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雙
(內蒙古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政府,內蒙古 興安盟 137619)
在興安盟地區,有著天然的林業資源,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尤其是在上級政府支持下,林業經濟的發展潛能得到了充分釋放,林業經濟的產值在整個的經濟效益中占比得到了持續增加,林業經濟的地位有效體現了出來。興安盟地區發展林業經濟,有著自身的基礎,具有先天性的條件,但是,林業經濟的發展,不是單純的種植規模擴大或者產出的增加,而應當是整體林業經濟結構的完善與優化,注重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全面結合,這樣林業經濟才能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興安盟,地理位置優越,具有天然的林場及相關資源,在我國整體的林業經濟生產結構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一地區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區系組成非常的復雜,這些植物不僅具有非常明顯的生態效益,而且還包含了大批量的可以深層次開發的資源植物,這些資源植物對于滿足新時期人們的多元化生產生活需求發揮著重要作用[1]。根據相關調查,現有的野生藥用植物就超過了91個科,400余種,整體儲量超過了1.5億kg以上;擁有的野生油料植物種類豐富,有山杏、榛子、文冠果、山櫻花、蒼耳、野亞麻、白樺、黑樺和油松等;生長在這里的野生纖維植物有:芨芨草、蘆葦、龍須草、豬鬃草、烏拉草、馬藺和苫豆;還有蒙古櫟、灰菜、稗、野燕麥、苦蕎麥、狗尾草和野豌豆等野生淀粉植物,除此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可食用菌及植物種類,包括蘑菇、木耳、狹葉蕁麻、猴頭、蕨菜和金蓮花、黃花菜(金針菜)等珍貴植物[2]。五岔溝至阿爾山地區,有松口蘑、蜜環菌(榛蘑)、側耳(黃蘑)、毛柄金錢菌(金針菇)等珍稀菌類植物。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大力支持下,興安盟地區林產業發展近年來不斷加快,投入的各種人財物力資源不斷增多,這些都為地區林業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截止到2018年末,興安盟地區實際完成的營林造林面積就超過了5萬hm2,這其中有2.2萬hm2的人工造林,年末四旁(零星)植樹300.00萬株,育苗面積0.26萬hm2。在全面脫貧攻堅的大形勢下,林業經濟在興安盟地方經濟發展上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成為了各個層面投資的熱點及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3]。同時,在優化地方生態環境、多層面增加人民群眾實際收入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代替的。
林種的結構合理性不夠,生態林占比偏高,現有的經濟林數量偏少;林業產業規模較小,與科學技術的融合度較低,經濟效益的產出有待提升,生產的產品種類較為單一,產量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缺少龍頭性質的林業經濟企業,實際產生的帶動促進效用較為有限。在林業經濟產業化發展上,社會資金的投入偏少,財政投入還需要進一步增大,缺少較為完善的促進機制,林業經濟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體現的還不是特別明顯,這些都是興安盟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的“硬傷”[4]。除此之外,興安盟地區森林生態系統在整體功能表現上還較為脆弱,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面臨著更加繁重的建設任務。
林業經濟,在興安盟經濟社會發展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與脫貧攻堅、人民幸福、社會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此,只有扎實發展好了林業經濟,才能精準把握地方社會發展的核心所在,林業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自身職能的重要性,結合自治區政府林產業經濟發展政策,圍繞自身實際情況做足做好各項發展工作,這樣才能將自身的先天優勢更好地體現出來,逐步做足做大做強林業經濟。
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注重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理念的體現,做好自身主導產業的培育,加快林產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工作,更好發揮林業經濟對地方社會發展的帶動與促進作用,以此來確保林業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服務[5]。
在林業經濟發展上,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環保的有機結合,妥善處理在培育和利用、保護與實際開發上遇到的相關問題。堅持將生態效益放到首位,在此基礎上發展林業經濟,多層面滿足社會的基本需要[6]。在林業經濟發展上,避免“一刀切”,注重與各地實際情況的結合。
首先,確保地方林業經濟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無論是新增造林面積還是森林的覆蓋率都要顯著提高;其次,切實提高林業產業化實際水平,增強林業經濟發展的整體價值;再次,使林業經濟效益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農戶家庭收入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明顯,確保從事農林經濟生產作業的農戶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
結合自然地理、經濟發展等基本情況,制定合理的林業經濟發展規劃,做到對區域類型、林業生態與經濟功能區的合理區分,在生態林、經濟林、防風固沙林等的發展上加大力度,同時,注重自身休閑觀光林的發展,助力地方旅游業的快速推進[7]。
結合興安盟地區現有的植物種類優勢,注重主導產業的培育,劃分專門的重點區域,集中力量形成規模優勢,提高在市場供應上的話語權[8]。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落實現有林產經濟管理政策的落實,充分調動林業生產經營企業、個體戶等參與林業經濟的主動性,確保林業經濟朝著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林業產業應當給予應有的重視,將家禽養殖、畜牧養殖等穿插進行,進一步豐富林業經濟的基本內涵,同時,加快林下食用菌等的發展,確保農戶自身收入的多層面增加。加快森林旅游經濟的發展,注重休閑養生林的發展,構建各種類型的森林景觀,吸引游客前來旅游觀光,以此來更好地帶動林業經濟乃至地方經濟的發展[9]。
注重與市場需要相結合,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從稅收、貸款等方面支持林業經濟龍頭企業發展,讓企業更好地適應林業市場變化,逐步實現自身產業的創新升級。引導企業對現有的林產品進行深入挖掘,加快形成以深加工為方向,以科學技術為支撐的林業經濟發展新格局。拓寬企業經營發展范圍,對食用菌等進行更加深入的發展,將產業鏈與市場、企業、農戶等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對現有的龍頭企業,從宣傳上進行再塑造,提升在地方乃至全國范圍當中的影響力,助推龍頭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
加快產學研一體化機構的建設,以此來更好滿足新形勢下林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推動各種困難問題的有效解決;加快林業新品種的引進、培育和推廣林果優良品種,注重對地方林業品種結構的優化與提升;充分認識林業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林業經濟安全責任分工,細化責任落實,突出抓好生物蟲害害防治工作,不使用高危害性、高殘留的藥物,從根本上保障林業經濟不同類型產品的質量安全。加快林業經濟的法治化建設,注重各項林業法律法規的深化落實,強化對林業經濟不同環節的執法檢查,確保林業經濟生產建設合法合規進行,以此來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本文以興安盟為對象,對其林業經濟發展基礎、優勢等進行了全面分析,詳細了解了林業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充分認識了林業經濟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對于新時期加快興安盟地區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