為水深,T0為水面處排體張力,f為排頭梁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Gp為排頭梁水下自重,w為單位長度軟體排水下自重,N為河床對排體梁的支撐力, 水面處軟體排與水面所呈夾角為α,L為軟體排水平投影長度。

圖3 方案2 排頭梁及軟體排受力
不考慮水流對軟體排的動水壓力作用, 軟體排的錨泊力可采用懸鏈線理論進行分析[5-6]。 軟體排靜力平衡方程[7-8]為:

式中:S為水面處至軟體排著地點的懸鏈曲線長度。
由(1)式可得:

軟體排張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不變[9], 因此軟體排提供的錨泊力Tm為:

由式(4)可知, 軟體排的錨泊力大小就是排頭梁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由豎直方向上的受力平衡[10], 有:

由式(6)可以求解得到水面處軟體排與水面之間的夾角α。
軟體排的上端與滾筒相連, 軟體排與滾筒相接處的拉力沿水平方向, 天鋪2 號滾筒必須要有足夠的剛度以承受軟體排拉力的作用。 令翻板與水面之間的夾角為γ(圖4), 以翻板上軟體排為研究對象, 忽略翻板以及船舶表面與軟體排的摩擦作用, 翻板上軟體排下部受到拉力T0的作用, 上部受到拉力Tj的作用, 此外翻板對軟體排有一個支撐力Nf。 對軟體排進行受力分析, 可得:

式中:Tj為軟體排對滾筒的總拉力。

圖4 翻板上軟體排受力
令天鋪2 號滾筒允許應力為σmax, 強度條件(不考慮剪應力)為:

式中:Mmax為最大彎矩,W為滾筒截面的抗彎系數。 軟體排對滾筒的作用力按均勻分布進行計算,其對應的分布荷載為:

式中:Lg為滾筒長度。 軟體排作用力產生的最大彎矩出現在滾筒中部, 其值為:

將式(10)和(11)代入式(9), 可得軟體排對滾筒的總拉力Tj應滿足的強度要求為:

排布按方案1 入水后, 天鋪1 號和天鋪2 號之間水流明顯變得紊亂, 排布著床后, 7#、 8#纜受力繃緊, 鋪排至20 m 時, 天鋪1 號往南側移動,7#纜基本不受力, 8#纜受力增加。 調整天鋪1 號的錨纜穩住天鋪1 號排至35 m 時, 天鋪1 號開始往北側移動, 7#纜受力, 8#纜基本不受力。 在調整天鋪1 號錨纜的過程中, 天鋪1 號上游錨分別走錨,鋪排被迫終止。 分析原因如下: 1)天鋪1 號加入后, 尾流使紊流加劇, 增加了鋪排難度; 2)天鋪1、 2 號之間為柔性連接, 在紊流的作用下, 并不能當成一個整體, 當連接纜受力不均時, 天鋪1、2 號整體在南北方向控制力減弱; 3)上游鋼絲纜受力方向的變化使錨的抓地力變弱, 這是上游走錨的原因。
按方案2 進行施工, 綜合考慮水深和水流飄移作用的影響后提前下排體梁, 天鋪2 號提前3 m下排頭, 在排頭著床時, 天鋪2 號往下游移動1 m后穩定, 而后鋪排一直正常, 通過實時聲吶檢測鋪排搭接寬度滿足設計要求。 分析如下: 1)排布著床時, 船舶下移, 原因是水下排體梁的連接繩受力不均勻, 是一個調整的過程, 當連接繩都張緊后, 開始發揮錨的作用; 同時排布著床過程類似于船閘閘門關閉, 水流流態急劇改變, 排體受力加大。 2)利用排頭作為輔助錨增加鋪排船的穩定性是可行的, 但應考慮排體梁的水下摩擦力和排布(加筋條)的受力和滾筒剛度的匹配。
綜上所述, 按方案2 施工是可行的。
1)經方案對比, 按方案2 施工是可行的。 施工過程中可將軟體排視為1 根錨纜, 利用排頭梁及軟體排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為鋪排船提供錨泊力, 從而達到增強鋪排船泊穩的目的。
2)采用該方案進行鋪排時, 排頭梁或其他類似壓重塊著床后有一個調整過程, 當排頭梁的所有連接繩都張緊后, 其錨固作用才能完全發揮。
3)該方案的實施對軟體排滾筒剛度有一定的要求, 施工前須做滾筒強度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