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金融行業的發展促使對金融從業者更高的要求,金融風險管理的實踐能力是金融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為了讓學生適應金融機構對從業人員的要求,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金融人才,本文針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從轉變培養理念、完善知識結構、改革教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教改,提升學生運用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和工具的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風險管理;案例教學
一、引言
隨著消費者觀念和理財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把閑置資金投放到?;?、股票等金融投資領域。對于金融這樣一個高風險行業,金融風險管理能力是金融從業者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正是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普遍開設的、旨在提高學生風險管理水平的專業課。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教學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為中心,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較差。因此,為適應金融市場實際需求,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由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出理論基礎扎實、實戰經驗突出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滿足金融行業需求主的教改策略分析
從上述分析可知,當前對金融行業工作者在專業性和綜合性上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將從轉變培養理念、完善知識結構、改革教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教改分析。
(一)轉變培養理念
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的不同,課程安排以及授課內容也將不同。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以教學、課堂和書本為主,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畢業生和社會脫節的問題嚴重。當前應充分結合金融行業的發展形勢,高校要本著適應市場實際需求,即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注重實際操作技能和運用。培養出基礎理論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強的新型金融專業人才。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僅依靠已有的知識往往不能解決市場上的突發情況,因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應關注市場前沿理論,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活學活用,即加深了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又了解了市場實際動態。增加實踐操作課的比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完善知識結構
世界瞬息萬變,金融市場亦是千變萬化,新科技新方法層出不窮,金融風險也層出不窮,因此《金融風險管理》的內容也應該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的完善,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課程體系,在課程中首先要學習基本的基礎理論,如在險價值、預期虧損、波動率、希臘值等。無論金融市場如何變化,這些基礎理論都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基石。其次,增加市場前沿理論。當前在本課程中,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基礎知識的學習上,而對市場上新的理論、方法和工具的學習上有所欠缺,導致學生的知識與實踐斷層。因此,在本課程的學習中,要加入市場前沿理論及方法的比重,這一改革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要加強金融工具的應用,比如Matlab、Python、R等軟件的使用。很多學生在學習了基礎理論后,往往不知道該用哪些軟件,哪些方法去實現,因此金融工具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使用這些軟件處理金融問題時,也加深了對金融理論的理解。
(三)改革教學方式
豐富教學手段,在課堂內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增加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空間,避免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增加課堂的案例教學比重,將教師定位為指導者和推動者。課堂以真實市場案例引入 ,引導學生將案例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啟發學生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首創精神。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去研究問題,界定風險,并嘗試如何解決問題。從目前“金融風險管理”的課程來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新的金融風險理論、金融風險實際案例、新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沒有及時進入教材進入課堂,教學內容的更新滯后于現實情況。而案例教學是這些問題的最好突破口。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金融行業在人才需求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從培養學生的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出發,采用案例教學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顧學雍. 聯結理論與實踐的CDIO——清化大學創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1):11-23.
[2] 黃達,王廣謙,張亦春等. 21世紀中國金融學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N].財貿經濟,2001.
[3] 張璇,李彤. 結合CDIO教育理念與案例教學進行教學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24):155-157.
[4] 鐘志賢. 促進使用者設計——開發反思工具[J].中國電化教育,2005(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