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在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開展的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對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新課程改革后,我國主張素質教育,學校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知識,同時還需要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舞蹈教育的開展,不僅能夠對學生心靈起到一定的陶冶作用,同時還具備了一定素質教育功能,充分運用舞蹈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也是舞蹈教育開展的深層意義。在舞蹈教學實踐中能夠發現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息息相關,二者相互促進與發展。本論文研究著重探究運用舞蹈教育提升學生素質的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教育;素質教育;舞蹈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2-0113-03
現階段,我國對教育十分重視,同時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素質教育逐漸落實在教育工作中。高校作為人才的搖籃,應當貫徹并落實素質教育,在舞蹈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而高校舞蹈教師在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素質教育的教學標準,采取全新教學方式,同時還需要改革并創新舞蹈教學課程體系,使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提升自身素質。而高校開展舞蹈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還能夠對學生情感進行深化,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得到發展。
一、素質教育與舞蹈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旨在提升受教育者的多方面素質,并將其作為發展目標。素質教育十分注重學生道德品質、能力的培養,同時還主張促進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自改革開放后,我國始終將提升全民族素質作為現代化建設中的首要任務。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則是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質,同時尊重其主體性,注重其潛能的開發。需要明確的是,素質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首先,素質教育具備一定的全體性特征,從廣義角度闡述,素質教育需要面向全體人民,社會成員需要通過正規途徑接受基礎教育。而從狹義角度闡述,素質教育具有全體性特征指的是適齡需要接受正規的基礎教育。全體性特征是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特征,在最大程度上能夠保證教育的公平性。
其次,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主要是面向兒童以及青少年所提供的一種基本教育,開展素質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不是只教授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
最后,素質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征,指的是素質教育需要全面發展教育,并促進個體的發展與進步,素質教育應當為完善意義中的教育,其指向為全面基本素質。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則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塑造更好的個體[1]。
(二)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是傳授舞蹈理論以及技巧的教育,同時還能夠促進舞蹈的繁榮與發展。舞蹈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舞蹈還具備較強的表演性質以及技藝性質,我國十分注重舞蹈教育,在名著《禮記》中便詳細記載了多種祭祀舞蹈的傳授方法。需要明確的是,舞蹈教育對舞蹈實踐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舞蹈教育的開展能夠培養大量人才,同時對舞蹈技藝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舞蹈教育會依據目的、對象的不同,分為群眾性舞蹈教育以及專業性舞蹈教育,群眾性舞蹈教育主要以娛樂為主,而專業性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業人才,發揚與傳承舞蹈技藝。
二、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教育的現狀和特點
(一)高校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發展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后,國家十分注重對高校學生開展素質教育,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高校開展舞蹈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但在當前的高校舞蹈教育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舞蹈教育普及程度相對較低
當前一部分高校已經開辦了舞蹈教育課程,但教學內容存在局限性,教師僅引導學生進行舞蹈作品賞析和學習一些簡單的舞蹈,還有一部分高校開展舞蹈教育的目的只是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舞蹈課堂上僅僅為了追求舞臺呈現的效果,而排練一些成品的劇目,學生對劇目涉及的舞蹈文化知識了解甚少。因此,在舞蹈排練過程中,對學生身體條件要求較高,部分學生由于身體條件欠佳,因而喪失舞蹈學習的自信心,產生畏難情緒,因而導致教師無法開展更深層次的教學活動[2]。這樣的舞蹈教育活動學生沒有參與和對舞蹈文化了解甚少,因而無法培養出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最終導致舞蹈教育普及程度滯后。
2.舞蹈與人文教育嚴重脫節
舞蹈教育的開展,不僅僅需要培養學生的舞蹈技能,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同時通過舞蹈教育的學習,學生更應該將舞蹈與人文學科轉化為綜合的感受力。但在當前高校中,舞蹈教育的開展與人文教育脫節十分嚴重,教師在開展舞蹈教育過程中,僅僅只注重對學生舞蹈技巧的教授,忽視了人文學科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師資力量短缺
在部分高校中從事舞蹈教育專業的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具有豐富舞蹈教學經驗的教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舞蹈教師數量不足、專業教學能力欠缺以及聘任不固定的兼職舞蹈老師進行授課等,都是導致當前高校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滯后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高校聘任體育背景專業的老師擔任舞蹈教學,這些老師在教學前并未系統地接受過舞蹈專業訓練,部分教師雖然有一定教學經驗,但舞蹈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完善,也導致教學開展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正是由于師資力量的短缺與不足,嚴重制約了高校舞蹈教育的開展以及開展質量,限制了學生進一步地發展[3]。
4.舞蹈教育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
在我國當前的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兩種教育形式,一種是為培養專業舞蹈演員所開展的舞蹈專業教育,這一舞蹈教育開設單位通常是專業藝術院校。專業院校會依據舞種的不同,將舞蹈教學分為多個學科,例如現代舞、芭蕾舞、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等 。專業院校所開展的舞蹈教育內容主要為舞蹈技巧專業知識的傳授,教學內容呈現單一化、專業化,旨在培養專業舞蹈人才。另一種則是非專業性舞蹈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所謂的普及性舞蹈教育,這一教育目標并不是培養專業性人才,而是主張提升學生藝術素養以及藝術審美能力,旨在培養全面的藝術審美和綜合素養。
(二)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教育的特點
1.舞蹈教育的對象具有廣泛性
高校開展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并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而是為了通過舞蹈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以及藝術鑒賞能力,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4]。普通高校中所開展的舞蹈教育是一種普及性質的教育,能夠依據教學對象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調整。該類教學其授課形式呈現出多樣化,通過趣味性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舞蹈修養為主要目的。此外高校還可以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例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舞蹈文化講座以及舞蹈類比賽等,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此來提升其舞蹈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學形式具有非專業性
普通高校中的學生個體特征具有較大的好奇心、廣泛的興趣,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較強,因此對藝術的興趣以及能力也存在差異。針對這一問題,高校在開展舞蹈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切入點,將晦澀難懂的舞蹈理論知識采用通俗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將復雜的舞蹈動作盡量改編得簡單易學,使學生能夠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都能感受到舞蹈的吸引力。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的開展,并引導學生進行舞蹈欣賞[5]。學生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逐漸培養獨特的審美水平,并帶動藝術審美的提升。
3.舞蹈教育的過程具有特殊性
需要明確的是,舞蹈教育并不是能夠在短期內完成的教育,而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教學過程。舞蹈教育開展過程是學生舞蹈專業知識不斷提升的過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積累舞蹈相關的舞蹈文化知識。舞蹈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十分豐富,通過舞蹈教育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學會運用豐富的情感教育代替枯燥的理論教育,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學生通過舞蹈學習,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舞蹈中的情感,并體會舞蹈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舞蹈還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塑造完美人格,促進其全面發展。
4.舞蹈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具有統一性
當前社會十分需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同時還需要人才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舞蹈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能夠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高校開展舞蹈教育,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內容,第一個方面則是舞蹈理論知識的教學,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則主要是對一些舞蹈作品以及史論部分進行介紹[6]。第二個部分則屬舞蹈實踐活動教學,在高校教育中十分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統一性,理論教育則能夠使學生對舞蹈有著基礎認知,而實踐活動的開展,則能夠提升學生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學生審美能力得以豐富,能夠進一步感知舞蹈。
(三)通過舞蹈藝術教育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策略方法
1.舞蹈教育推動德育的開展
有學者曾提出,藝術能夠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感染人們,使其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不斷升華自己。在舞蹈教育中,通過開展舞蹈表演活動,能夠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深入掌握舞蹈的藝術形式以及舞蹈的情感表達。而在舞蹈創作過程中,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著名舞者戴愛蓮所表演的舞蹈《荷花舞》,其編舞技法十分高超,將荷花不與世俗斗爭的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在舞蹈中,采用盛開的荷花比喻祖國的繁榮發展,從而激發出當代大學生對美好祖國的熱愛之情。而在舞蹈《飛天》中,則充分運用了戲曲元素,舞者在展示綢帶飛揚的過程中,其舞姿十分驚艷且流暢,步伐輕盈,進一步激發了當代大學生對未來的希冀[7]。
高校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采用集體教學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舞蹈技巧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在舞蹈訓練中,學生們互相幫助,攻克難關共同進步。學生在嚴格的舞蹈教學中能夠養成不放棄、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舞蹈教育推動智育的開展
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僅自身技能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其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也將會得到提升。舞蹈主要是通過人的肢體語言從而進行藝術形象的塑造,并表達出人物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想象力得以豐富[8]。通過不同類型舞蹈的學習和表演,讓學生觀察力、記憶力以及感知力均會得到提升。高校開展的素質舞蹈教育課程,教師不僅會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訓練,通過訓練,學生舞蹈技能能夠得到提升,并且還能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舞蹈教育推動美育的開展
高校通過開展舞蹈教育,能夠進一步推動美育的開展。高校開展舞蹈教育,學生可以在學習中能夠對舞蹈產生一定認知,同時產生情感共鳴,最終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與感受的水平,推動美育的開展。美育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形體美、人格美以及心靈美,并促進學生外在美以及內在美相統一。高校在開展舞蹈教育的過程中,舞蹈欣賞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將引導學生欣賞多種風格和形式的舞蹈作品,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自身藝術審美能力也能得到陶冶與提升。舞蹈主要是通過肢體語言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同時在舞蹈中也涵蓋了音樂、舞美、服裝以及情感等多個方面內容,是一種十分獨特的表現藝術[9]。在高校中,舞蹈教育能夠充分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語
當前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同時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程度也在提升,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高校開展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則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以及審美能力,并帶動學生內在素質的提升。舞蹈教育的開展,能夠推動德育、美育以及智育的開展,同時對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導與導向作用。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藝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探究意識,進一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慧,李凌婧.淺談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9,32(11):77.
[2]郝蓉.舞蹈鑒賞在舞蹈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32):246-247.
[3]王靜嫻.談素質教育實施中的舞蹈教育[J].黃河之聲,2019,(12):141.
[4]曲晨.論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舞蹈教育[J].課程教育究,2019,(25):225.
[5]楊梓涵.中小學普及舞蹈教育實踐可行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6]白相春.高校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推動作用探究[J].亞太教育,2019,(04):24.
[7]劉麗.舞蹈教育的發展趨向探索——評<素質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09):2.
[8]李琰.論舞蹈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實施的必要性[J].華夏教師,2019,(06):88.
[9]文勝.中西舞蹈教育之比較引發的思考——評<中美綜合性大學舞蹈教育理念比較>[J].新聞戰線,2018,(2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