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具有建筑企業二級資質,陪標費用5000~20000元,有意者私聊。”
沒有建筑企業資質、沒有實體公司、沒有施工隊伍的“三無人員”在微信群里大肆招攬競標客戶,為對方量身制作標書,提供陪標、圍標服務,無論中不中標,都能獲取可觀的“出場”費用。
微信群里“招攬業務”
2019年底,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經偵大隊接到舉報:一名叫張某成的男子,伙同他人長期從事串通投標行為。
舉報人是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人員,也是張某成等人“圍標”的受害者。據此線索,民警展開調查,很快就發現張某成等人參與投標但無實體公司,缺乏相關資質,也沒有施工隊伍。
“張某成的背后是一個專業的陪標團伙,他們通過付費代理的方式獲得了外省4家建筑公司資質,招攬人員專門從事陪標業務。”辦案民警介紹,這一專業團伙活躍在“合肥投標群”微信群,每天都會有人發布陪標、圍標信息,尋找目標客戶。
一旦有客戶聯系,團伙成員便在網上與其交流確定初步意向,之后再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商談具體費用、標書制作以及是否墊資、是否到場投標等具體細節。按照對方要求,該團伙會制作標書,以代理的建筑公司的名義,參與到公開投標的市政工程項目,實施陪標、圍標。
而投標后,無論中標與否,該團伙都能獲得不菲的收入。“如果中標,可按照事先約定,以1%~2%的代理費將該項目轉讓給發起人。如未中標,則按照事先約定收取5000元至2萬元不等的‘出場費用。”辦案民警說。自2017年起,該團伙在合肥市范圍內陪標185起,其中幫助同一人陪標44起,中標4起,中標金額5000多萬元。
團伙作案手段專業
作為陪標“專業戶”,為了讓客戶滿意,以張某成為首的犯罪團伙注重提高作案手段的專業性,“淡化”走過場的痕跡。制作標書,就是顯示其專業性的重要環節。
據警方介紹,張某成招募了專業的標書制作人員,標書制作人員參與制作標書的同時,也參與現場投標等各環節,確保陪標、圍標的順利實施。為了避免雷同、降低廢標率,張某成還特意安排不同的標書制作員分別對應4家不同的被代理或合作公司,以精準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在與客戶談妥價格后,標書制作員會及時按照標書文件要求以及實際投標內容制作標書。
除了標書制作人員,該團伙還有一支專門的“業務員”隊伍,負責進入各大建筑投標微信群,在群里發布信息,招攬業務,并了解客戶的投標底價、需要的公司資質、業績等要求,量身定做陪標、圍標方案,有需要的還可以安排建筑師出場。在張某成團伙成員的手機里,存有相關微信群30多個,群成員多達千人。
警方調查發現,這伙陪標人已經呈現職業化特點,內部形成了老板、業務員、標書制作員、開標員等一套完整的體系,主要針對政府公開投標的建筑類項目,“專業人做專業事,有效避免廢標產生”。
職業陪標擾亂市場
經過縝密調查,警方摸清了張某成等人的犯罪事實,于2020年1月實施抓捕行動,一舉抓獲12名團伙成員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之后又通過該案破獲關聯案件3起,對10人采取強制措施。
“如果不去圍標,有的公司一年都別想中標一次。”張某成落網后供述說,每次串通投標都會涉及標的額大且利潤豐厚的項目,一些有資質的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就不再承攬具體的工程項目,而是靠出賣資質謀利,這給了職業陪標人生存的空間,他們和有資質的企業一拍即合,共同攫取暴利。
職業陪標人一般與外省市建筑公司合作,按次支付合作費用或打包支付代理費用。為降低風險,職業陪標人通常不會注冊公司開展業務,但有的初入市場,會短暫成立分公司,在獲取準入資格后立即注銷。在該案中,張某成就成立了西北某公司安徽分公司,在獲取準入安徽市場資質后立即注銷。
圍標、陪標等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招投標秩序。“在競標過程中,如果沒有實體公司和施工人員的職業陪標人中標,則必然會導致后續轉包和非法分包,進而造成下游施工方的利潤被層層剝奪,而下游施工方想要獲利就可能會壓縮成本、偷工減料,這會催生豆腐渣工程和不合格工程。”辦案民警介紹,讓原本有資質的企業無法中標或中標困難,這部分企業為了生存,也有可能會尋求與職業陪標人進行合作,導致整個招投標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自2019年9月起,合肥警方集中開展打擊串通招投標犯罪專項行動。在專項行動中,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破獲串通招投標犯罪案件15起,打掉7個串通招投標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60多名,涉案總金額約10億元。
(摘自《法制日報》 ? ?本文作者:范天嬌 ?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