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玉,張景川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數信學院,甘肅 成縣 742500)
隴南地區多為丘陵地區,多樣化的丘陵土壤為特色農業的發展創造了天然的有利條件。花椒、油橄欖、核桃、大蒜、土蜂蜜、山珍野菜、蘋果、茶葉、黃芪、當歸、文黨等都是著名的隴南特色農業產業。與之相適應的產生了富有隴南地域特色的多種農業文化節。他們分別是武都區的花椒節、成縣的核桃節、宕昌縣的中藥材節、西和縣的乞巧文化節、文縣的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康縣的鄉村文化旅游美食節等。這些特色農業文化節的舉辦極大的宣傳了隴南的特色農業產業,使隴南的特色農產品走出了大山,不但使隴南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同時給隴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但是,隴南地區農村市場經濟發展還不完善,不平衡,隴南市一區九縣對農業發展特別是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差別較大,特色農業發展所需的高質量農村勞動力得不到應有的保證。熵權TOPSIS法是一種常用的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分析法[1],用該模型分析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既能發現隴南市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的農業經濟、農業社會、農業生態等方面的局部、整體特征,又能為實現美麗隴南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最近幾年來,參照國內外學者關于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的文獻[1-5],依據隴南市農業發展實際情況遵循指標構建的原則,建立了特別適合評價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原始數據來源于隴南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有關隴南市2018年的數據。
基于熵權的TOPSIS 法分以下5 個步驟:
有9個待評價對象縣,每個評價對象有13個評價指標,形成原始數據矩陣為:
(1)
對原始數據矩陣X標準化得到矩陣R,

(2)
其中,rij為第i個評價對象在第j個評價指標上的標準值,rij∈[0,1]。

(3)

(4)


(5)
構造規范化的加權矩陣Z=ωj·R
(6)
設J代表正向指標集,J′代表負向指標集,
則正理想解

(7)
最負理想解

(8)
(9)
(10)

(11)

所有數據均源自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各縣的數據按照TOPSIS法的計算公式步驟進行逐步處理[4-5]。
其中,rij為第i個評價對象在第個評價指標上的標準值,rij∈[0,1]。


表2 2018年隴南市各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指標統計數據

表3 對原始數據矩陣X標準化得到矩陣R的數據
ej=(0.437915,0.424283,0.64597,0.479315,0.456441,0.544687,0.874318,0.933153,1.01708,0.478736,0.396579,0.981664,0.457778)
ωj=(0.948907,03944684,03915781,0.937509,0.940491,0.928986,0.88601,0.87834,0.867397,03937584,03948296,0.872015,0.943017)

表4 形成規范化的加權矩陣后的數據
按照TOPSIS法計算得到各評價對象歐式距離和貼近度如下:
將各評價指標的數據按照TOPSIS法的計算公式進行逐步處理。計算出各指標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的貼近度,并對各縣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進行總體排序,見表5。

表5 2018年隴南市各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序
表5對隴南市九個縣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評價值的大小進行了排序,值越大說明該縣域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越強;反之,說明該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水平越弱。從表5顯示的結果來看隴南市9個縣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綜合實力評價結果與實際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武都區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一,成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二,西和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三,禮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四,文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五,徽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六,康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七,宕昌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八,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九的是兩當縣。武都區的特色優勢產業是油橄欖種植,最近幾年武都區把油橄欖種植確定為強區富民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截止2019年底,武都區油橄欖種植面積從6年前的18萬畝發展到理了48萬畝,有大灣溝、將軍石兩個高標準國有示范園共2100畝;有210個50畝以上的私有大戶橄欖園共3.5萬畝;有170處連片栽植、整流域開發的橄欖園共34.29萬畝;修建完成油橄欖上水工程130處、使有效灌溉面積增加7.1萬畝,大力建設道路,共建成40條300 km。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0.2萬畝,建造紅芪良種繁育基地面積2676畝,建造種苗繁育基地面積3000畝;建成中藥材野藥家種馴化基地面積100畝;當歸種苗基地300畝;有1000畝規模的紅芪GAP標準化生產示范點1個;有500畝規模的當歸GAP標準化生產示范點、黨參GAP標準化生產示范點和大黃GAP標準化生產示范點各1個。武都區的蔬菜、花椒、核桃和茶葉等特色產業也得到長足發展。排名靠后的是兩當、康縣與宕昌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水平較低,特色農業產業層次較低,規模較小,農業綜合效率較低,財力不夠,龍頭企業建設滯后。
根據隴南市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現狀,遴選了13個指標,運用熵權法對各指標進行客觀賦值,構建了TOPSIS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模型。用該模型對隴南市9個縣的各項指標分別進行了評價。評價的過程是,首先求出各縣各項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對各個區縣的各項指標數據嚴格按照TOPSIS法的計算公式通過Excel軟件進行逐步處理。最后計算出各個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的貼近度,并對各個縣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進行總體排序;接著對各縣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排序結果進行分析,取得了更為可信的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