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瑞金醫院宣傳科 編輯/清風
近日,受癲癇困擾20多年的上海小伙任祥(化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接受了腦起搏器(DBS)植入手術,通過電流刺激丘腦前核靶點抑制癲癇發作,這是上海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近年來嘗試的特色新技術治療難治性癲癇。
34歲的小伙任祥受癲癇困擾多年,近年來幾乎每天都會發作5—6次。經多年藥物治療無效,十多年前做的開顱切除病灶手術效果也不理想,后輾轉上海多家醫院治療。今年,任祥及其家人來到了上海瑞金醫院,經功能神經外科中心孫伯民主任醫師和占世坤副主任醫師會診討論后,決定采用微創可逆的神經調控療法——腦起搏器(腦深部電刺激)植入術。
占世坤醫生介紹道,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據資料顯示,國內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據此估計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難治性癲癇患者有200萬。
目前常見的癲癇外科治療方法主要有切除、切斷、毀損和微創神經調控等幾類。對于像任祥這樣已經經過開顱切除的癲癇患者,瑞金醫院嘗試使用腦起搏器植入術,抑制異常神經活動,使運動神經環路恢復至相對正常的功能狀態,以達到較好控制癲癇癥狀發生的目的。
通過國外和國內多項病例研究隨訪證明,該微創手術技術能較好地改善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質量。
整個手術先由影像專家通過核磁共振檢查采集任祥顱腦影像數據,通過影像融合技術在手術導航系統中標記大腦深部體積如黃豆大小的丘腦前核。再由功能外科醫生在立體定向導航技術的幫助下,在手術計劃系統中找出靶點位置。手術預計劃完成后,手術主刀醫生通過微創技術精準地將兩根電極植入患者雙側丘腦前核,最后將植入的電極與埋置于左側胸部皮下的電池主機連通。
手術后,經占世坤主任程控參數調整,患者任祥的癲癇發作次數顯著減少,由之前每天發作5—6次加頻頻的小發作,到現在6—7天偶爾發作一次,功能神經外科首開腦起搏器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孫伯民主任醫師指出,腦起搏器植入術常用于治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原發性震顫等運動障礙類疾病。其實腦起搏器還可以用于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以及神經性厭食癥、抑郁癥、強迫癥等精神性疾病。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的臨床使用是臨床神經科學領域最重要的進展之一。作為一種外科手術工具,DBS可以直接測量病理性腦活動,并可以提供可調節的刺激,以治療與電路功能異常相關的神經和精神疾病。
上海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來,使用腦起搏器植入術(DBS)診治的患者已超過1500例,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驗和成功的案例。難治性癲癇植入腦起搏器的手術技術通過微創骨孔植入電極,既不切除腦組織,也避免了開顱術后的諸多并發癥,是對以往癲癇外科手術技術體系的拓展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