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強 黎云兵 帥剛 黃俊
1概述
技術狀態管理是一種系統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由美國軍方、美國航空航天局、歐洲航空局等在飛機、艦艇、飛船等現代復雜武器系統的研制、采購和管理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項管理技術,也是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內容。GJB3206A-2010技術狀態管理規定武器裝備及其配套產品在壽命周期內都需要進行技術狀態管理,而裝備的全壽命周期包含論證、方案、工程研制、狀態鑒定、列裝定型、批量生產、使用保障階段。目前絕大多數關于技術狀態管理的研究文獻都是針對裝備研制、生產以及正常使用階段,對于裝備使用保障階段中修理過程的技術狀態管理涉及較少。而技術狀態基線又是技術狀態管理的基礎,也是技術狀態控制和審核的基點。因此本文就裝備修理過程中的技術狀態基線做一探討(文中稱之為修理基線)。
2技術狀態基線的含義
技術狀態基線的定義:在產品壽命周期內的某一特定時刻,被正式確認并作為今后研制生產、使用保障活動基準,以及技術狀態改變判定基準的技術狀態文件。這里可看出,技術狀態基線是文件——關于技術狀態的文件——作為研制生產、使用保障活動以及技術狀態改變判定基準的文件。
在產品壽命周期內,技術狀態基線是各階段末期經批準的各類技術狀態文件的總和。一般包括三種技術狀態基線,即功能基線、分配基線和產品基線。技術狀態控制就是對基線更改的控制過程,技術狀態管理就是保證研制生產維修過程的產品與基線文件的一致性,即確保文實相符,那么建立的基線文件須準確地描述各階段產品功能、性能、接口關系和物理特征等要求;每一個階段工作完成后,都應當利用技術狀態基線來確定和固化當前的技術狀態,使后續過程有一個經過各相關方面共同確認的起始點,保持產品指標和使用要求的可追蹤性。
3 裝備修理的分類
《裝備維修工作條例》規定,裝備修理是為使裝備恢復規定的性能所進行的技術活動。按照修理周期、修理范圍和技術標準不同,一般分為裝備的小修、中修和大修。小修是指更換或修復個別零部件,排除故障,以及一般性維護,恢復裝備性能。中修是指對裝備進行部分解體,修理或更換關鍵組件、總成中損壞、性能下降、壽命到期的元器件,恢復裝備至規定的標準和技術要求。大修是指對裝備性能進行全面恢復的修理,要求全面解體裝備,更換和修復所有不符合標準的零部件,使裝備達到或接近新品標準。這里需要說明,結合修理對裝備進行技術改進、升級統型、替代換型等的改進性修理,實質上是修理+改進的合二為一的技術活動。
按照修理層級不同,在原來的編制體制下,分為基層級、中繼級、基地級三級修理。基層級修理是指團以下部隊裝備修理機構或者使用人員進行的修理維護;中繼級是指軍、師(旅)修理分隊和軍區直屬修理所、航空兵部隊修理廠、海軍部隊修理所、第二炮兵基地修配廠等進行的修理;基地級是指總部、軍兵種、軍區所屬各類裝備修理工廠進行的修理。按目前維修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將基層級和中繼級合并為部隊級,修理層級僅分為部隊級、基地級兩級作業體系。
按照修理地點和形式的不同,還分為部隊修理、修理工廠修理、原制造廠修理、社會化保障修理、現地修理、巡回修理、支援修理等。
4 修理基線的概念
根據裝備修理的定義和內涵,修理是一種恢復裝備性能的技術活動,則從邏輯上判斷,需要以裝備的原制造廠產品技術標準為參照,才能達到恢復性修理的目的。但在實踐中發現,由于目前承修方的修理能力水平限制以及軍事經濟效益的綜合考慮,修理技術標準要求和原制造廠產品技術標準要求往往有些許偏差。那么問題來了,修竣產品的合格判定以及技術狀態改變的判定到底以哪個為基準 也就是說修理過程的技術狀態基線是否就是原制造廠的產品基線,往往有歧義,這就給裝備修理過程的技術狀態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以典型的槍械、火炮、光學儀器、汽車、船艇五種類別裝備為例,表1給出了相應的修理通用技術要求軍用標準。
上述軍用標準是編制具體裝備修理技術文件的依據和參考。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根據具體裝備的戰技指標和結構組成、修理任務等級(小修、中修、大修)、裝備使用要求、類似裝備修竣后的用戶反饋信息等因素,結合承修方的修理能力水平和工藝積累,由承修方或裝備修理科研部門起草,經裝備修理主管機關審查批準后實施。
修理技術文件主要包括:修理技術規程(如原通保部系列標準TBB xxx-20xx),修理質量檢驗驗收要求,修理規范,修理方案,修理工藝規程等。裝備修理實施過程中,修理技術文件還要和原制造廠產品技術狀態文件(定型圖樣、產品規范、軟件開發文檔、材料規范、工藝規范、試驗大綱等)結合起來使用,這些文件的總和共同構成了修理過程的技術狀態基線,本文稱之為修理基線。
5 建立修理基線的意義
5.1準確定位修理技術文件。技術狀態是指在技術文件中規定并且在產品中達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待修裝備是按修理技術文件進行修竣出廠,和原制造廠產品出廠的技術狀態肯定有偏差。但實際上修理技術文件已經被裝備主管機關、送修方、承修方、質量監督方等各方認可作為修竣標準,裝備維修相關政策法規對這點也有說明。而且也已通過試修鑒定或者修理能力確認等形式,從程序上確認了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只是沒有從技術狀態基線的角度對其進行準確定位。
5.2區別于原制造廠產品基線。修理過程只是將裝備恢復至規定的性能,在現階段的修理能力水平下,修理廠對制造過程的消化再認識和修理工藝的成熟度限制,即便是享有“再制造”之稱的裝備大修,也只是達到或者接近新品標準,并不能等同于新品標準。此外除了更換的新零部件組件外,修復的零部件、作為堪用品繼續使用的零部件器件,在質量等級及功能性能上和新品都不可劃等號。
5.3利于開展質量監督工作。目前軍事代表介入的主要是裝備大修和中修質量監督工作,技術狀態管理的監督是一項重要內容。而技術狀態管理的核心是技術狀態控制,基準是技術狀態基線。建立了修理基線,那么修理過程中的偏離許可、超差讓步、技術狀態更改就有明確的基準可比較,軍事代表依此來識別承修方的技術狀態控制類別和辦理審簽手續;同時督促承修方以修理基線為基準開展技術狀態審核、技術狀態標識、技術狀態紀實工作;裝備修竣后,根據修竣狀態和修理基線的符合性進行合格判定。
5.4便于修竣后的技術保障。和原制造廠新品裝備交付后相同,裝備修竣后同樣要開展技術保障工作,比如為部隊現場技術服務,處理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修理質量問題,裝備信息收集與處理等。建立了修理基線并及時開展技術狀態紀實,就可以準確記錄裝備修竣出廠時的技術狀態,精確掌握其出廠質量狀況,也便于對其使用過程中的技術質量信息進行動態跟蹤。
6 修理基線的特點
通過對現有修理軍用標準和十多種具體型號裝備的修理技術文件進行匯總歸納,相比原制造廠產品基線,修理基線有以下幾個特點:
6.1主要性能指標大多是無偏差的。如GJB 1276-91規定:高炮隨動系統動態誤差用指揮儀或正弦機對火炮進行等速與加速跟蹤時,射角、方位角的跟蹤誤差應符合新品要求,地炮機械瞄準具各機構裝定的諸元范圍應符合新品要求; GJB 3717-99規定:汽車前輪定位、最大轉向角和最小轉彎半徑應符合原廠規定。GJB1346-92規定:產品光學系統的物方視場角應與公稱值一致,其誤差應符合產品制造專用技術條件的規定。
6.2允許偏差的主要是次要指標,如零部件的配合尺寸、間隙調整量等,前提是不影響產品的使用要求。如GJB 1276-91規定:調整機構的調整余量,允許比新品要求的調整余量減少不超過30%,間隙配合的軸、孔件磨損后,間隙允許增大量不超過新品最大間隙的100%;GJB 1346-92規定:修復的機械零、部件根據實際情況允許適當放寬,但不應影響產品性能和強度;修復的光學零、部件其尺寸公差根據實際情況允許適當放寬要求,但不應影響光學性能和裝配校正性能。某自行火炮修理規程規定:銷孔允許按新品尺寸擴大10%。
6.3修竣后試驗條件不放寬。如GJB 1346-92規定:修理產品的振動、使用沖擊、低溫工作、淋雨、高溫工作試驗按產品制造專用技術條件規定的試驗條件和程序進行試驗。GJB 1276-91規定:隨動系統、火箭炮電氣系統修理結合后應按新品要求進行震動、淋雨和浸漬試驗。某型雷達修理規范規定:整機、分機和整件的高溫、低溫、恒定濕熱環境條件要求應符合產品標準的有關規定。
6.4修竣后驗收要求可根據修理等級不同而調整。如GJB 1276-91規定:局部修理時,對完整狀態有關要求項目進行檢測、調試。某型車輛維修規程規定:對局部勘驗修理的設備,僅對承修部分進行驗收。某型雷達修理規程規定:中修后的雷達一般只進行必要的性能試驗,小修后的雷達一般只進行開機常規檢查。
6.5明確允許材料和器件代用,并規定了原則和辦理手續。如GJB 1276-91規定:當無制造產品圖樣規定的材料時,允許選用性能近似的材料代替。其代替的原則是以優代劣,以高代低。使用代用材料時,應辦理代用手續。GJB 1346-92規定:無原型號的元器件更換,用代用品時,其性能參數應不低于原型號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元器件不應用代用品。某型雷達修理規范規定:原雷達中采用的外購件無貨源時,經上級主管業務部門批準后允許代用,其原則是:a.以優代劣且不影響性能和裝配;b.新材料、新型號元器件,對產品性能有提高且不影響裝配和互換性。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修理基線相當于是在原產品基線基礎上,經過部分“偏離”或者“讓步”后的基線,核心原則是不能影響裝備的預期使用。具體“偏離”或者“讓步”多少才合適,是建立修理基線的關鍵,這點需要靠長期的工藝摸索以及經驗積累才能確定。
7 結語
裝備修理是為使裝備恢復規定的性能所進行的技術活動。由于目前的修理能力水平限制以及軍事經濟效益的綜合考慮,裝備修竣標準相對于原制造廠產品技術標準往往有偏差。本文提出了修理基線的概念,分析了其意義和特點,對裝備修理過程技術狀態管理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陸軍裝備部駐武漢地區軍事代表局)