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臨汾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山西 臨汾 041000)
基本概念。非公路用旅游觀光車是近來出現的一種以休閑、觀光、游覽為主的車輛,動力方式為內燃或電力。2017 年1 月16 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TSG N0001-2017《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將非公路用旅游觀光車輛,分為觀光車和觀光列車。觀光車是指具有4 個以上(含4 個)車輪的非軌道無架線的非封閉型自行式乘用車輛,包括蓄電池觀光車和內燃觀光車[2]。
同時2014 年頒布的《特種設備目錄》場車定義首次出現在旅游景區及游樂場所2 個區域,將其使用范圍界定為:除道路交通、農用車輛以外僅在工廠廠區、旅游景區和游樂場所等特定區域使用的專用機動車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只有在這2 個區域使用的觀光車輛才屬于監察、檢驗的范疇,同樣的一臺觀光車輛,即使制造單位取得了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如果使用地點在城市或者鄉村公路,用于人員運送,也不應該屬于特種設備目錄范圍。通過以下3 個參數判定。
對行駛速度作了要求,最大運行速度不得大于30 km/h,目前國內生產廠家制造的觀光車,主要是通過安裝限速器來達到限速的目的,當行駛速度超過30 km/h,限速裝置發揮作用,即使再踩油門踏板或電力加速踏板,車輛會發生顛簸,速度不會上去,在使用過程中,有些使用單位覺得速度慢,運輸效率低,人為地將限速器拆除,這樣做是不對的,留下了安全隱患。在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對速度的確認是一項重要內容,需要隨車觀察,使駕駛人員將觀光車的速度開到最大,如果不超速就判定為合格;如果超速了,就讓廠家按照要求整改。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將額定載客人數規定哦大于或者6 人,最大不超過23 人。最少3 人,這樣就把乘坐4 人的高爾夫車和一部分電動巡邏車,老年代步車排除在外,有利于監督管理。最大不超過23 人,把景區使用的一部分電動中巴車排除在外。
最大行駛坡度不得大于10%,做出這樣的規定杜絕了有些景區的觀光車上山的問題。坡度如果大于10%,車輛下坡行駛時隨著慣性的作用,速度會越來越快,對駕駛員控制車輛帶來困難,造成事故隱患。
在首次檢驗時要重點審查制造單位的制造許可證,型式試驗報告,出廠合格證,車輛產品數據表,總圖和電氣圖,審查購買發票或產品合同證明其合法來源。對照技術資料核查車輛銘牌信息,主要審查出廠合格證、發動機號碼、車架號碼是否與提交資料一致,必要是拍照留檔。
檢查車輛的外觀機構,主要受力件的性能,有沒有后視鏡和擋風玻璃,是否存在車身封閉的問題,如果發現車身整體進行了封閉,就不符合概念中提到的“非封閉”的要求。檢驗人員要對照技術數據表,核對載客數,行駛速度等信息,用卷尺,直尺測量H 點高度、輪距、車長、車寬,同方向乘客座椅間距,面對面乘客座椅間距,座椅寬度,座椅靠背高度等技術參數,審查的目的是驗證制造單位生產的觀光車是否為定型的產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防止以次充好。
在檢驗過程中要檢查車輛前照燈、制動燈和轉向燈,車輛的喇叭,有些景區還裝有倒車警示和語音警告裝置,值得推廣。對于電動觀光車輛要著重檢查總電源開關和制動聯鎖裝置是否有效,筆者在檢驗中就發現本市的一家景區前幾年購買的電動觀光車沒有總電源開關和制動聯鎖裝置,不符合GB/T21268—2014 非公路用旅游觀光車通用技術條件的要求,查閱廠家提供的型式試驗報告有2 個項目的要求, 我們立即要求制造單位進行了加裝。內燃觀光車離合器的檢驗,由檢驗人員上車操作來驗證,分離徹底,結合平穩就符合要求。對于行駛系統的檢查,主要是采取宏觀檢驗的方式,車輪輪胎應裝用同型號,輪胎花紋深度應不小于1.6 mm ,胎面和胎壁破例長不得大于25 mm,如果破裂暴露出輪胎胎簾布層,輪胎應予以報廢。轉向系統檢查借助方向盤自由度測試儀來測量自由度和轉向力,自由度左右不得大于15 度,轉向力不大于15 N。
對于觀光車在檢驗中要重點做好行車制動試驗、坡道駐車試驗和最大坡度下坡制停試驗。
2.4.1 行車制動試驗采用制定性能測試儀
將儀器安裝在制動器踏板上,以額定速度行駛,緊急制動時儀器上顯示的參數就是制動距離和制動力。也可以采用踏痕法來完成,選取一段觀光車行駛區域內直線行駛區域,用白灰或黃土敷設長約10 m 的區域,觀光車空載以最大行駛速度行駛,在敷設的區域緊急制動,檢查車輛是否能夠平穩制動,用卷尺測量剎車痕跡,不大于5 m 為合格。這種方法在實際檢驗中效果很好。
2.4.2 坡道駐車試驗
觀光車坐滿乘客,使車輛處于額載狀態,發動機熄火或者電動機關閉,打開駐車制動裝置使車輛制停,停在最大的坡度的坡道上,停穩后觀察5 min,上下坡各一次,車輛不應向坡下滑動為合格,需要特備注意的是,在試驗中要做好安全防護,防止車輛駐車制停失效造成事故。
2.4.3 最大坡度下坡制停試驗
觀光車坐滿乘客,在景區使用路線上最大坡度下坡方向,以最大行駛速度制停,觀光車應當平穩制停為合格,同樣在試驗過程中要最好安全防護。
在檢驗中要確認安全帶和安全扶手,安全帶是否管用,最后一排座椅方向與運行方向相反時,要設置安全護欄或圍擋。側面乘客上下出入口要設置護欄、側圍、護鏈。
在檢驗時使用單位應聘請專業測繪公司出具行駛路線圖和規定路線行駛承諾書,在行駛路線圖中標明行駛速度、坡度、轉彎等安全要求,檢驗人員要跟車核查,用坡度測試儀對最大坡度進行測量,查看警示標志是否與路線圖一致。筆者在對我市一家景區申報的20 輛觀光車首檢時候發現車輛存在上山的現象,采用坡度測量儀分別測量瞬時最大坡度和分段坡度,發現兩個數據均超過10%,在下山途中,由于車輛慣性的作用速度超過30 km/h,最大時甚至達到了50 km/h,駕駛人員不能很好地轉向和制動,尤其當對面來車或者是遇到突發情況,需要是緊急制動時,車輛往往需要滑行很長距離才能制動;車輛在拐彎時,明顯感覺左右搖擺,存在很大的事故隱患。經過我們給使用單位耐心的溝通,他們按照要求重新規劃了行駛路線,縮短了行駛距離,觀光車只負責把游客由景區大門送達上山入口的停車場,上山采取中巴車運送乘客的方式,這樣既方便了景區管理,又確保了安全。
觀光車的檢驗只是消除事故隱患的手段之一,在首檢環節發現車輛存在的缺陷,監督企業進行整改,是落實安全把關主體責任的方式,通過最近幾年的筆者參與的檢驗,成效明顯。但是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安全,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車輛駕駛員要增強責任意識,管理人員要提高管理水平,乘客不坐無證無牌車輛,不坐超速車輛,就能真正享受觀光車給我們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