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海
(昆明市海口林場,云南 昆明 650114)
昆明市海口林場土地總面積為7161.6 hm2。其中,林地面積6214.2 hm2,占86.77%,森林撫育的任務較重。雖然近年來林場管理部門對撫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力量薄弱,加上采取的撫育措施不夠科學,無論是在林木質量還是林場效益方面,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1]。為此,必須要開展廣泛調研,對海口林場的林內情況做到全面掌握,對以往撫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提高撫育工作開展成效,推動海口林場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同步和可持續發展。
森林撫育作業首先能夠明顯地增加林區覆蓋率,為林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然后,在林木生長期進行的撫育工作,通過清除雜草和不利因素,不斷地改善林區綜合環境,能夠明顯增強林區的穩定性。此外,在林區開展的撫育工作一般都是通過疏伐掉規劃外的雜草樹木,而對規劃內的目標樹種采取保護和促進生長的有利措施。這樣一來,林分結構就會逐步得到優化,不僅對區域內的經濟樹種快速成才有保障,而且對整個林區的長遠發展十分有利。
森林除了具有生態效益外,還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森林撫育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林場創收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其一,海口林場林地面積較大,森林撫育工作僅僅依靠林場工作人員很難完成,這就需要吸收一大部分勞動力,既可以解決本地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同時又能夠為工人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間接地拉動了地方就業率。其二,林木的質量和生長速度是決定林場經濟效益的關鍵。通過開展撫育工作,可以為林場內的幼齡林、中齡林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降低各類病蟲害的發生率,以較快速度培育出優質林木,帶來更多的生態收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2]。
即便是在同一林場內,不同區域的樹種分布、樹木密度和離地條件等均會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在實施撫育前,沒有提前做好實地調研,不掌握林場各個區域的實際情況,或是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撫育方案,就會造成工作開展的盲目性。例如,海口林場內的喬木林,按照組齡劃分,幼齡林(739 hm2)和中齡林(1888 hm2)的分布廣泛、面積較大[3]。林場工作人員并未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種類的樹木,制定針對性、科學性的撫育計劃,雖然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還未達到預期的撫育成效。
在以往的森林撫育管理中,工作重點是進行林木密度控制。其目的在于保證林內空間充足,無論是保證林木生長速度,還是降低病蟲害的發病率都有顯著作用。另外,這種撫育措施還能夠將部分木材出售,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但是長期以來對林木結構調整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容易造成林場內部樹木種類失衡,不利于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4]。例如,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在營林工作中側重于速生經濟林,后期森林內部發生病害、蟲害的概率較高。
森林撫育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物質保障和資金支持。海口林場面積大、撫育任務重,但是由于投入偏少,導致既定的一些撫育計劃沒有得到很好地開展。例如,因為可支配的資金較少,很少雇傭非林場的工人輔助完成撫育工作。由于林場工人較少,既定的管理任務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錯過了森林撫育的最佳時機。此外,森林撫育還必須借助于一些工具、設備來提高工作效率。因為資金緊張,仍然是以人工撫育為主,因而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撫育效果都無法令人滿意。
森林撫育工作完成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直觀看到工作成果。這就意味著林場管理人員必須要動態地獲取林內信息,判斷森林撫育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即便是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也可以幫助林場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所在,為下一步的撫育工作提供參考。但是在海口林場以往的撫育管理中,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工作計劃完成撫育任務,而沒有進行后期的監督,缺少必要的反饋。不知道撫育工作的成果如何,好的經驗無法積累,存在的不足不能避免,不利于今后撫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為了取得更好的撫育成效,應當對海口林場內的林分結構、地類結構、樹齡組份等開展全面調研。管理人員以調研結果為參照,結合以往的撫育工作經驗,或是借鑒其他林場的一些做法,編制詳細的撫育工作方案,對于用材林執行《森林撫育規程》(GB/T15781-2015);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執行《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18337.3-2001),為下一步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參照。例如,海口林場內的優勢樹種華山松(1666 hm2)、榿木(629 hm2)、藍桉(528 hm2)等若干種,在撫育計劃方案中,應當明確對于不同樹種采取的具體撫育措施,以最低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優的管理成效[5]。還有就是在海口林場的不同林區,例如山沖營林區、中寶營林區等,也要分別制定針對性的撫育方案。
在前期要充分看重樹木幼苗撫育,促使林分盡早郁閉,并關注林分郁閉后的透光伐、衛生伐以及中齡林時的撫育間伐,做到一個輪伐期間進行2~3次的撫育間伐。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的樹種,采取不同的森林撫育手段。對于幼林階段,林分間的競爭關系不明顯,在森林撫育工作中,需要以林分密度控制為主,而在中齡階段,林木具有明顯的分化現象,會出現目的樹種、優勢木,在森林撫育中要加強對目的樹種及優勢木的保護,將非目的樹種和影響優勢木生長的林木伐除,為目的樹種、優勢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環境。
近年來隨著上級部門對海口林場發展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林場撫育工作方面的專項投入也在逐漸增加。在這一背景下,還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是嚴格按照合格作業面積和作業質量給付足額的撫育作業費用,撫育間伐后材料要充分利用,但一定要杜絕作業中“砍大留小,砍好留壞”的現象發生。其次,是加強資金監管,保證資金分配利用的合理性和最優化。例如同樣是支持撫育工作開展,在林場工作人員技能培訓方面的投入,以及在撫育工具、設備采購上的投入,必須要進行科學分配[6]。最后,還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森林撫育工作的連續性決定了必須要保證資金支持的穩定性,林場方面可以申請森林撫育補貼,支持撫育工作水平的持續提升。
森林撫育是一項動態性、長期性的工作,并且隨著林場管理要求的提高,采取的具體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的創新。在增加資金保障的前提下,林場管理部門要充分重視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優勢,并將其運用到森林撫育工作中。例如,在林區內部安裝監控裝置,這樣就不需要林場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考察,也能夠獲取林木密度、林分結構等相應的信息,為工作開展創造了便利。還有就是做好監督和反饋,及時跟蹤撫育計劃的落實情況,以及撫育工作實施后林內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下一周期的撫育工作計劃,實現循環提升。
為了更好地發揮海口林場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價值,森林撫育工作必須要引起重視,并給予足夠的支持。森林撫育要想取得良好成效,需要有科學的規劃和專業的技術。為此需要立足實際、開展調研,編制計劃方案指導撫育工作開展;同時還要做好人員和物質保障,通過引進長效投入機制和人員培訓機制,提升森林撫育隊伍的整體實力。還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應用優勢,對林場內部的生物信息進行動態監測,通過實施監督、及時反饋,為下一步撫育工作的更好開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