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新,李福強
(1.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怒江管護局,云南 瀘水 673199;2.怒江州林木種苗站,云南 瀘水 673199)
由于氣候天氣或者人為影響,林木集中生產地區容易出現大面積的森林火災情況,一旦出現,不僅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構成直接影響,而且還會導致大量林木資源的損失。每年我國林木主產區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火災情況,防火成為了我國林木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森林火災,具有非常強的突發性,在精準預測上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強化日常監管,切實動態把握好森林防火工作。怒江州,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木種類多樣化,人工林數量顯著增多,同時,林產業發展不斷加快,有效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在深化脫貧幫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豐富的森林資源,極大改善和優化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對于新發展理念的踐行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怒江州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森林保護工作,一方面,積極動員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農民下怒江兩岸較平坦的地段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引進推廣內地的先進耕地技術,逐步改變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建立固定耕地、提高單產,大面積種植經濟林木和藥材,減少火山地、固定輪歇地。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林業政策,逐步建立建全了州、縣(市)、鄉(鎮)、村(辦事處)的護林防火組織機構,結合怒江實際情況,相應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林業法規,并督促基層制定護林防火的鄉規民約,使怒江州的森林保護工作穩步健康發展起來[1~3]。
怒江州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不斷加強基礎建設,采取一系列積極的預防措施,并從組織、資金、設施上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從2005年至今, 全州發生森林火災數量明顯減少,有效保護了林產資源。對于森林火災,森林公安、林政稽查等部門及時立案偵破,切實推動了林業防火生產的法治化建設進程。
2.1.1 森林防火宣傳扎實推進,防火安全意識顯著增強
明確每年的森林防火期,同時規定春節、元宵節、清明節、重陽節、冬至、勞動節、元旦等前后是森林防火的重點時期。在森林防火期間,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宣傳車、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對野外違章用火危害性和嚴重性的認識,克服其麻痹僥幸心理,提倡按規定安全用火。通過森林防火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全面提高群眾對森林防火的安全意識,營造濃厚的森林防火宣傳氛圍,森林火災逐步減少。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怒江州無論是火災發生次數,還是受害面積都在不斷的銳減,森林火災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2 森林防火組織機構不斷健全
在新的森林防火形勢下,應當結合防火需要,完善森林防火指揮機制,突出林業局等的協調作用,加快專門森林防火編制機制建設,配備專門的森林防火專職人員,推動全州森林防火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開展。
2.1.3 森林防火管護責任不斷明確
全州森林防火管護隊伍不斷壯大,擁有管護員、森管員、生態護林員等,分散于全州不同的森林地段區域。為了加強對護林員等的有效管理,需要簽訂合同書,進一步明確相關責任,這樣可以更好的調動護林員等的積極性,有助于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認識。此外,不少地區還充分發揮黨員、民兵等的作用,成立了各種形式的義務撲滅火隊伍,每年至少開展10期專門培訓,極大提高了森林撲滅火的支持力度,對于一線撲滅火戰斗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1.4 森林防火資金投入不斷加大
新形勢下,森林防火工作越發嚴峻,尤其是氣候多變情況下,每年實際發生的森林火災數量呈現增多趨勢。為了實現對森林火災的有效防控,怒江州增加了在森林防火領域的專項投入,用于購置各種最新的防火機械設備,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有力推動了森林防火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截止到2019年底,怒江州在森林防火投入上已經超過了千萬元,相繼建成了包括瞭望臺等一大批輔助基礎設施,森林防火的實際能力顯著提升。
2.2.1 森林內可燃物增加,森林自身的防火性能不高
由于怒江州地區生長有各種植被,常年累積了大量的枯枝雜草,一旦過火,很容易形成大面積火災,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量的使用天然氣、電力等資源,導致地方森林當中的可燃物大量堆積,這些都為森林火災的出現創造了條件,這也是近年來森林火災不斷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2.2.2 火源管控難度加大,設備需要改進提升
怒江州所轄縣(市)當中,有的地區林農交錯,山區群眾生產性用火習慣,如燒荒、燒田埂草、燒灰積肥等,導致農事用火屢禁不止。加上清明節采用明火上墳這一獨特的民俗,對于拜墳祭祖、燒香點燭、燃放鞭炮等現象尚無有效措施進行布防。隨著近年經濟的發展,山村的通組公路逐漸增多,林區機動車攜帶的火源、行人亂丟煙頭等眾多野外火源使得人為火源防不勝防,給全州森林防火帶來了很大隱患和工作壓力。很多地方的防火滅火工具較為落后,很難滿足大面積防火救火的實際需要。
2.2.3 邊遠地區存在較大防火困難
怒江州所轄縣(市)中,有的緊鄰緬甸,如瀘水市,相鄰緬方邊民生產力較低,刀耕火種的生產習慣依然存在,加之森林防火意識不強,境外火侵入蔓延現象十分突出,對火源防控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邊境地區火災隱患多,增加了林火管理預防及山火撲救工作難度。有些地區地形較為崎嶇,地理結構較為特殊,離城市偏遠,道路交通不便,發生重特大火災的時候,從報警到專業救援隊伍到位時間過長,常錯失控制火災的最好時間。另外,在山區等一些特殊的地勢中,救火水源難以就近尋找,只有部分小泉,山澗溪流可少量的供給,但遇上干旱及冬季少雨時節,更是對救火、控制火情是嚴峻的考驗[4]。
一是提升日常宣傳水平,逐步增強群眾防火認識。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用好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平臺,融入各種常見的火災常見案例,以此來提高社會參與的興趣度,這樣才能確保社會宣傳的實際效果。二是扎實采取相關措施,突出戶外環境下的火源管控。對野外環境加大巡查,及時發現潛在的或者已經出現的火患,從源頭上做好基本管控。三是加快防火隊伍建設,適時添加各種防火設備。結合森林防火實際需要,加快年輕血液的補充,滿足基層一線防火實際需要,而且還需要添加相關的防火新設備,以此來提高火患防控基本能力。組織森林周邊地區義務撲火隊伍,一旦發現森林火災,確保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支援,這樣能夠很好的彌補火災救援現場力量不足的問題。
一是結合防火實際需要,加快生物防火區域的建設,這樣可以實現對火患的有效阻隔,而且還進一步完善了森林植物種類結構,增強了森林整體層面的防火成效。二是加快林區交通道路設施的建設。森林主管部門加強與地方交通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林區公路建設,確保一旦發生森林火災,能夠方便滅火機械車輛能夠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同時,森林公路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著隔離林火的作用,能夠有效降低森林火災的蔓延速度[5,6]。
一是加快防火投入機制的建設,結合一線防火實際需要,多層面增加撲滅火裝備等的資金支持力度,滿足基本防火滅火需要。組織專家開展高效撲火機具設備等撲火器材的研究,這樣才能確保一旦出現森立火災能夠及時處置,將火災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定期組織一線森林防火人員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注重融入最新出現的防火案例等,讓教育培訓更加的接地氣,同時,讓防火人員對于各種類型的防火機械設備更好的進行操作,提高科學技術應用到森林防火當中的質量水平。做好森林防火應急值班工作,加強對林火易發多發時段區域的監督檢查,一旦發現森林火災,應當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報告,及時啟動森林防火應急防控預案,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森林防火等機制當中的責任進一步明確,消除權責重疊現象,這樣才能對現有的森林防火應急資源進行更好的分配與調度。加強重特大事件及常規性預案演練,組織好重點區域的預案演練。繼續加強中緬雙方對邊境沿線森林防火聯防工作的相互配合,切實增強邊界地區森林火災的防控能力。
通過對怒江州森林防火現狀的分析,充分認識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復雜性、特殊性。進而立足時代發展需要,對怎樣更好地進行森林防火進行了探索,這對于加快新時期怒江州林木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