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闖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及設備的普及與發展,人類獲取知識的手段和途徑也在不斷升級,有聲閱讀成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興閱讀方式之一。高校圖書館創建有聲閱讀平臺對推動全民閱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數字時代;西部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途徑
“有聲閱讀”是指以聽覺感官代替視覺感官所進行的一種“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對“有聲閱讀”的定義為:通過有聲方式,包括通過錄音帶、CD、有聲讀書機、廣播、網絡語音播報如移動 APP、微信語音等,收聽圖書相關內容,包括圖書朗讀、故事、外語學習、書評與圖書介紹等。 在移動終端智能化的趨勢下,有聲閱讀成為傳統閱讀的補充和趨勢。互聯網時代的有聲閱讀是人類閱讀史的有機組成部分,2019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廣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2019年(首屆)年會的“有聲閱讀高峰研討會”成功舉辦。英國領先的有聲讀物和數字服務提供商WF Howes的出版和商務主管多米尼克·懷特(Dominic White)撰文指出,未來20年,有聲閱讀行業將被科技深刻改變——變得更好。
1、有聲閱讀市場興起的原因
1.1信息技術及設備的普及 2011年后,隨著信息技術及設備的普及與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電子閱讀器等的快速發展,同時出現了各種聽書 APP(如喜馬拉雅 FM、懶人聽書、酷我聽書、荔枝 FM等),為數字時代的網絡聽書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1.2用耳閱讀,解放雙眼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電子產品主宰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帶給我們極大的便利,但也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長時間緊盯屏幕加速眼部酸痛,帶來視力模糊和干眼癥等眼科問題。電子產品本身還具有一定的輻射性,電子產品藍光的刺激可能造成黃斑損傷,誘發白內障、青光眼或其他眼底疾病等,基于這些考量,用戶選擇有聲閱讀,緩解了各種電子屏幕帶來的眼疲勞。
1.3有聲讀物將成為像電影一樣的藝術 與傳統紙質圖書相比,有聲書是一種再創造,是聲音和表演藝術的再創造。相較于文字、圖畫而言有聲閱讀借助背景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表演將原本枯燥的閱讀文本轉化為生動的語音形式,通過聽覺語言傳遞給聽眾,使其產生情感共鳴,給讀者帶來知識與聽覺的雙重享受。隨著AI錄音的流行,出版商將努力提高重要產品的聲音價值,比如那些非虛構類的有聲讀物,聽起來可能會像是紀錄片。
1.4受新冠肺疫情疫情的影響 有聲閱讀主體起初是以盲人、傷殘軍人、未識字孩童等有閱讀障礙的特殊群體,隨著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發展,有聲讀物的用戶群體從原先的小眾群體向大眾群體轉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布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2020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民開啟了“宅家時代”。面對全民家中“宅”的大環境,很多有聲閱讀平臺都迅速做出了反應。喜馬拉雅推出了免費會員活動,免費領取喜馬拉雅App會員的用戶可以暢聽11400張專輯,其中包括《慶余年》《將夜》《斗破蒼穹》等10000多本精品有聲小說。“凱叔講故事”App也在元宵節前免費開放1萬多集精品故事供全國孩子暢聽。有聲閱讀因為其“無接觸”的特性成為出版業“戰疫”的先鋒。
2我國有聲圖書館建設情況和有聲閱讀現狀
近幾年,云圖數字有聲圖書館、天方有聲圖書館、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懶人聽書有聲圖書館等有聲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運營商的支持下,各有聲圖書館在全國各公共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開通試用,有的還在部分城市的地鐵站、商場等人員流動密集處開設分館。2020年4月21日,江蘇常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書香常州號——有聲圖書館”主題專列,乘客只需掃描站臺或車廂內書籍圖片旁邊的二維碼,即可聽書……有聲圖書館的出現,對推動全民閱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未來圖書館將更注重有聲讀物館藏。隨著生活習慣的變化,有聲閱讀將成為新一代語音應用程序的受益者,數字有聲書也將在圖書館采購預算中占據更大的份額。目前擁有云圖有聲圖書館的有12家,擁有庫克數字音樂圖書館的多達18家,但有聲資源總體數量偏少、特色不足、缺乏品牌優勢,除有聲讀物數據庫外,多為外語學習、少兒動漫、音樂、影視等數據庫,同質化較為明顯,難以滿足高校圖書館用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3創建有聲圖書館途徑
3.1招募愛好播音的師生,讓“有聲圖書館”更“動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品位的提高,用戶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人們都能接收到各種信息,手機桌面都有幾個“聽書”的 APP,如此一來,“有聲圖書館”能不能吸引讀者,關系到其可持續發展的程度。 《禮記·樂記》中說:“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聲形于外。生成文謂之音。” 聲音是靈魂的音樂, “聲”有感情色彩,才能成為“音”,即接近于樂。準確清晰、圓潤集中、樸實明朗、剛柔相濟、充滿感受賦予色彩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能帶給受眾極為純粹和高級的聽覺享受。
目前我國有聲行業從業人員不到5000人,遠遠還不飽和,大量稀缺。高校圖書館自主開發有聲讀物,教師、學生的力量不容忽視,以興趣愛好的方式招募師生參與到有聲讀物的選擇、錄音、制作、剪輯、上傳、推廣等生產與服務環節中來,讓他們在建設有聲圖書館進程中發揮各自所長。
3.2創建“有聲閱讀學習”微信群 隨著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物聯網等的普及,誕生了很多新的互動方式,很多工作都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進行,從而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目前微信已成為人們常用的通訊工具。圖書館創建“有聲閱讀學習”微信群,可以在群里學習有聲讀物著作權的條款、每天推出韻母雙音節的練習、繞口令、發送錄播的作品,使大家獲得精神愉悅和情感共鳴,使有聲閱讀學習”微信群穩步有序健康發展。
3.3善用媒體活動平臺
2018年美國有聲書出版商協會報告指出,圖書館仍然是有聲讀物消費的主要驅動力,有52%的聽書者表示,從圖書館借有聲讀物有助于養成聽書習慣。但限于制作成本、經費保障、錄播團隊組建、平臺開發及后續維護等因素,高校圖書館參與有聲讀物資源建設較少,多通過依附公共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的“掌上國圖”“超星移動圖書館”,或者通過已 購 買 數 據 庫 中 的 聽 書 版 塊 來滿足 大 學 生 對 有 聲 資 源 的 需 求。而這 些 平臺上有聲讀物只是其資源的一部分,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當地的特色,查漏補缺,利用用戶量多的平臺,例如喜馬拉雅FM創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有聲閱讀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不能只滿足于“我藏書你借閱”的固有模式,應加強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努力縮小數字鴻溝。
參考文獻
[1] 孫英月. 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資源構建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7)
[2] 陳愛香.有聲圖書館——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資源的新方向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1)
[3] 孫濤.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實踐探析[N]. 新華書目報 2020,6,12
[4] 顧淑彥,宋戈 .西部地區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服務發展策略探討[J].西部學刊.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