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婭,劉 麗,馮海洋,劉兆倩,孫 燕,苗 壯,胡 豫,高德民
(山東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2017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業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而方藥田園則是以中藥材種植、中藥材旅游、中醫藥文化傳播、產品研發、康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田園康養將是一種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渠道。方藥田園的規劃和設計則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檢驗[1]。
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薈萃了先祖的聰明才智和辛苦付出,正在以嶄新的面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影響著更多的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著健康生活。這就極大地推動了中醫藥養生文化旅游的發展[2]。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劃分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加強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共同發展中醫藥的良好格局。深入宣傳中醫藥文化知識,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和中醫藥事業發展,是今后一段時間重要的科普任務。方藥田園把中醫養生和旅游有機結合起來,正是傳播中醫藥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中醫藥文化的熏陶和指引來適應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滿足人們健康的需要[3]。
3.1.1 區位便利原則
方藥田園周邊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所處地理位置要便利,交通要發達,最好能夠與周邊各地區的景區、旅游勝地相連接。構筑與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為康養旅游、休閑度假的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
3.1.2 文化特異原則
3.1.3 中藥資源多樣原則
方藥田園要具有豐富的植被資源,種類多樣。在充分體現當地中醫藥資源要素的基礎上,結合其周邊地理環境展現康養小鎮的優勢特點,把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充分貫穿始終,依據其所在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合理劃分種植區域,充分利用土地條件,選擇適宜種植的藥用植物、特色藥材、地道藥材,突出地域資源優勢,更好地展示方藥田園的特色,打造成具有自然適宜性的特色養生小鎮。
3.1.4 產品差異原則
如今方藥田園所面臨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學會發展優勢改造劣勢,做到競合并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追趕消費潮流,使方藥田園在同行競爭品牌中力爭創新,屹立不倒。方藥田園不僅有中草藥文化元素、產品差異性元素,為謀求從單純的自然景觀中脫穎而出,還要通過康養與旅游的有機結合,形成產品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打造方藥田園的養生特色品牌。
方藥田園作為康養產業的關鍵一環,不僅要有完善基礎設施,還要對整個園區的中藥資源進行合理化布局,形成方藥田園獨有的功能格局,為游客提供環境優美、服務全面的健康養生場所。根據中藥資源多樣化與特異性相統一原則、功能系統化原則、科普與體驗相統一原則等把方藥田園劃分為具有不同特色與功能的區域。
3.2.1 康養藥物區
康養區作為方藥田園最重要的區域之一,與康養聯系緊密,是方藥田園中的主要大型景觀藥物區。該區域藥材布置成既可以按照藥用功效進行布置,也可按照系統分類結合景觀特點進行安排。若按照功效分類,宜選擇植株高度、大小、花果期等頗為相似的藥材或者有利于空間結構搭配的藥材進行布置,但應遵循由簡到繁、由少到多的原則進行藥材的種植。如該區域藥材可分為解表藥區、清熱藥區、行氣藥區、止血藥區、補虛藥區、活血化瘀藥區。每種區域則根據空間及面積的大小安排盡可能多的藥材,往往能達到更理想的景觀效果。
關于康養區的區域劃分設計,平原和山地劃分時均要求區域植物分類簡潔清晰,顯而易見,但也有不同的設計原則。平原地區常將不同功效的植物平行種入其中,以常規小路進行區域分界,形成“功效景觀植物帶”。而山區地形則突出立體層次感,以梯田為單位進行功效植物搭配,以特色小路進行分割或觀賞。在康養區域內,安放明顯且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標識牌、宣傳圖,進行科普宣傳作用。
我們家不看電視已經2年多了,打開電視只有白花花看不清的中央一臺。甄小美說的“看電視”,指的是看碟——每個周五、周六晚上,一起吃爆米花、擁在沙發上看碟。偶爾遇到她生病要在家里待一天,或我必須不受打擾地在某件事上集中精神時,她也可以看碟,但只能是20~30分鐘。一年多來,這樣的例外情況很少,我們家基本維持了“周末看電視”的規則。但近1個月來,甄小美再三挑戰這個規則。有時早上剛起床,有時放學剛回家,有時睡覺前,幾乎每天都是一句話:“媽媽,我要看電視。媽媽,我要看電視……”
3.2.2 道地藥材區
該區域以展示康養小鎮所在行政區劃內的適合種植的道地藥材,要求藥材能體現區域特色,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該區域建議按照標準化種植模式進行,從而為更好地從源頭宣傳中醫藥知識。有條件的康養小鎮還可以把周邊省市區域的道地藥材進行分類、展示。從藥材的種類、數量,對經濟的貢獻等方面對不同道地藥材進行分析比較,以更好地說明道地藥材對中藥產業、中醫藥文化的深刻影響。
3.2.3 觀賞區
該區域按照“四季有花果、色彩多樣化、植株特異性”的景觀原則,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景觀狀態,給人以美的享受。該區域選擇藥用植物時,突出季節變化,如按照開花次序,如早春、仲春、初夏、仲秋、初冬和深冬等時間段,選擇合適的開花藥用植物。也可以按照草本、灌木、喬木的原則進行適量的空間搭配,使觀賞區層次感明顯。如果是山區田園,則應充分利用山地的優勢,延長花期,塑造花型等內容。
3.2.4 采摘區
該區域內游客內可以親身體驗中草藥的種植、管理、采摘、采挖、加工等不同環節的樂趣,同時推出“中藥產品DIY”,游客可以在這里自制養生茶,自制藥膳,并能學習到生活中的基本養生保健知識,寓教于樂,豐富游客體驗。適用于青少年團體和家庭出游,讓青少年從小接觸中藥、認識中藥,了解中醫藥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3.2.5 系統分類區
該區域以種植不同的科屬的藥用植物為主,按照恩格勒植物分類系統排列分布。該區域將不同的科屬的藥用植物劃分到一起,能夠讓人們更好地把握每個科的特征、科與科之間的差異以及科內不同屬之間的異同,尤其是對于科普、實踐等意義更為重要。
3.2.6 特色區
該區域主要是種植具有當地特色的藥用植物或者非藥用植物,能夠體現當地特色,彰顯當地地域文化,傳播地方中醫藥文化知識,為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通過該區域把當地特色種類更好地推廣與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中醫藥文化知識,彰顯當地文化底蘊,擴大提升當地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群,從而創收致富。
藥用植物種質資源通常是指就某一物種而言,包括其栽培品種,野生種,近緣種和特殊遺傳材料在內的所有的可利用的生物遺傳物質的載體[4]。從田園建設實踐來看,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已經成為方藥田園的特色和吸引人流的關鍵。由于人類違反了自然規律,對植物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加之自然環境的污染,藥用植物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致使許多藥材品種減弱甚至瀕危滅絕。優良種質資源的收集變得困難,同時藥材品種良莠不齊也對方藥田園的種質開發利用增加了更多的障礙。
目前,方藥田園在種植時多采用粗放式管理,但由于藥用植物種類繁多,生長特性不同,維護管理不當就極易造成植物枯萎死亡,這往往會使園子出現雜亂荒涼的景象[5,8]。種植技術馮落后,極易導致種質資源退化。勞動力的缺失、人工成本太高,也增加了種植技術的難度。
方藥田園的經營勢必要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6],品牌是依靠產品支撐,所以進行產品的研發顯得十分關鍵。目前市場的有關中醫藥文化的主流產品分保健茶、養生酒和藥膳三大部分[7]。
保健茶是目前較為火熱的代茶飲,產品單一的保健茶的市場狹隘,對于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說,復合型保健茶將會是成為主流。但只依靠企業本身研發相關的復合型保健茶,成本投入太大,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仍有一定困難。
中藥養生酒脫胎于藥酒,但又不同于藥酒。中藥養生酒屬于飲料酒的范疇。(信息化中藥養生產品的發展趨勢)雖然中藥養生酒對年齡和性別沒有嚴格的限制和要求,但是養生酒也要依據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的藥理基礎來進行配物。經市場調查分析,大多數產品或多或少會因為存放時間較長而出現沉淀,在質量方面有待提高,在工藝和配方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藥膳根據藥食同源的原則,有效的使中草藥與食物相結合,達到預防、治療和保健的效果。目前來說藥膳理論研究和藥膳產品的開發正在推進過程中,要想進一步推廣藥膳,不僅需要掌控藥膳的味道,還需要開發多樣化藥膳產品,形成不同區域,不同特色的藥膳文化品牌。而掌控藥膳的廚師,需要具備一定的中醫文化基礎,除了掌握烹飪技術,還需要掌握中醫藥學中藥效和配伍知識,這就需要藥膳推廣員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我國地形復雜,地勢廣闊,中藥資源也相對較為豐富,因其地域差異,中藥資源也會明顯不同。充分結合自身情況,秉持實事求是精神,發展自身優勢,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方藥田園迎合當代人注重養生心理的同時充分利用了田園良好的自然環境,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諧綠色家園的重要手段,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