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峰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區,廣西 南寧 530114)
森林火災是造成森林資源重大損失和全球性環境污染的毀滅性災害之一[1],具有災害發生隨機性以及對生產、生活破壞性極大的特點。為了避免和減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損失,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采取各種措施將火患消滅在萌芽狀態[2]。
森林資源是每個保護區的基因寶庫,也是保護區建立的基礎。所以,森林防火工作對保護區的建設至關重要。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一直狠抓森林防火工作,保持了連續25年無森林火災的良好局面。根據森林防火的工作新形勢,大明山保護區建立一支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為保護區的森林防火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中部,地處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縣交界處,總面積16994 hm2,森林覆蓋率達到98.9%,年均氣溫為15.1 ℃,年均降水量為2630 mm,雨季集中在5~9月份,屬南亞熱帶濕潤山地季風氣候。保護區周邊社區包括馬頭、兩江、明亮、大豐、蒼賢、西燕、古零、思隴8個鄉鎮,54個行政村,約31.9萬人[3]。
大明山森林消防專業隊成立于2015年,保護區管理局經過精心選拔,在全區共招聘森林消防專業隊員60名,組建起全區自然保護區第一支專職森林消防隊伍。隊員主要由退伍軍人組成,設置一個大隊部和3個中隊部,并成立黨支部加強隊伍的黨建工作。森林消防隊隸屬于局森林防火指揮辦公室,日常訓練和維護由大隊部主要負責。
目前,森林消防隊根據隊伍建設需要,制定了《值班制度》、《訓練制度》等管理制度,并不斷完善森林消防技能和裝備的建設,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隊伍組建以來已協助保護區周邊鄉鎮撲救森林火災15起,參與緊急救援任務30起。為保護區及周邊的鄉鎮提供了安全生產的堅實保障。
作為保護區的專業化隊伍,消防隊采取多種訓練形式,努力能達到處理保護區內除了森林消防業務外的其他事務。通過每周3次的體能訓練,練就消防員強健的身體素質,確保在撲救森林火災時,具備足夠的體力;每周3次的森林消防器材的使用訓練,保障消防員對設備的熟悉程度,做到在補救火災時,能最大程度發揮消防器械的輔助作用,盡快撲滅火災;每周2次的業務理論課,包含林業地形圖的使用、森林火災的特點、森林火災的相關條例等業務知識,讓消防員從源頭上了解森林防火的技術原理。通過健全的培訓體系,完善消防隊員的業務技能,促使他們迅速完成退伍軍人到森林消防員的角色轉變,成為保護區內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
在大明山保護區,森林消防隊員既是森林防火撲救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保護區的森林防火宣傳員、旅游求援隊員、治安巡邏的巡查員、林業行政執法的執法員。在防火期他們活躍在村屯集市進行防火宣傳,并堅守在保護區每個山林路口,對進山人員進行防火宣傳和檢查;景區內出現游客迷失或者游客受傷的情況,他們都及時出現在現場幫忙;整個保護區因為有了他們的日常巡護,偷盜盜獵、亂采亂挖的現象逐漸變少;在進行林業執法工作上,他們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堅決保護好保護區內的一草一木。大明山森林消防隊在大明山的各項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明山管理局從多方面給予消防隊充足的經費保障。消防隊員的工資由公安協警經費和生態保障資金組成,并為隊員購買五險一金和相應的社會保險。在消防裝備方面,每個隊員配有專業的撲火服2套,每年配置消防常服夏裝2套,冬裝1套;森林消防指揮車1輛,運兵車1輛,消防越野車摩托車10輛,風力滅火器30臺,高壓水車1輛。并給消防員每月發放300元的伙食費,補貼他們在食堂的用餐費用。
建立嚴格的撲火安全制度,把森林消防隊員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緊抓不放[4]。森林火災的撲救,難度大、危險性高。自隊伍成立以來,隊領導一直把安全生產工作抓在第一位。每次訓練前都必須對安全撲火的制度進行學習和演練,對自身防護知識不過關和安全制度不熟悉的隊員,一律不允許參加撲火救援任務。同時,采取獎勵制度,對安全撲火知識扎實,能有效帶領大家落實安全制度的隊員進行物質獎勵。在火災撲救現場要求所以隊員必須統一聽從指揮員的命令,統一行動,科學處置火情。
目前,森林消防隊是保護區森林防火的專業隊伍。主要由退役的士兵組成。這些隊員有著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是,他們對保護區的地形情況和地形了解不深,對先進防火裝備運用不熟練,部分隊員不能適應山地的撲火方式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隊伍的發展。同時,工作年齡限制因素大、內容枯燥單一、晉升發展空間小、工作地點偏遠等各方面原因,使森林消防隊員人員流動大,難以留住專業技術過硬的撲火人才。
森林消防隊員大多為初高中文化層次,他們有著過硬的身體素質。然而對森林消防業務知識學習能力弱,對專業的消防知識往往不能理解和融匯貫通。在消防設備的操作學習方面,通常要經過長時間的教授才能熟練使用;在林區地形熟悉的過程中,部分隊員方向感差,不能邊走邊記住地形,導致時有迷失方向的現象。這些都給隊伍建設的提升帶來一定的困難。
目前,大明山森林消防隊伍,只是配備了常規的森林消防裝備。難以適應保護區面積大,地形多樣,撲火情況多變的情況。消防隊伍缺乏森林消防無人機、森林防火指揮系統通訊設備、衛星通訊電話等現代化的先進設備。這些都造成火災現場情況不能及時反饋到指揮部;清理火場時候是否能消除二次起火隱患等情況。
當前,自保護區森林消防專業隊的建設模式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大明山保護區森林消防專業隊的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對于森林消防隊伍建設要強化頂部設計,把就隊伍建設體系、建隊標準、管理制度、設施裝備、培訓演練、配套政策等提出明確規定[5]。切實提高大明山保護區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水平,提升森林消防隊伍對除了森林防火撲救意外,其他各項緊急救援的行動能力。同時,通過制度規定好森林消防隊員的社會福利和相關保障制度,從制度上保證隊伍的生命力,保證隊員留得住,干的好,戰斗力強,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老有所養,提高工作積極性,也才能確保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森林防火專業隊伍是撲滅森林火災的重要力量。保護區在加強森林消防專業的隊伍建設外,應新成立由在職在編工作人員組成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在編人員主要進行防火專業化技術、先進設備應用技能的培訓,彌補綜合執法隊員專業知識不強的局面,并保證管理局有一批相對穩定的野外撲火力量。同時,在編制空余的情況下,通過公開考試讓一批優秀綜合執法隊員轉為正式的職工。不定期的舉行撲火實戰演練,讓廣大撲火隊員都能親身體驗撲滅火災時遇到的各種情形,提高他們的戰術水平。加強防火設備的使用培訓。逐步提高保護區森林防火專業隊的各項能力。
森林防火宣傳是防火工作的基礎。森林消防隊應該發揮自身人數充裕的優勢,加大進村入戶進行防火宣傳的力度。通過在集市發放宣傳單、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田間用火、普及防火用火方面的知識、到社區村委輔助村民學習森林消防撲救技術等方式,讓森林防火意識深入人心,達到在源頭上消滅火災隱患的目的。
業務培訓也是森林消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森林消防員的特點,定制化培訓課程,對理解能力差的隊員,采取“結對共建”的方式,由業務知識強的隊員一對一的幫扶教授業務知識。采取培養“森林消防標兵”的模式,培養幾名業務強的隊員,帶動整體隊伍的業務水平。積極和上級部門溝通,爭取經費,購買森林消防無人機等現代化的設備,盡快投入到森林消防工作當中。
大明山自然保護區森林消防專業隊伍的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面對自然保護區保護事業和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森林消防專業隊被賦予了更大的責任。大明山保護區森林消防專業隊從訓練科目、經費保障、裝備保障、社會福利保障等多方面加強隊伍建設,并且每年定期參加全區森林消防專業隊隊長培訓班總結交流撲火經驗,提高指揮能力,強化訓練掌握撲火技能提高整體戰斗力[6]。進一步優化森林防火隊伍的建設水平和作戰能力,讓森林消防專業隊在保護區森林防火、旅游救援、森林監測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