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發生后,許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鎮靜催眠藥上,認為一片藥就可以讓自己睡得又舒服又踏實。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鎮靜催眠藥是一類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鎮靜藥和催眠藥之間并無明顯界限,很多藥物小劑量時表現為鎮靜作用,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輕度抑制,使患者由興奮、激動和躁動轉為安靜。隨著劑量的加大,則引起近似生理的睡眠。
老年人使用鎮靜催眠藥的一般原則是: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和最短時間,做到個體化給藥。使用大劑量鎮靜催眠藥可損害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和心理反應,增加意外傷害的危險;長期使用還可能導致藥物療效減退,并產生依賴性,一般以不超過四周為宜。
臨床最常用的鎮靜催眠藥是苯二氮卓類和新型鎮靜催眠藥。在苯二氮卓類藥物中,大部分藥物的藥名以“安定”“西泮”或“唑侖”結尾,如大家熟知的安定(地西泮)、舒樂安定(艾司唑侖)、氯硝安定(氯硝西泮)等。這類藥物的作用原理類似,在體內能停留較長的時間,屬于長效苯二氮卓類。
但對于老年人來講,長效苯二氮卓類藥物不是最佳的選擇,因為老年人服藥后發生嗜睡、輕微頭痛、乏力、運動失調的危險性比青年人更高,再加上老年人平衡能力減弱,更容易發生跌倒,導致骨折。因此,老年人應盡量避免選用此類藥物。
(摘自《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