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太原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如今,國家致力于建設新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設中,將新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內容。2019 年上半年,我國國土資源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列入日常工作清單,同時頂層設計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如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等多種新制度的高效落實,極大推動了我國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深入發展。
國土空間規劃通常指基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目標及戰略發展方向,與規劃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概況高度結合,科學部署我國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等一系列工作,并采取措施加強國土項目綜合空間布局的科學性。國土空間規劃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也是規劃區中長期資源開發、建設及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
我國國土空間資源規劃工作可分為三個發展時期。分別為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期和新時期。工業化初期采取統一性的城市規劃,工業化中期采取雙規協同的規劃方式,而新時期,我國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更加細致和全面,形成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現主體功能規劃、國土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和環境規劃全面協調發展的多項共管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在國土資源管理中,調查和評價是最為常用的兩種手段,這也是國土資源規劃編制的主要依據。現階段,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土資源動態監測系統,為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可用于綜合評價我國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社會需求總量、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政策制度和管理體制等多方面要素,綜合確定環境承載力。
環境承載力將直接決定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同時關系到該地區的發展方向,相關部門應采取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和評價策略,將我國劃分為若干不同的承載力水平區域,根據地區的環境承載力劃分國土規劃編制單元,從而科學部署資源開發格局。
為發揮國土資源規劃的積極作用,應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基礎建設,創建更為科學和全面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確保上下級之間溝通順暢,明確各部門分工和職責。同時,工作中需采取措施實現國家規劃部門提出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標,做好規劃工作中的協調工作。國家級與省級規劃清晰地展現了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既定目標和戰略方向。因此,在國土資源規劃工作中,要在國家宏觀目標的指導下做好核心工作,解決原則性問題。地區規劃部門應與上下級部門積極溝通和協調,明確工作的部署和主要內容,進而編制滿足上級規劃精神且地方特色突出的規劃方案。
規劃工作中,橫向協調尤為關鍵,要明確各部門分工,同時更要豐富工作的層次。以相同標準為基礎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標,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由于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綜合性較強,需要深入準確地了解和把控國土空間規劃的功能,集中精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庫,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深入了解國土資源利用的現狀,明確國土資源的發展方向。
為全面展現不同規劃區的特色,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機結合,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控制的各項指標,需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各地區平衡發展,完善傳統的國土空間規劃制度,創新工作理念,堅持全面發展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凸顯工作特色,加大協調力度,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穩定前行。
新形勢下,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與規劃編制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當不斷創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方法和模式。各級規劃單位應當結合當前實際,確定國土空間優化的主要方向,控制國土空間管理失誤,并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通過有效的傳導機制,向地方傳遞國家的指令和思想理念,加大關鍵指標的控制力度,嚴守三條控制線,各級規劃單位要明確上級規劃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真正實現規劃布局的高度統一。
新時期,信息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信息化輔助軟件的應用也為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創造了有利契機。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切實解決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先進的國土資源規劃理念與信息化發展密切相關,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和社會物理學方法,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維護公共利益。
基礎、規劃和審批數據信息化建設要與時代發展特點相適應,同時也是優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有效措施。相關部門需根據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與學科的主要特點,了解并整合各部門的意見,邀請區域內專家建言獻策,確定國土空間規劃流程,最終落實方案內容,以信息平臺為媒介和技術支撐,推動空間規劃流程化管理的全面落實。
為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質量水平,應制定全面細致的法律法規,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國土空間規劃通過法律審批后,可促進空間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國土空間規劃開展的日常工作中,要與法律制度充分結合,以標準化的程序逐級上報審批。另外,要高度重視過渡時期的法律銜接工作,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概況修訂補充法律法規,建立更為成熟和完善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在建立健全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應及時準確地了解土地資源應用概況,制定更加科學和完善的制度,高效發揮經濟調控作用,不斷提高調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雖然我國國土資源總量較大,但當下土地資源的消耗量也不斷增大。新時期的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必須高度重視空間規劃的銜接工作。針對前期空間規劃工作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利用國土空間信息平臺調整國土資源規劃,以緩解規劃中的矛盾,應對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彰顯國土空間規劃的作用和價值。
在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資源、環境和能源是三大制約性因素。在規劃編制的過程中,需展開自然資源承載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采取多規合一的方式評估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概況及未來的風險因素,一方面要加強評估和評價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在新時期的發展中,不斷優化和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布局方案,制定科學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全面落實雙評價,加大基礎研究力度,踐行主體功能區規劃,以期深入分析評價評估,做好規劃編制工作。
應當不斷豐富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獲取更加全面和完整的有價值信息。要結合數字國土工程、基礎工程建設省級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利用一張圖紙完成國土規劃監督工作,確保在其他地區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信息能以較快的速度反饋給總系統,從而實現長期監督,增強規劃的合理性。
綜上所述,我國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對城鎮化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新形勢下,要不斷優化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內容,推動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為人地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