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 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作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指示以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速度加快。此外,隨著中央、省市級媒體的融媒體改革日益推向縱深,自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媒體間打破地域的立體競爭更加激烈,縣級媒體更面臨生死存亡之戰。為此,貫徹落實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決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不僅要按照“時間表”加快步伐,更要自我加壓、順利轉型,力贏生存,勇擔使命。
上有中央因勢而謀的宏觀布局,下有縣級媒體經營窘迫的微觀需求,所以縣級融媒體建設眼下如火如荼,一些經濟基礎較好、思想解放力度大、重視程度高、人才儲備較全、市場意識濃的縣區“融媒體中心”已經成規模、上檔次、有作用。
本文提出,縣級融媒體中心不是簡單合、匆忙建,而是要積極應對“融合膚淺、運營短板、造血乏力、人才缺失”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效果導向,樹立新理念、善用新手段、用好新表達、練就新本領,只有這樣,才能構建長久可持續的“智能媒體新平臺”。
在各地的實踐中,縣級融媒體中心基本上是整合縣級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資源組合而成,依托的平臺包括已有的省級、中央級云平臺,比如安徽50 多個縣就用的是安徽廣播電視臺的平臺;市縣媒體自行招標、規劃個性化平臺;還有的是與民營專業技術企業合作的形式。無論采取什么形式、利用什么平臺、實施什么機制,核心就是“引導群眾”。媒體的意識形態屬性絕不能丟。不僅不能丟,還要融出輿論宣傳引導的新合力。
堅持守正創新,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作為縣區的主流輿論陣地,要依托融合提升影響力,而不是僅僅打造一個實用平臺。融合是技術手段的更新、新聞力量的集聚,通過重塑再造組織機構和采編機制,提升信息資源的綜合效能,形成傳播合力。比如上海寶山區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廣電、報刊、網站、新媒體等資源,打造全媒矩陣,實現信息共享融通,并積極探索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東方衛視、澎湃新聞、抖音等近20家媒體合作,推出更多喜聞樂見的新媒體作品,打通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在實踐中,各地紛紛通過大數據平臺,統籌調度策采編發資源,追蹤熱點事件發展脈絡,輿情監管到位有效、采編決策統一協調,平臺寬度和渠道廣度大幅增加,牢牢占領傳播制高點。
突出政治引領。堅持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方針不動搖,圍繞重大決策、重大部署推出系列有思想、有品質的宣傳報道,確保黨的主張成為媒體的最強音。在2019 年國慶期間,安徽各區縣融媒體中心組織精干力量深入田間地頭、產業項目等基層一線,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齊發力,采寫的《今天我們一起為共和國慶生》《愛國情 奮斗者》《壯麗70 年奮斗新時代》《70 年安徽禮贊》國慶等報道“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這些新聞產品可聽、可看、可視、可觸,群眾樂于傳播轉發點贊。
“原創、精品、深度、本土”的內容是縣級媒體融合的最大優勢,要積極回應社會熱點,讓融媒體中心真正成為群眾的“掌中寶”“貼心人”。隨著抖音、快手、頭條號的擴張,很多縣域事件很快能在網絡上快速傳播,也出現很多誤解曲解、惡搞炒作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準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泛濫?!笨h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利用地域接近、空間接近等優勢,迅速反應、實地采訪、糾錯撥亂,以正視聽,這樣縣級媒體就從過去的信息傳播的末端、公眾關注的角落里脫穎而出,展現更真實、立體、全面的縣區情況,從而打造成治國理政的新平臺,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最大增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融合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實現原有媒體新聞宣傳功能整合后,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樹立用戶需求意識,提供精準化、優質化、本地化的特色服務。
強化資源共享,累積平臺基礎。黨政機關集體進駐,積極發聲,共同組建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不同載體和終端上統一發布、優化處理,并構建反饋熱線機制。
明確群眾所需,建立緊密聯系。縣級融媒體中心要融為百姓的朋友圈、貼心人,“抓手”就是要立足本地,重點是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領域。探索運用后臺匯聚數據、分析畫像等先進技術,準確掌握用戶需求,只有做好了“服務群眾”,才能“適者生存”,發揮作用。
在實踐中,各地都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如“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奔波”的“四川云”,就整合了交通出行、教育醫療、市政服務、旅游文化等信息資源,隨時可用。浙江長興傳媒集團的“掌上長興”客戶端,除提供信息資訊外,還提供身份證申請、駕駛證更換、居住證辦理等便民服務。福建尤溪縣融媒體中心利用“智慧尤溪”客戶端,開設網上服務大廳,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湖南瀏陽,“媒體+服務”等模式被廣泛運用,開發的“在線教育”項目,精心錄制名師教育課程面向全域推送,助推瀏陽教育信息化、均衡化發展;實施就醫“一卡通”項目,著眼于解決群眾就醫耗時長、成本高問題,這些優質融媒項目連入千家萬戶,也就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我們也看到,縣級融媒體目前受人力物力制約,擁有的資訊滿足不了群眾快速增長的所有信息需求,也不可能,也沒必要做到大而全。因此,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要想擴大影響,還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拓展“媒體+地方文化產業”等綜合性服務。比如以融媒體中心建設為契機,建設演播廳、訪談間、新聞發布中心,并借此平臺,放大文化館、圖書館、群藝館等功能,積極開展各部門的新聞發布、文藝匯演、網絡直播。比如安徽肥東融媒體中心利用新媒體技術和資源,自主研發新媒體“大美肥東”App,通過對鄉土氣息十足的活動進行網絡直播,迅速集聚了人氣。
總之,要大膽探索新途徑、新方法,進一步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打造民生“服務站”,成為“智慧城市運營商”。
建設融媒體中心一定要在“新”字上求突破,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在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等全方位創新的同時,探索建立有利于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制度機制。
優化頂層設計,夯實發展基礎。從實踐看,縣級融媒體中心組成人員身份復雜,工資績效各異,融合之后務必打破常規。要納入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高位引領、高位聚能、高位推進,在機構編制、人員配置、建設標準、資金扶持等各個層面提供有力支撐,只有這樣,才能速度最快化、效益最大化。要破解體制藩籬、重視效果管理,防止事業單位“機關化”傾向。要調優配強班子,強化人才建設,堅持從新媒體人才的選、用、育、留全過程發力,即積極引進人才,也促進同城交流;即抓好業務培訓,也出臺績效激勵,多管齊下,使縣級融媒體人才隊伍建設耳目一新。
同時,要促進縣級融媒體中心樹立經營觀,主動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在服務群眾中拓展產業。僅靠輸血、沒有強大的自我造血功能,可持續發展就成為空話。政府的投資只能解渴,不會長期投入。實踐中,浙江長興傳媒集團就發展得不錯,年收入過2 億元。他們的成功做法就是將市場營銷與產品生產相融合,變以往賣“硬廣告”、賣時段為賣產品、賣服務,積極搶抓鄉鎮企業的節慶活動、商家開展的商業慶典,還進軍紀錄片拍攝服務,目前每年舉辦家博會、車博會、房博會等各類活動300 場,大型活動正朝著定制化、全網化、高端化、系列化發展,成為穩定持久的收入。
目前,越來越多的縣級融媒體中心開始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探索對本地電商、文化、旅游等資源的開發和運營。如安徽淮北濉溪、天長等縣級融媒體中心通過推動電子商務的應用,建設成為當地加快農村脫貧步伐、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自己也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內容融合,解決價值取向;平臺融合,解決發展方向;思想融合,解決持久增長??h級融媒體中心在不斷的融合中,傳播能力提升,用戶關系重建,運營力量凸顯。其實,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該有更高坐標和定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作出了部署,“郡縣治、天下安”,縣級融媒體中心扎根基層,承上啟下,重奪話語權、重建新生態,擔負傳遞落實中央決策、溝通社情民意的重要作用。做好“融”文章,建好用好管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就會實現“離互聯網更近、離大數據更近、離人民群眾更近”,也會促進黨委政府的決策更科學、更民主、更高效,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