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從2月下旬開始大面積暴發。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成為重災區。全球經濟深度衰退難以避免,當前我們面臨的情況類似于2003年“非典”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
疫情打斷了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全面沖擊中國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疫情大流行一度引發全球流動性危機。2020年2月19日至3月20日,美、英、法、德的股市累計下跌均超過30%。美股10天內4次熔斷,債券也遭到拋售,全球一度陷入流動性恐慌。流動性危機通常是金融危機的前兆。美、歐被迫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力度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疫情嚴重沖擊了全球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諸多國家采取了“封國”、“封城”、停工停學等措施。美、歐經濟衰退將從貿易、外需、產業鏈、金融市場等渠道對中國進行傳導。因此,我們必須作好充分準備和應對。疫情的影響是全面的,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疫情對宏觀經濟的沖擊來自供給和需求兩方面。
供給方面,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產、銷售、回款等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企業停工減產。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
需求方面,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受到嚴重沖擊。第一,防控疫情需要隔離防控,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消費需求大幅降低,2020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第二,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生產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房地產、制造業、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下降16.1%。第三,疫情全球大流行,外需疲軟,外貿受阻,第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3.3%。更為關鍵的是,經濟預期惡化,市場信心不足。
對中觀行業的影響
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充分顯現。一方面,短期來看,餐飲、旅游、電影、交通運輸、房地產等行業因人員暫停流動而受到直接沖擊;中長期來看,疫情在全球蔓延,家電、汽車等高度依賴外需和全球產業鏈的行業將受到波及。另一方面,生鮮電商、移動游戲等少量行業由于大眾在疫情期間消費與娛樂方式的轉變而獲得發展機遇,醫療醫藥相關行業更是直接受益。
餐飲行業成為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其中15.5%來自春節期間的消費旺季。但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人群聚集,2020年春節期間大量餐飲場所暫停營業,營收銳減。根據2020年2月12日中烹協報告,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到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9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為7成到9成:營收損失在7成以下的僅為5%。2020年第一季度,餐飲收入6026億元,同比下降44.3%;限額以上餐飲收入1278億元,同比下降41.9%。餐飲業依賴現金流,而且中小企業占絕對主體,抗風險能力較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1日,5%的樣本企業表示已經沒有現金支撐企業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過3個月。
旅游行業預計全年負增長。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達60.1億人次,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6萬億元。春節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黃金周,2019年春節假期7天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為4.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但2020年春節期間居民紛紛中止出行,國內主要景點被關閉,大型文娛活動被取消。3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景區逐漸恢復運營,但進度緩慢。截至3月16日,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的3714家A級旅游景區恢復對外營業,復工率約30%。中國旅游研究院3月底估算,2020年第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游人次將分別下降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分別下降69%和20.6%,全年減收1.2萬億元。到2020年底,預計全國游客人數下降至50.7億人次,全國旅游收入降至4.6萬億元。
電影行業第一季度近乎顆粒無收。春節檔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2019年春節檔票房58.6億元,約占全年票房642.7億元的9.1%。2020年春節檔原本備受期待,但受疫情沖擊,主打影片全部撤檔,院線全面暫停營業。2020年春節檔票房收入從疫情前市場預測的80億元,降至不足2400萬元,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此外,電影業復工緩慢。
交通運輸行業出現春運低谷。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春節前預測,2020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30億人次。但受疫情沖擊,旅客出行需求減少,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通運輸不暢。春運期間(1月10日至2月10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3.8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下降43.1%,其中節后下滑幅度更大,1月25日至2月10日全國累計發送旅客同比下滑81.9%。此外,疫情期間出行需求下降,很多網約車司機收入下降甚至歸零,網絡汽車租賃企業由于資產比重大、維護成本高而面臨巨大壓力。3月疫情穩定后,全國封城令陸續解禁,為保障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服務加快恢復。
房地產行業遭遇暫停銷售壓力。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26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號召全行業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1至2月商品房銷售大幅縮水,銷售金額和面積同比分別下降35.9%和39.9%。疫情直接影響房企開復工,導致房地產投資負增長,1月至2月新開工面積與竣工面積同比分別下降44.9%和22.9%,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6.3%。由于銷售回款減少,開復工受阻,1月至2月企業到位資金同比減少17.5%,其中定金和預收款減少23.9%。3月以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售樓處開始有序開放,線上的銷售與購房手續辦理渠道打通,房地產銷售和投資開始逐步恢復。
家電行業面臨內外需萎縮的困境。國內疫情嚴重沖擊家電行業,2020年1月至2月,家電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累計同比下滑30%,冰箱、洗衣機和家用空調銷量同比分別下滑24.6%、25.5%和35.1%。3月原本是家電行業銷售的關鍵節點,但受疫情影響,國內規模最大的家電展會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推遲至2021年。另外,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家電出口國。在產能方面,中國家電協會估算,中國承擔全球70%~80%的空調、微波爐和50%~65%的冰箱產能。在外需方面,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2019年中國家電產品出口額為777.7億美元,出口規模連續3年增長。2020年1月至2月,受國內疫情影響,家電出口活動受限,而3月以后海外疫情蔓延,外需將持續削弱,高度依賴出口的家電行業面臨巨大挑戰。
汽車行業面臨全球產業鏈斷裂的沖擊。2020年1月至2月汽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31.8%,較2019年12月大幅下滑42.2個百分點,其中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轎車和新能源車產量同比下滑41.3%、49.8%和62.8%。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年2月,中國汽車產量和銷量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滑79.8%和79.1%。全球疫情蔓延對中國汽車業的負面沖擊亦不容小覷。一方面,全球需求趨弱,3月31日麥肯錫咨詢公司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受疫情影響將下滑29%,中國市場銷量將下降15%,短期內不可恢復。
上述僅是所受沖擊最為顯著的行業,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所有行業都會受到或大或小的波及。當然,也有少量行業,如生鮮電商、移動游戲等在疫情沖擊中獲得了發展機遇,醫療醫藥相關行業更是直接受益。疫情期間,由于出行不便,居民“被迫”使用電商平臺采購生鮮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為保障安全,以阿里巴巴、蘇寧為首的多家生鮮平臺都在第一時間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京東、每日優鮮等平臺還設立“無接觸配送存放點”,生鮮電商實現了在疫情期間的正常運作,銷售額大幅增加。根據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數據,蘇寧菜場的“到店模式”在疫情期間迅速凸顯優勢,全國銷售增長達650%;京東到家平臺于2020年1月27日至2月13日總體銷售額同比增長450%。本次疫情阻礙了大眾的外出娛樂活動,居家游戲成為大多數人的娛樂方式之一,短期內移動游戲行業獲得巨大流量。
對微觀個體的影響
疫情對不同微觀個體的沖擊程度不一樣,從受沖擊的程度來看,民企大于國企,小微企業大于大企業,農民工大于正式職工。
疫情打亂了企業的正常經營計劃,企業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剛性支付,蒙受了巨大損失。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資金周轉困難。員工收入與企業經營效益息息相關,盡管人社部已下發通知要求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但當企業效益下滑時,員工的薪資、獎金乃至就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全球流動性危機一度顯現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政府和央行主要以超低利率和量化寬松應對,而實質性改革和創新進展遲緩。這帶來了一系列風險和脆弱性,比如美國面臨股市泡沫、債務杠桿、金融機構風險、社會撕裂四大危機。歐洲、亞洲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2020年3月,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美國股票、債券、黃金一度齊跌,現金為王,美元指數上漲,流動性危機一度顯現。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為避免流動性危機演變為金融危機,美聯儲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責,3月兩次緊急降息至零利率,啟動無上限量化寬松,為金融機構和相關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流動性危機暫時得到緩解,但是金融危機只是被推遲,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和影響還未完全顯現。
(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新基建》 ? 作者:任澤平 馬家進 ?連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