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51)
《綠色施工導則》中構建的綠色施工總體框架闡明了綠色施工的主要任務包括6 個方面,即由環境保護、施工管理、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資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和節能與能源利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中將節水與水資源利用與其他“三節”合并為“資源節約”,合計200 分,其中節水部分占50 分。建筑從開發到建造再到運行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造成沉重的環境負面影響為代價的。其中,建筑在開發和維護以及使用過程中消耗水資源的量是十分驚人的 ,約占水資源量的50%。因此在建筑施工中,節水刻不容緩。
我國每年需要制造混凝土的量十分龐大,而配制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更是巨大,再加上混凝土養護用水量,等同于每年要用掉水資源約6×109 t,6×109 t 水幾乎占全國年缺水量的1/10[2]。除了混凝土養護中需要大量的水,而在施工中用于揚塵處理、土方車輛清洗和道路清洗還需要使用大量的自來水,而在這些方面的用水完全可以使用通過一些技術手段處理后的中水,來節約水資源,達到綠色施工中節水的目的。
通過研究分析可知,在已取得認證標識的綠色建筑中常用的節水技術措施包括:雨水入滲收集、雨水蓄積、節水效能高的器具、中水處理及回用系統、分用途用水計量、分水質計量、綠化灌溉、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等。這里主要介紹的是中水處理及回收利用系統和加強節約用水的綠色施工管理。
2.1.1 中水的收集
中水主要包括基坑水、市政水和雨水資源等。基坑水,也就是所謂的地下水,它水質較好,在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水泵與水箱等裝置來實現地下水的提取和利用,具有較強的利用價值。它采取的回收利用技術,包括抽取技術與沉淀技術,是基于物理原理與化學原理來實現地下水回收利用的。而通常施工現場使用的水源多為市政水,對于這類水資源,進行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應該從水資源節約與再利用方面來入手,加強對水資源的利用管理,對于可以回收的試驗用水和清洗用水等,要通過設置集水箱的方式來進行回收利用,可以用于降塵處理與混合料制作等。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水龍頭漏水管理,工人要做到人走水關,避免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通常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方式為建設集水坑,利用潛水泵進行抽取,使用臨水供水水箱,通過沉淀處理應用在施工作業。
綠色施工中水回收利用,是將能夠再利用的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相關水質標準。實現綠色施工的水回收再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如圖1 所示。在進行雨水收集時,主要是利用雨漏管進行分散或者集中收集。對于屋面雨水利用,是將屋頂當作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由于受到大氣質量與屋面材料等因素的影響,難以確保水質,例如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瀝青油氈。因此在綠色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選擇環保性質的材料,以減少雨水中的雜質。
2.1.2 中水的回收利用處理方法及再利用
綠色施工中水回收利用處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 項處理技術。1)生物處理技術。為了確保中水可以達到相關標準,主要手段是利用微生物來處理水中的部分有機物。2)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利用混凝沉淀技術,結合運用活性炭方法,對污水進行處理,來提升水質,使其能夠達到利用標準。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成本相對較高,需要合理的規劃設計來確保綠色施工經濟效益。3)膜處理技術;此方法占地面積相對較小,而且臨水系統建設工程量較小,具有較強的去除率,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中水回收利用率[2]。
綠色施工中回收水的再利用措施有很多。可以采取自動噴淋降塵技術,在塔吊上裝設噴頭,作為工地降塵處理工具,實現自動噴淋降塵處理。此技術原理較為簡單,而且便于維護,還可以解決工地揚塵與混凝土養護等問題,能夠降低人工作業強度與成本,而且水源主要是回收水,能夠避免浪費大量的自來水。在施工現場通過裝設的水泵將回收水沉淀池中的水輸送并存儲在塔吊的塔臂上,進行噴水降塵。利用塔吊這種高空噴淋系統進行除塵與混凝土養護作業,能夠快速實現作業且覆蓋面廣,此技術具有兩種作用(如較強的除塵和降溫),為實現水資源再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術保障。
2.1.3 中水處理系統目前的不足
從對中水系統實際使用效果情況來看,非傳統水源出水利用效率高,其節水經濟效益明顯,但是也呈現了一些相關的問題。出現的問題主要分為4 類。1)從長期規劃的角度考慮,雖然預留了利用市政再生水的管道接口,但是市政中水系統尚未完成相應的建設,進而實際上用市政自來水替代中水。2)建設了中水回用系統,但是由于一些建筑閑置率較高,未能達到其設計負荷,導致自身中水來源不足導致中水系統無法正常使用。3)中水系統的維護及操作較為繁瑣。4)水質有待保證。如果建筑房屋內長期無人居住,使用水經常不流動,坐便器內中水水質會發生變質。有的項目水質達標,但運行仍有異味,同時也有物業管理不善,造成水質問題。
同時,對于中水的雨水收集系統也存在一些不足。1)施工過程中由于考慮場地和地下室面積限制等問題,從而導致雨水回收系統進行了設計但并未施工。2)一些項目雨水收集系統的施工進度嚴重滯后于主體施工進度,建筑主體已經投入使用,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尚未完工。3)雨水機房設計不合理,難以維修。4)由于不均勻的降雨量影響,降雨量較少的地區會造成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無法使用,還會引起經濟性的問題。
在實現污水回收后,我們要加強中水利用管理,避免二次浪費水資源。用水量要在施工前科學的計算出來,如綠化與降塵等所需的用水量。當然對于日常的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可以采取以下8 條措施。1)首先我們可以根據項目的特點,劃分成不同區域,并對這些區域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實施分區計量供應。并且負責人定期對施工現場的水龍頭、閥門、管線進行檢查,避免超計劃用水和浪費現象的發生,并嚴禁隨意亂接、亂用的情況發生。2)建立水資源回收系統(如中水回收、雨水回收等),并逐步建立施工現場水資源消耗定額和生活用水消耗定額的雙重考核獎懲評價機制。3)在項目部,每個員工宿舍中安裝計量的水表,以便監測和控制用水量;在施工現場中,洗澡間的水龍頭可以采用刷卡式用水或腳踏式噴淋系統用水,衛生間所有衛生器一定都要選用節能效率高的產品或延時節水開關,嚴禁使用節能效果差的設備。4)在施工現場生活區,需要建立嚴格的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及相關的規章制度,避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如果一旦發現有用水設施損壞或泄漏,應該盡快與維修部門聯絡反饋進行報修,減少不必要水資源的浪費。5)自來水不宜用來澆灌樹木、清洗路面和清洗項目進出車輛。6)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如車輛沖洗循環裝置、設備機具循環用水、生活污水循環利用、混凝土清洗泵車和養護用水循環利用、停泵車位置設置集水坑和排水溝、基坑降水收集并應用。7)水池、淋浴室、廁所這些用水需求大的場所應安裝節水器具,同時安排專人管理,必須做到人走水關,嚴格控制用水量,避免浪費。8)對不同類型的污水應使用不同處理設施,對存儲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周圍應做隔水層設計,避免滲漏到周圍水體中,污染水源,同時應該定期對水質進行監測。
根據上述的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措施的分析,我們可以進行概括并得出結論。要做到節水與水資源的利用,首先我們可以在技術上采取一些節水方法比如中水處理及回收利用系統等來利用可以回收的水,其次我們要避免二次浪費,要明確我們的用水量以及采取一些技術提高用水效率,例如通過塔吊實現自動噴淋降塵技術等等。還有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管理工作人員嚴格用水,做到高效用水。
當然這些方法不能直接套用在不同地區,我們需要因地制宜,所以說在綠色建筑施工管理中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技術選擇上,我們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降雨量、建筑空間的人員居住情況、技術的經濟性、技術操作的難易程度等問題,將水資源利用率與節水發揮到最優化,努力做到真正的綠色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