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波
(濟南市長清區氣象局 , 山東 濟南 250399)
(1)深入基層調研,使氣象服務團隊進一步清楚了應該為農業、農村、農民做哪些工作、怎么做,找到了氣象服務團隊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短板,明確了氣象服務團隊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為智慧氣象打下了堅定基礎。
(2)在實際工作中實施了“特色農業計劃”,對接特色農業,開展茶、草莓、油用牡丹、大櫻桃等特色作物的精細化跟蹤氣象服務,對不同的生長季節提供不同的氣象服務[1]。利用“互聯網+氣象”,不斷完善服務產品,提高氣象信息覆蓋面,為廣大農戶提供氣象服務保障,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智慧氣象在鄉村振興中的技術支撐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科技支撐。
(3)服務產品更加貼近民生,通過和農民、特色種植大戶心貼心、手把手的交流和實踐,了解了農民和種植大戶需要什么樣的氣象服務,根據他們的需求改進了服務手段和服務產品,使氣象為農業服務的針對性更強,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4)依據當地農作物的種植情況,以提升當地特色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為目的,為重點作物的物候期提供氣象預報服務[2]。加強對當地特色農作物動態產量預報的重視,建設專項特色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預報服務,時刻關注特色農作物生產,便于廣大農戶做好作物的播種、收獲工作,保障產品質量。提高農業氣象服務質量,可以使農戶在了解特色作物生長溫度環境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外界氣候變化,促使作物健康生長。依據現代農業發展情況,擴大現代商品農業氣象服務,滿足特色農產品等現代化生產需要。
氣象局多次與區農廣校聯合開展了“氣象+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萬人大培訓,參與培訓的新型職業農民有1萬人左右。通過培訓讓新興職業農民對氣象知識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懂得了在科學種田中氣象發揮的作用以及如何預防氣象災害等內容。
一方面,建立了特色種植大戶微信群,圍繞特色農業,除提供常規氣象服務產品外,還建立了農業專家聯盟聯動機制,對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直通式”和專業化的氣象服務。在實際工作中實施了“特色農業計劃”,對接特色農業,開展了茶、草莓、油用牡丹、大櫻桃等特色作物的精細化跟蹤氣象服務,對不同的生長季節提供不同的氣象服務,充分發揮智慧氣象在鄉村振興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助推農村產業興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農村氣象監測網、農村氣象信息發布網,隨時將實時氣象信息和預報預警信息通過手機短信和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向特色種植大戶傳遞,提高了氣象預報預警和氣象為農服務水平,加強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氣象部門作為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成員單位之一積極投入該項創建活動中,氣象服務團隊提前謀劃、提早安排、精心組織,主要負責以下3項工作:一是創建全區全域旅游示范區的資料整理、方案制定、景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共享、網絡通訊等方面工作。二是按照氣象部門與有關部門溝通和協調,多次走訪旅游、規劃、土地、財政、通訊等部門,做到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布系統與有關單位同步實施、資源共享。三是做好主要景區和人員密集區域氣象基礎設施和預警信息發布的建設工作。
(1)通過深入基層服務,使氣象服務團隊進一步清楚了應該為“三農”做哪些工作、怎么做的問題,了解了在氣象服務能力方面存在問題和不足,找到了影響氣象服務能力建設的原因和措施,明確了氣象為“三農”服務的方向[3]。為進一步給老百姓提供準確、精細、多樣、貼身、敏捷的專業化農業氣象服務和實用有效的氣象服務產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提高了氣象服務團隊為農服務的能力。通過與區農廣校聯合開展“氣象+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大培訓、與特色種植大戶和旅游部門溝通聯系,使氣象服務團隊為農服務的水平不斷提高、針對性更強,服務手段和服務產品也更貼近農民,為農服務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了,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也提高了,同時也為提高預報準確率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3)提高了新型職業農民科學種田的能力。利用氣象大數據平臺,為特色種植大戶提供“保姆式”的跟蹤氣象服務,農戶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為特色種植大戶趨利避害提供保護傘,為新型職業農民增產豐收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提高了新型職業農民科學種田的能力。
(4)為促進旅游大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4]。通過與旅游部門溝通合作,找到了氣象與旅游在資料共享、大數據使用、基礎設施建設、災害防御、預警信息發布等方面的合作內容。在旅游規劃、景點建設、旅游服務、景區氣象災害防御、信息發布等方面做到了同規劃、同建設、同使用。在氣象科普旅游開發、重大旅游項目氣象保障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務實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了長清旅游市場的發展,更好地為廣大游客來旅游提供便捷、滿意、高效的旅游氣象信息和氣象服務。
(5)發揮氣象技術優勢,提升農業氣象服務能力[5]。以鄉村振興農業發展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建設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實現服務數據的交流和共享,發揮氣象服務農業生產和防災的關鍵作用。為農戶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同時,建設氣象、林業、水利和農機等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構建合理、完整的綜合服務體系,構成農業服務合力,為農業的全過程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由高素質、業務知識豐富、業務技術力量全面的人員組成的“鄉村振興”氣象服務團隊,圍繞“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旅游振興”開展工作。主要目的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特色農業、促進長清區旅游事業快速發展,通過氣象災害防御、預警信息發布,減少氣象災害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加強農業氣象服務有效供給,強化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氣象服務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