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佩瑤
【摘 要】藝術源于生活,話劇亦是如此。雖然話劇是建立在虛構的基石之上的,但它比任何其他一門藝術都更迫切地呼喚真實性,《起鳳街》作為并州(今山西太原)獨有的文化符號,透過世間百態,描摹了太原老城的歷史變遷和滄桑巨變,以太原人書寫歷史,頌揚善良與大愛,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不僅離不開貼近生活的藝術形象,同時也離不開貼近現實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起鳳街》;話劇藝術;生活真實;情節真實;主題真實;情感真實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2-0041-02
一、以實求真
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必要源泉,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晉劇也一樣,它是以山西農村的戲曲為底本,以農民對戲曲的淳樸需求為導向,形成的極具地方特色的話劇門類,發展到現在已有近七十年的歷史。但是隨著城市發展、人口轉移,大部分晉劇逐漸與時代脫節,與當代生活脫軌,因而在創作和表演中顯得創新性不足,受眾面也趨向老齡化。《起鳳街》雖扎根于傳統晉劇,卻巧妙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它將極度原始而粗糙的生活真實進行篩選提煉,將生活中有價值的側面放入表演藝術的載體中,進行再打磨再精煉再創作。這種對于生活真實的藝術化處理,使得每一位觀眾都能從這種表演藝術作品中找到自己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的影子。
其中,在人物塑造上,《起鳳街》的演員配置上可謂是“點面結合”。演員的真實性創作需要從生活出發,開掘獨特的創作經驗,并營造出別具一格的個性表達。這部劇運用審美細節、心理干預等處理方式將主人公的人性挖掘出來,塑造了一個不失方向、不失底線,堅守初心的女性形象,使得這一人物形象極具典型性,她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千千萬萬愛家鄉、愛故園、行善太原人的剪影,也是太原人精神嬗變與升華的縮影。此外,在角色布置上,演員的反串、思想脈絡和情感線索的有序銜接,都使得劇中人物有血有肉,更具立體感。他們將形意舞白四類表演融于戲中,不僅突破了程式化的束縛,不會讓觀眾覺得一板一眼,還在彰顯人物性格的同時又極具代入感和喜劇效果。
話劇表演之所以比其他藝術門類更具有“身臨其境”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它需要演員在有限的舞臺空間內和固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動態的表演,所有的動作語言都具有即刻性、歷時性。這就十分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和再創造性。演員靜態的動作造型和表情、表現出的精神意境、附帶的舞蹈動作以及臺詞念白的語言韻律,都在表現的那一刻極具真實性,這不僅源于劇本本身人物刻畫的真實性,還源于演員反復研讀劇本后的真實體驗和直接經驗,以及深入其中情感的迸發。《起鳳街》中就有諸如此類巧妙運用:例如極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語、夸張動作后的短暫停頓,都使臺詞表達平添真實感。吃面、推門等動作的戲曲式處理,不僅突破了程式化的束縛,不會讓觀眾覺得一板一眼,還在彰顯人物性格的同時又極具代入感和喜劇效果。可以說,話劇藝術的每一次闡釋都是一次全新的藝術創作,恰當的話劇處理、臺詞的表現與情感所觸發的細節動作相融合,使表演更加親切動人,更具感染力。在話劇表演中,演員們的行為動作、情感表達以及語言共同創造出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這就需要演員既要把握話劇的假定性,又要呈現表演的真實性;既要成為假定的角色,又要運用真實的自我。在塑造假定角色的過程中呈現真實自我的“光和色”。
受時空限制,話劇藝術不可能在舞臺上原封不動地還原生活,話劇舞臺必須高度集中和典型化。這就需空間布局的真實感與意境美相結合,做到虛實結合;用有限的空間和條件去構建符合觀賞者審美的話劇舞臺。這在《起鳳街》中主要體現為在舞臺布景和空間布局上,舞臺采用了實景呈現的方式,且一景到底,只是LED 屏會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有所變化。在舞臺設計方面,五場戲都于同一地點,講述了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桌椅、柜臺和牌匾的實,以及閣樓、窗戶外時間變化的虛。運用濃縮化的時空處理方式,使得觀眾獲得場景真實體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變遷之余熗鍋面館不忘初心的堅守,以及數年如一日真切的人間溫情;在音美設計上,運用鐃鈸、馬鑼等傳統民間樂器,調動話劇節奏,在情節高潮之時,穿插鑼鼓敲打,變換的節奏更加彰顯了緊張氣氛,當視覺聽覺被同時安放在一個場景中時,觀眾一下子被打動了;在舞臺道具和演員裝扮的選擇上,也力求生活感、接地氣。當然,舞臺的布景中存在的是假定性的真實性,這還需依托于觀眾的想象,并因觀眾的想象而高于生活的真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分為上下兩幕,打破單線敘事格局,多故事穿插交織,時間跨度較大。開篇以面館的日常入戲,然后圍繞拾錢歸還、救助曉娟、母子相認等幾個情節串聯成了一部體現人間冷暖的故事。此外,它還把老城拆遷、牌匾變現等熱點問題揉了進去,雖灌入了正能量,迎合了主旋律,劇情卻沒有刻意拔高,而是通過你來我往的博弈,著重刻畫了幾次情與理的沖突,激發觀眾對生活環境變化的各種聯想,進一步產生共鳴。尤其是對于“愛”的定義和文化傳承的叩問,使得劇情又拔高了一個層次。
整出話劇牽扯的故事雖小,卻蘊含著大主題。太原從改革開放之初到現在,歷經歷史長河的滄桑巨變,“熗鍋面”只是這條長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同時也是歷史文化的活態呈現。它不僅是太原人精神嬗變與升華的縮影,還是太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生動再現,晉韻、晉味的深刻提煉。《起鳳街》的創作團隊,以此打造太原人的精神史詩和道德高地。劇中所體現的傳統價值觀與時代精神,在給予人們審美享受的同時,也指引著人們真實地認識太原,改造著人們的內心和行為,從而再塑現實。
二、以情啟真
情感真實離不開藝術家的想象和再創作,對生活進行藝術性加工及再表現。相對于生活中的真實,戲劇藝術實際上是有選擇的真實。這在晉劇《起鳳街》中主要表現為受時空限制,動作的程式化和歷史的想象需要。正是由于演員在進行表演藝術的過程中的再創作與再塑造,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有所取舍有所增添的生活。且由于創作劇本時的邏輯真實和生活真實,以及演員塑造人物時的信念感。這些表演因此顯得并不突兀。觀眾恰恰能在片刻之內就能了解到固定的動作所代表的行為,并投入自身的審美取向,借助聯覺和想象,進行三度創作,最終超越歷史時空的聯結,形成一個立體的藝術作品。
普希金這樣解讀過表演:“表演是在假定的情景中,真實的行動和情感的逼真。”話劇即是在假定的前提下追求一個藝術真實的世界。當一件藝術作品從無形變得有形,逐漸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其無形的部分總是巨大的,遠遠超出它所呈現出來的樣子。
《起鳳街》所呈現的有太原歷史的無聲浸潤,在劇中,晉商義利文化得到充分體現。在該劇中主人公的丈夫王家善,雖表現過掙扎,但骨子里仍重仁義,在別人危難之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施以援手,它所要彰顯的是起鳳街的淳樸,是太原人的善良,是當代國人的精神高地;同時,它也有改革開放賦予的時代精神。作為一部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的話劇,它滲入了煽情和教育的特點,在側重倫理反思的同時,穿插了許多中國式典型元素:如中國式親情煽情的渲染,中國式群眾場面插科打諢的熱鬧,中國式充滿教育色彩的對白。其中所構架的親情、愛情乃至對陌生人簡單樸素的真情實感都是山西城市靈魂的體現,都是打動觀眾、引起共鳴的內核。《起鳳街》作為一部將人文精神和地方風貌結合的優秀之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積極的現實作用,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趣和人文內涵。
三、結語
探究藝術的真實性,不僅要從藝術的角度看待社會,更要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待藝術。這一經典劇目之所以形成并評價頗高,與它的人物真實性、戲劇舞臺真實性、主題真實性、情節真實性、情感真實性息息相關,它將晉劇發展面貌、歷史文化淵源、時代人文內涵和舞臺表演高度融合,內在地表現出具有社會意義的價值功能,使得欣賞者在感受藝術形式美的同時,精神上也能得到教化感悟。因而,談論話劇的真實性離不開舞臺人物的深層挖掘,離不開社會生活這一根本來源,它們共同造就了話劇的藝術真實。黑格爾說過“藝術作品之所以成為藝術作品,不在于一般能引起情感,而在于它是美的。”這里的“美”不僅要符合創作的美學原則,使得藝術內容理念化,還要顯示藝術的本質,真實再現生活。這在話劇藝術中主要體現為反映現實美、創造藝術美,達到生活的真實、感情的真摯、個性的善的完美統一。
到這里,真又通向了美。觀眾看劇,既要由真來激發觸動,又要由善帶來心靈的凈化、感悟,還要由美來浸入,持久的陶醉。當真實性與善、與美相結合,大致能夠達到朱光潛所提到的藝術的至高境界“內容沉沒下去,形式浮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徐棻.為古老劇種賦予現代審美[J].中國戲劇,2019,(11):20.
[2]喻恩泰.戲劇表演藝術假定性當中的真實性[D].上海戲劇學院,2005,(05):01.
[3]丁冀芳.從晉商義利文化背景談晉劇的發展與保護[J].黃河之聲,2019,(10):08.
[4]龔晉文.晉劇<起鳳街>再次嘗試“戲改”新探索[J].戲友,2018,(12):25.
[5]孫莞書.淺析表演藝術的真實性與生活的真實性的異同[J].戲劇之家,2018,(10):10
[6]冉霞.戲曲藝術的真實性小議[J].文史藝術,2014,(04).
[7]鮑楠.淺談藝術的真實性問題[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